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指背筋膜岛状皮瓣和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Ⅰ期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5种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63例185指。皮瓣类型: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顺行筋膜岛状皮瓣22例22指,带指背神经的顺行筋膜岛状皮瓣31例31指,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筋膜岛状皮瓣34例40指,带指背神经的逆行筋膜岛状皮瓣25例31指,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51例61指。均进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除7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3个月到3年随访,平均5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本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接近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两种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及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48例156指,缺损面积最大为2.0 cm×2.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应根据手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及熟练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手术简便、安全、术后效果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吻合血管及带蒂微型皮瓣(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前臂静脉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拇指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踇趾系列皮瓣)修复343例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1.0cm×1.5cm~2.5cm×6.0cm,手术方法为游离移植或带蒂转移。结果343例完全成活,皮瓣质地、外观、功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缺损具有创伤小、利于指体功能及外形恢复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采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31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一时期采用食指背侧带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与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与感觉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5.
商昌军 《中国医药》2012,7(12):1570-1571
目的分析吻合神经指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应用吻合神经指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2例90指。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90指皮瓣全部成活。8例术后2—3d皮瓣呈暗紫色、肿胀、水泡形成,经间断拆除蒂部缝线,抬高患肢或在皮瓣远端作小切口放血2~3d肿胀消退,水泡吸收。6指发生表浅感染,换药后自行愈合。全部患者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弹性及色泽正常,无明显色素沉着,耐磨,指腹饱满。手功能评定:优82指,良5指,可3指,优良率96.6%。结论应用吻合神经指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 ,即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应用 2 7例共 3 4个带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Ⅰ期或Ⅱ期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 ,皮瓣供区植被中厚断层皮片覆盖 ,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3 4个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坏死 2例 ,成活 3 2例 ,成功率为 94.1% ,皮瓣供区植皮全部成活 ,患指指端饱满圆滑 ,屈伸活动度基本正常 ;按Swanson评定标准 :手失能 <1%。结论 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是个疗程短、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中报告二例带腓肠神经及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创面成功病例。依据其提出"皮神经走行地任何部位都可能形成皮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分别运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颁行岛状皮瓣修复两侧顽固性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方便的手术方法,也可以作为其它皮瓣治疗失败后的补救。带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报告@杜连辉$云南保山地区人民医院外科!678000@何实为$云南保山地区人民医院外科!6780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和(或)跟骨外露13例,皮瓣面积4cmX3cm~9cmX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良好,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和较好感觉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解决拇指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修复。方法 使用带神经血管蒂示指指背岛状皮瓣移植。结果 临床13例全部取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 使用带神经血管蒂示指指背岛状岛状皮瓣移植可较好地解决拇指软组织缺损及恢复感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于手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 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带蒂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游离皮瓣修复之.结果 39例患者,除1例手指掌侧逆行岛状皮瓣因血管蒂张力过大,处理不及时失败外,余之38例全部成活.结论 通过应用蒂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达到了外观佳,质地好,有感觉等优点,并最大程度地恢复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依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指背侧带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转移皮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能够保证手指功能及外观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设计并切取桡神经浅支、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虎口、手掌及手背皮肤缺损15例.结果:15例中除2例皮瓣远端皮缘表皮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36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皮神经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虎口、手掌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设计并切取桡神经浅支、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虎口、手掌及手背皮肤缺损15例.结果:15例中除2例皮瓣远端皮缘表皮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36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皮神经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虎口、手掌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指带指动脉神经蒂的岛状瓣顺行推进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共12例,以一侧指动脉神经蒂的岛状瓣顺行推进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21个月,平均14个月,指端外形指腹饱满,感觉恢复优良,伤指伸屈活动良好。结论我们认为同指指动脉神经蒂顺行推进皮瓣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拇指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修复。方法使用带神经血管蒂示指指背岛状皮瓣移植。结果一临床13例全部取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使用带神经血管蒂示指指背岛状皮瓣移植可较好地解决拇指软组织缺损及恢复感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绳国  魏春生  崔若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885-886,I0003
目的探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足背、跟部、踝部、小腿胫前中下1/3软组织缺损21例,观察皮瓣成活、受区软组织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且与受区软组织缺损顺利愈合。结论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背、跟部、小腿胫前中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7.
指端缺损指骨外露的治疗有多种术式可供选择 ,有V Y成型 ,指掌侧皮瓣推进 ,短缩指骨直接闭合 ,邻指皮瓣 ,胸腹部带蒂皮瓣等。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们采用带血管蒂指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同时利用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修复皮瓣感觉共 17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7例 ,全部为男性。其中电刨伤 9例占 5 2 .9% ,电锯伤 3例占 17.7% ,压砸伤 5例占 2 9.4%。指腹缺损 7例占 41.2 % ,指端缺损 9例占 5 2 .9% ,甲床缺损 1例占5 .9%。随诊时间最长 4个月 ,最短 1个月 ,平均 2 .7个月。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与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16例手指指端缺损的患者随机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创面65例和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1例。结果 11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18个月,均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两种术式修复创面后在皮肤色泽、质地、外形上获得满意效果,指腹综合质地感觉无差异(P>0.05);在综合满意度和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方面,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优于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P<0.05);在皮瓣两点辨别觉(2PD)方面,两种术式无差异(P>0.05)。结论与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相比,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后在综合满意度和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指端缺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赵维彪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5):835-835,i0001
目的观察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