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PD患者HMGB1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俊强  梅晓冬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37-1538
目的研究COPD病人在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肺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COPD病人在急性加重期和经过治疗进入临床缓解期血清HMGB1的浓度及肺功能值(FEV1%、FEV1/FVC),数据用SPSS 13.0作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HMGB1浓度值高于缓解期(P〈0.05);急性加重期FEV1%低于缓解期(P〈0.05);加重期和缓解期HMGB1浓度值和FEV1%呈直线负相关(P〈0.05)。结论 1.HMGB1作为炎性分子,在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2.在COPD中HMGB1浓度和肺功能明显相关,提示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曲雷 《山东医药》2009,49(31):98-99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急性加重可使患者肺功能恶化,治疗棘手。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3.
金晓燕  蔡映云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4):1883-188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治疗必须依据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作者就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查询了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中的系统评估(SR)资料库(2006年第3期),并将结果进行汇总。  相似文献   

4.
刘姝梅 《山东医药》2010,50(29):84-85
目的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COPD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治疗前后检查肺平均动脉压(mPA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PAP、PLT、FIB、PT、TT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对COPD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COPD的病程中,患者常因下呼吸道感染等出现病情急性加重。频繁发作的急性加重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气道炎症加重、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住院率和病死率上升。尽管有研究结果证实,COPD稳定期的患者气道内存在细菌定植(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但稳定期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对急性加重发作频率并无影响,亦无其他益处。因此,COPD稳定期患者不推荐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目前已达成共识。COPD急性加重(AECOPD)期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但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是AECOP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方法:试验组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对照组20例急性缓解期患者,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DD、TAT、PAP7项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D、TAT、PAP 3项血清指标定量检测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联合检测D-D、TAT、PAP 3项血清标记物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可能为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中抗凝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患者大多数死于急性加重期,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但由于合并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实验评价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呼吸科32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10~14d治疗病情缓解后行血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血清IL-6、IL-8、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P〈0.01),而急性加重期FEV1明显低于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血清IL-6、IL-8、TNF—α升高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的血浆白介素17(IL-17)、白介索8(IL-8)及白三烯B4(LTB4)含量变化。同时观察COPD患者血浆IL-17与IL8及LTB4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各35例,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IL-17、IL-8、LTB4含量。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IL-17、IL-8及LTB4水平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血浆IL-17、IL-8及LTB4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血浆ID8、LTB4含量均与IL-17呈正相关。结论IL-17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而与IL-8、LTB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并与我院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ET-1、PCT、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COPD缓解期组ET-1、PCT、CRP水平较急性加重期组明显下降(P<0.01),CGRP水平较急性加重期组明显升高(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组ET-1、PCT、CRP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CGRP呈显著负相关;CGRP与PaO2呈显著正相关,ET-1、CRP、PCT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ET-1、CGRP、PCT、CRP有助于COPD患者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铑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93-119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急性加重期常造成全身的多器官功能损害。通过动态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CRP水平,并与常规指标比较,分析对指导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鸥  孙炜  孙士波  何杰明  罗壮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17-14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是否与胃动素分泌异常和调节失衡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特异的胃动素抗体,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3例COPD急性加重期与42例稳定期血清胃动素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胃动素含量(334±126.5)ng/L较稳定期组(156±38.4)ng/L升高(P〈0.01)。且COPD急性加重期组中伴上腹饱胀、暖气、腹泻等消化道不适者15例胃动素为(391±25.52)ng/L高于28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无消化道不适者(312±15.21)ng/L(P〈O.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与胃动素分泌异常和调节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瘦素(1eptin)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7例,分别测定其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血清]eptin、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急性加重期leptin、CRP及ALB水平与临床稳定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leptin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CRP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leptin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加重期的炎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吸烟史将患者分为无吸烟史的对照组(A组)、非吸烟的COPD组(B组)、未戒烟的COPD组(C组)和已戒烟的COPD组(D组);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BALF和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未戒烟的急性加重期患者BALF中CD4+下降(P〈0.05)、CD8+上升(P〈0.05)、CD4+/CD8+下降(P〈0.05),稳定期患者BALF中CD4+/CD8+下降(P〈0.05)。结论未戒烟的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T细胞功能下降显著,在稳定期气道T细胞功能仍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COPD急性加重(AECOPD)与肺内局部炎症反应急剧加重等有关系密切。在急性加重期的药物治疗中,全球创议关于防治策略,建议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由于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多,使全身激素应用受到限制,现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局部气道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明确肯定。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目前多以药物治疗及肺康复治疗为主。我们对4例COPD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门诊进行为期1年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患者肺康复方面所起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无刨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01月至2006年08月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54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观察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NPPV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1例不能耐受、4例改用有创机械通气,49例患者经NPPV治疗2h后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呼吸频率下降(P〈0.05),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改善(P〈0.05)。结论NPPV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症状、低氧血症、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潴留,说明NPPV治疗有效,耐受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重要治疗措施,其中无创通气(NIV)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NI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和降低通气插管率。NIV治疗COPD稳定期慢性呼吸衰竭也能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严重酸中毒、高血糖和患者病情严重等是预测NIV治疗失败因素。该文对NI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NIV参数设置、影响NIV疗效因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的疗效。方法测定6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肺功能参数,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后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10天后复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各项参数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有明显改善(P〈0.01),FEV1也改变明显(P〈0.05),而且治疗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功能的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对病情的控制及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O2,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