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OPCAB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35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4±0.8)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32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3例: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死亡,成功率100%(35/35)。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OPCAB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 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和 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间 15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治疗结果 ,将 15 8例分为OPCAB和CCABG两组。OPCAB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旁路移植 ;CCABG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旁路移植。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 ,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OPCAB组 2 .2支 /例 ,CCABG组 3.6支 /例等无统计学差异 ,但平均每例旁路移植数分别为 2 .1与 3.4支 (P <0 .0 5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 ,术后OPCAB组无死亡 ,CCABG组死亡 4例。神经精神并发症OPCAB组 2 .6 % (2 /76 )、CCABG组 6 .1% (5 /82 )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13个月 ,OPCAB组 3例复发心绞痛 (4.0 % ) ,CCABG组 4例复发心绞痛 (4.9% ) ,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结论 :OPCAB安全可行 ,疗效确实 ,与CCABG相比 ,有一定优势 ,但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nery bypass,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OPCAB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4±0.8)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32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3例.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死亡,成功率100%(35/35).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OPCAB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1年6月共完成OPCAB患者217例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215例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搭桥血管数为(3.14±1.52)支/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支持,术后发生呼吸衰竭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32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行OPCAB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旁路移植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81.2%患者术后4~6 h拔除气管内插管,34.4%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多支弥漫性支架再狭窄病变,OPCAB可考虑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的方法 、结果 和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 、手术结果 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 204).结果 本组病死率2.41%(29/1 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68例。结果166例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43个月,均未再次发生心绞痛;围术期死亡2例,1例术后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认为OPCAB早期疗效满意,良好的暴露、麻醉和充分的体外循环准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 对27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G)21例,其中并发室壁瘤2例、瓣膜病1例;非体外循环(OPCAB)6例。结果 全组手术效果良好,27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早期死亡。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病例、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性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2年2月到2002年8月期间所行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的临床资料,分析OPCAB手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本组8例患,年龄32.65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9。58%,所有患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手术患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8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中左主干病变38例(13.6%),单支、双支和三支系统病变为12、29和239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3.38支(1~5支).应用左乳内动脉261例,桡动脉2例,17例为大隐静脉.结果:273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3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24例病人均在手术后0~12(平均5.9±4.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其中5例手术终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后回重症监护病房.胸腔引流量(250±98)ml,103例病人未输血.2例手术后5天和9天大面积脑梗塞分别于手术后18天和29天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OPCAB是一项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后疗效的对比。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病死率5%。21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IABP),其中7例在术前放置,14例在术中或术后放置。35例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均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OPCA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莺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回顾性分析2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31例,女性137例;搭桥数2~6(4.01±0.99)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3例(1.1%),低心排综合征9例(3.4%),应用IABP 1例(0.4%),反复发作房颤22例(8.2%),肺功能不全13例(4.9%);死亡2例(0.7%),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地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例临床经验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 ,并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  方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12月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 1例 ,包括经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组 76例和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组 2 5例 ,其中 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获取内乳动脉。  结果 :OPCAB组 76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 2 .5 9支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包括 :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 ,出血二次开胸 3例 ,胸部切口感染 2例 ,肺部并发症 2例 ,肾部并发症 1例 ;MIDCAB组 2 5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1.10支 ,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心肌梗塞行再次旁路移植手术 1例 ,出血二次开胸 1例 ,胸部切口感染 1例。  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非体外循环下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联合手术室强化干预冠心病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与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0例)与OPCAB组(60例)。CCABG组进行CCABG治疗,OPCAB组进行OPCAB治疗,两组在围术期均行手术室强化干预,术后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4 h的肝肾功能,术前、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生活质量,术后3个月内的安全性。结果:OPCAB组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短于CCABG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升高,但OPCAB组低于CCABG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左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左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40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死亡的临床体会,比较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连续完成的40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年龄65~85岁,其中12例CCABG,28例OPCAB。结果患者无手术死亡。OPCAB组3支病变26/28,CCABG组3支病变10/12,其中1例同期室壁瘤切除,1例同期主动脉瓣置换。平均旁路移植支数为(3.4±0.8)支。患者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34个月。随访期间仅有1例术后1个月剧烈活动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无任何症状。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OPCAB和CCABG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 32例射血分数小于 0 30的冠心病患者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 :选择性OPCAB 32例 ,全部经左心室造影测定射血分数在 0 1 6~ 0 30之间 ,平均 0 2 71± 0 0 35。合并心肌梗死史 2 7例 ,急性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 1 0例 ,不稳定心绞痛 2 5例。NYHA心功能Ⅱ级 1 3例 ,Ⅲ级 1 5例 ,Ⅳ级 4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单支病变 2例 ,双支病变 2例 ,三支病变 2 8例 ,左主干病变 1 0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0~ 6 9mm ,平均 57 3± 4 0mm。  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OPCAB手术 ,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 3 6± 1 0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 8例 ,其中 1 3例均在手术中安放。术后死亡 2例 ,分别于术后 8天死于心室颤动和术后 2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有 2例术后出现左心功能衰竭 ,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 4例术后心室颤动 ,有 3例复苏成功。随访远期死亡 2例 ,死因为心功能衰竭 ,另有 3例慢性心功能不良。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功能良好。  结论 :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 ,而长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30例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30%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选择性OPCAB手术30例,全部经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射血分数为25-30(25.3±6.1)%。有心梗史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8例、Ⅳ级5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21例、左主干6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平均远端吻合口(3.6±0.7)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无死亡病例。有3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低心排综合征,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2例患者术后出现室颤,均复苏成功。结论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