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国产米格列奈和进口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方法,40例患者经16周治疗,比较两组组内和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结果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国产米格列奈组为(7.94±1.14)%与(6.65±1.22)%,P<0.05;进口那格列奈组为(7.82±1.10)%与(6.64±1.27)%,P<0.05。餐后2小时血糖:国产米格列奈组为(12.52±2.96)mmol/L与(9.87±2.56)mmol/L,P<0.05;进口那格列奈组为(14.14±3.11)mmol/L与(10.89±3.09)mmol/L,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胃肠系统异常。结论国产米格列奈与进口那格列奈均显著降低餐后血糖且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88例初诊2型糖尿病,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那格列奈阳性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2组,米格列奈组患者44例,那格列奈组患者44例,两组均治疗16周,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能有效降低。2种药物作用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米格列奈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糖、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米格列奈降糖作用与那格列奈相似,能降低空腹与餐后血糖,降餐后血糖较明显,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82例初诊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米格列奈钙片16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等水平的关系.米格列奈钙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血浆FGF-21水平变化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米格列奈于1992年由Sato等人合成,是继瑞格列奈、那格列余后的第3个新型苯甲酸衍生物类降糖药,由于具有速效、强效、短效降糖的特点,以及受体特异性高、给药灵活方便、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势,可作为早期及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治疗的降糖药。本文主要从米格列条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主要优势方面对该药物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选择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的2型糖尿病40例,予米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及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C-P),同时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2例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米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安全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胰岛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6.
149例患者口服米格列醇50mg,每日3次;54例患者用米格列醇50mg替换阿卡波糖100mg,其他药物不变,每日3次。用药/替换前及用药/替换后4周分别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米格列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和HbA1c(P<0.01)。结论:米格列醇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那格列奈后胰岛素分泌及动态血糖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佛山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44±3)岁.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组(空腹血糖5.0~6.9 mmol/L)、B组(空腹血糖7.0~8.9 mmo/L)、C组(空腹血糖9.0~11.1 mmol/L),每组各12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3 d内开始持续血糖监测,24 h后行那格列奈-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NAT-OGTF-IRT),NAT-OGTY-IRT及之后每餐前10 min 口服那格列奈120 mg.监测服用那格列奈前后胰岛素分泌及动态血糖变化.计算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和葡萄糖增加的比值(ΔI30/ΔG30)、24 h血糖波动幅度、24 h血糖达标时间.组内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口服那格列奈后,与C组相比,A组、B组糖负荷后ΔI30/ΔG30的增量显著增加[分别为(9.6±2.1)、(5.2±1.7)vs(0.6±0.4)U/mol,F=7.431,P<0.01].与持续血糖监测第1天比较,服用那格列奈第3天A组、B组、C组24h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为(4.9±1.5)mmol/L vs(10.5±2.1)mmol/L、(4.9±1.6)mmol/L vs(10.2±1.9)mmol/L、(8.6±1.6)mmol/L vs(10.4±2.2)mmol/L,t值分别为10.827、10.307、5.377,P<0.01];与C组比较,A组、B组血糖波动幅度下降更为明显(F=24.950,P<0.01).A组、B组患者24 h血糖达标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16.5±1.2)h vs(21.3±0.4)h、(11.3±1.6)h vs(17.7±1.2)h,t值分别为-12.782、-11.296,P<0.01],C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那格列奈通过促进早期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延长血糖达标时间,该药对空腹血糖相对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降糖达标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4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根据病人血糖高低的情况,单纯2型糖尿病3 12例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每日三餐前15 min口服那格列奈80 mg~120 mg,联合吡格列酮每日早餐前口服15 mg~30 mg,糖尿病合并症结合病情联合用药,结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每周采血一次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后,调整用药剂量,4周作一总结,并将治疗结果记录在册,进行治疗观察.结果 312例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病人在用药第一周后就控制在6.8(空腹达标血糖,以下相同)-10.2 mmol/L(餐后达标血糖以下相同),97例病人在用药第2周后控制在达标范围内,19例病人在用药第3周后控制在达标范围内9例病人在用药第4周后才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样本试验显效率在78.52%,4周后有67例病人用药控制不理想,血糖仍在9.7~16.3 mmol/L,改为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结合病情联合用药,其显效率在70.27%.两组总有效率在75.86%.结论 用那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满意,是治疗2型糖尿病首选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观察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对3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口服那格列奈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再序贯加用二甲双胍,患者分为那格列奈单药组(单药组,14例)和那格列奈序贯二甲双胍组(双药组,20例).以HbA1C及动态血糖谱中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联合反映患者血糖稳定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糖稳定性指标.经过治疗后两组MAGE、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使用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性.
Abstract:
The effect of nateglinide o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on glycemic stabilit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was investigated. Thirty-four 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received nateglinide therapy, o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according to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isolated nateglinide therapy group(n=14) and sequentially treated with metformin group(n=20). Glycemic stability, reflected by 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 and HbA1C, was determin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for three months. HbA1C and MAG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therapy of nateglinide alone or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lycemic stabilit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新诊断糖尿病组26例,原有糖尿病组22例,新诊断组采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既往组由原来应用阿卡波糖改为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两组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新诊断组的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既往组的FPG、2 h PG及Hb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那格列奈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福建省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lc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应用于T2DM患者中,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疗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格列奈类促泌剂是国内常用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文章将从其在国内外的应用、降糖效果、不良反应、与胰岛素的合用、在CKD中的使用以及用药原则等方面阐述对格列奈类药物的临床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6例,对照组43例采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比较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hPBG、FBG,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P>0.05)。结论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次研究选择对象共60例,均为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口服瑞格列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h PBG、Hb A1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 PBG、Hb A1c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降幅更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略低于对照组的13.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格列奈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疗效优于瑞格列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12周,检测干预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和UAER。结果胰岛素干预后,A组、B组和C组FPG、HbA1c、HOMA-IR、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SO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丙二醛、UAER、MA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MAGE与HOMA-IR、UAER、丙二醛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HOMA-IR、MAGE、丙二醛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OD是保护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与体内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168名。分为长期糖尿病组,新诊糖尿病组,又分酮症组和非酮症组,设有正常对照组。测定SOD、MDA、T-ROC、GSH-PX等。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人①SOD与病程、年龄、FPG、UMA、收缩压、MDA负相关;②MDA与年龄、病程、收缩压、FPG、CHO、LDL、HbAlc正相关,与UMA负相关;③GSH-Px与病程、年龄、MDA负相关,与SOD正相关;④T-AOS与年龄、病程、FPG、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血清胰岛素、HbAlc、UMA、MDA负相关,与SOD,GSH-PX正相关;⑤抗氧化比值SOD/MDA与病程、年龄、FPG、HbAlc、UMA、收缩压、MDA负相关,与SOD、GSH-PX、T-AOS正相关。正常对照组、新发糖尿病组、长期糖尿病组、T-AOS、SOD/MDA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但新发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OD值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高于长期糖尿病组,甚至新发糖尿病组GSH-PX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又高于长期糖尿病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组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和HbA1c高于非酮症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于非酮症组,SOD和GSH-PX高于非酮症组,MDA、T-AOS、SOD/MDA值组无差异。结论:糖尿病中抗氧化能力相对或绝对减弱,糖尿病发病初期SOD值没有下降,而是与正常相差不多,GSH-PX甚至上升,在发生酮症这种急性疾病状态时SOD、GSH-PX也是上升的.可能反映了一种代偿机制而非耗竭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常常会遇到2型糖尿病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如围手术期、严重的感染或急性并发症、胰岛素强化治疗等,无法长期使用胰岛素,而在胰岛素换用口服药物的剂量换算中,目前尚无精确的公式,大多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我们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从胰岛素过渡到那格列奈口服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旨在观察那格列奈降糖治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发现其更多的药物疗效的优越性,从而为降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bA1c、FPG与2 hPG测得值下降(P<0.05),0.5 h、1 hC肽与0.5 h、1 hINS上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