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子宫内膜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及宫腔镜检查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9.1%(82/9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1例;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10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阴超检测用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用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作为辅助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妇女,阴超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的价值。方法 研究82例患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用TAM辅助治疗6月以上的超声检查结果,子宫内膜厚度以两层厚度计算,将内膜厚度≥5mm作为绝经后妇女异常的标准,作为膜活检。结果 82例中22例(28.1%)有阴道流血症状,所有这些病人阴超子宫膜厚度均超过5mm。子宫内膜厚度超过9mm的妇女,内膜有异常组织学发现的比例显示高于内膜厚度低于9mm的妇女(前63.6%,后6.1%,P<0.001)。子宫内膜厚度>9mm,同时有阴道流血,将预示子宫内膜有病变。结论 使用TAM的绝经后妇女,阴超子宫内膜厚度超过9mm,同时存在阴道流血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信号,必须作内膜活检。鉴于检测子宫内膜的敏感性达86.9%,可见阴超用于研究用TAM治疗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变化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相关因素及筛查方法。方法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间84例口服SERM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因经阴道超声(TVS)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镜术前有13例(15.5%)患者有阴道出血症状,71例(84.5%)无临床症状;宫腔镜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恶性病变共11例,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提示子宫内膜厚度为(17.0±11.5)mm,高于其他病理结果组(P<0.05)。术前TVS提示子宫内膜≥13mm,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为93.2%,敏感度为81.8%。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TVS提示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发生不典型增生/恶性病变高风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TVS仍然是绝经后乳腺癌使用SERM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常见 ,常见原因为子宫肌瘤、宫腔内良恶性病变及炎症等。为提高宫腔内病变的确诊率 ,我们采用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对 6 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年龄 5 2~ 72岁 ,平均 6 1岁 ,门诊检查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阴道流血(PMB)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因PMB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根据子宫内膜病变性质分为非恶性病变组(152例)和恶性肿瘤组(59例)...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86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次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0.5~2 a,记录周期性阴道流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共发生周期性阴道流血11例,其发生与术式有关(P〈0.05),与术后病理无明显相关(P〉0.05);同期接受双附件切除术或宫颈残端内膜电灼术的15例患者均未发生周期性流血。认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周期性阴道流血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可能残留的子宫内膜有关,应规范子宫次全切除术的范围、重视术后病理诊断以及术后激素替代治疗对残存子宫内膜的潜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超声联合子宫内膜恶性变高危因素在预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风险的值.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因PMB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子宫内膜厚度5 mm为界限及有无合并高危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组的恶性率.结果 研究对象中,萎缩型子宫内膜为主要PMB原因,共有63例.当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合并2个或以上的高危因素,恶性率有显著差异.另外,当子宫内膜厚度<5 mm,或同时不合并高危因素,恶变率显著下降.结论 PMB患者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的基础上,联合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能更加准确有效评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宫腔镜和子宫内膜活检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作用,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找到最适合的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TVS、宫腔镜和诊断性刮宫取内膜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并比较三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TVS检测子宫内膜〈4mm中,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例(1/19)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4mm中,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26例(26/281)为子宫内膜癌。如果以子宫内膜≥4mm为临界值,TV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5%和6.57%,阳性预测值8.90%,阴性预测值94.73%(ROC曲线下面积:0.726)。以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黄金标准,宫腔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8.54%,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100%(ROC曲线下面积:0.982);内膜活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和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0%(ROC曲线下面积:0.999)。结论 TVS以4mm为临界值对绝经后刚道出血患者诊断内膜癌的灵敏度较高,但对于子宫内膜厚度〈4mm的,可能会漏诊子宫内膜癌。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宫腔镜检查和内膜诊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子宫腔内病变声像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绝经后子宫腔内病变,将其术前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作比较,并分析相应声像图特点。结果22例中内膜息肉9例,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每种疾病有各自声像图特征。结论阴道超声在子宫腔内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6年,持续阴道流液1年,宫颈CINⅡ级,行宫颈切除,术后症状无改善,HPV(+),局部用雌激素软膏治疗后痊愈的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由于人乳头瘤样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外阴阴道瘤样病变及癌变的主要病因,故建议对HPV(+)的妇女,在行全子宫切除术后仍应定期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的超声声像特征、临床特点和病理结果,探讨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应用阴道超声测量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患者子宫腔内积液深度,结合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腔积液透声强度及有无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选择子宫腔镜内膜活检、分段诊断刮宫术及子宫腔细胞刷取术.将超声声像资料及子宫腔细胞学和内膜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子宫腔镜检查9例(12.5%);分段诊断刮宫51例(70.8%);子宫腔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加诊断性刮宫12例(16.7%).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7例(9.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8%);内膜良性病变6例(8.3%);子宫腔积脓14例(19.4%);正常内膜单纯积液43例(59.7%).7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9例患者中,有1种及1种以上内膜癌高危因素者8例(88.9%),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内膜良性病变组(29/63,4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P<0.05).结论 老年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状态有利于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病变.老年女性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治疗风险增大.阴道超声及子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可使有创性检查技术的使用率降低,减少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妇女的临床及子宫内膜病理特点.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经阴道B超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87例,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搜集其年龄;体重指数、初潮与绝经年龄、月经生育史、应用雌激素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并取活检,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临床结局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症状组83例,有症状组104例,无症状组患者平均年龄(68.1±4.8)岁,明显高于有症状组(66.1±5.5)岁(t=3.89,P=0.046).有症状组绝经时程(14.6±2.4)年,明显短于无症状组患者(16.5±2.9)年(t=4.12,P=0.039);两组体重指数均偏高,有症状组(24.3±3.2)kg/m2,无症状组(23.3±2.6) kg/m2,但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3.79,P=0.052).两组患者的既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组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7.2±1.4)mm,与有症状者(7.8±2.0)mm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3.21,P=0.065).无症状者发现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黏膜下肌瘤25例、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14例;有症状组发现子宫内膜样腺癌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子宫内膜浆乳癌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息肉47例,黏膜下肌瘤21例,宫腔积脓2例,子宫内膜慢性炎8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例. 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以良性病变为主,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为主,但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亦占一定比例,需引起高度重视.宫腔镜检查对于内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宜作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性疾病有效的诊疗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莉莉  赵云  胡兵 《山东医药》2011,51(15):107-108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病变内部的血流信号,诊断率较高,但对深部微小病变的低速血流不敏感,易受角度影响及噪声干扰[1]。宫腔超声造影(SHG)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内膜病变,特别是三维SHG,对官腔内微小病变显示敏感,且特异性高[2]。  相似文献   

14.
周彩霞 《山东医药》2011,51(31):93-94
目的为米非司酮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应用米非司酮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资料。绣果原发病为子宫肌瘤2例,卵巢内膜异位症3例,子宫腺肌病1例。除1例在服用米非司酮前月经不规律1a外,余5例既往月经规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8~12.5mg/d,共2~5个月。6例服用米非司酮开始时均出现闭经,继而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妇科检查示子宫均有增大。彩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均有增厚。实验室检查无凝血机制异常。6例均行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4例,复杂性增生1例,子宫内膜癌1例。结论米非司酮长期应用后有致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的可能性,用药期间应密切随访监测子宫内膜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赟  吕耀凤  李静 《山东医药》2013,53(17):74-76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流血(PMB)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分类及相关因素,探讨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实用检测方法.方法 查阅274例PMB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年龄、绝经年龄、流血前绝经时限、产次、高血压、糖尿病、超声检查结果,诊断性刮宫(诊刮)的病理结果及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关系、诊刮病理诊断与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产次、高血压、糖尿病及流血前绝经时限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未显示良好的相关性(P均>0.05),超声测得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3例(61.90%).结论 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PMB患者筛查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辅以诊刮可减少漏诊率,必要时需依据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B超基础上,宫腔镜结合病理结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方法:对132例疑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联合B超、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行诊刮或电切术,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符合率65%,宫腔镜检查符合率92%,病理检查确诊率98.5%,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病变应根据症状、B超初筛,宫腔镜检查定位、取材,结合病理检查才能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经阴道超声(TVS)提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但无临床症状的绝经期妇女83例,所有妇女均施行了宫腔镜检查及内膜病理学检查。比较TVS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结果宫腔镜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病变43例(51.8%)中,经病理诊断证实萎缩性内膜1例,增殖期内膜4例,非典型增生7例(包括轻度非典型增生5例,中度非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腔镜检查提示正常内膜40例(48.2%)中,内膜炎1例,单纯性增生2例,宫腔粘连1例。TVS检查的特异性为46.3%,敏感性为68.3%,阳性预测值为56.0%,阴性预测值为59.4%。而宫腔镜检查分别为87.8%,92.7%,88.4%,92.3%。子宫内膜厚度5~10 mm组及≥11 mm组,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发生(χ~2=23.170,P=0.000)和肥胖(χ~2=12.386,P=0.0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5 mm的妇女,单纯以TVS作为其内膜病变的筛查方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且特异性较差。宫腔镜检查对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宜作为有效的诊疗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8.
樊天云 《山东医药》2006,46(26):83-83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为12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施行改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效果满意。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16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年龄35-45岁。其中子宫肌瘤1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子宫腺肌瘤26例;子宫大小均小于孕12周,妇科检查子宫活动,排除官颈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40例,其年龄、病情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暴露阴道及宫颈,子宫颈阴道交界处阴道前壁或后壁黏膜及宫颈两侧黏膜下注入肾上腺素或催产素溶液,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绝经后非器质性子宫内膜出血的病因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现将我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 11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非器质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入选病例标准 :无卵巢肿瘤 ,无激素替代治疗史 ,诊刮或宫腔镜检除外息肉或子宫内膜癌所致出血。入选病例共 119例 ,就诊年龄 5 0~ 79岁 ,平均 (6 1 3± 7 5 ) ,全部患者为自然绝经 ,绝经年限 2~ 2 5年 ,平均 12 4年 ,出血时间 3天~ 8年 (间断发生 ) ,体质指数 (BMI) >2 5者 82例(6 8 9% ) ,伴高血压者 5 4例 (4 5 4% )。   2 .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品管圈管理结合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品管圈管理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得分、血脂代谢及糖代谢异常情况、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 83%,较对照组的71. 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品管圈管理结合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加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对子宫内膜病变以及MS的正确认知,一定程度上利于血脂、血糖代谢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