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输完),然后以1000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于CPB前(T1)、转流后60min(T2)、停机后60min(T3)、停机后360min(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分别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10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结果两组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0.05);T2~T4时点试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40%(8例)、试验组为15%(3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这可能与其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鲁春贤 《山东医药》2010,50(14):106-10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浆中TNF-α、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输完),然后以1000U/(kg·h)的速度持续静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给予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及CPB停止后1(T3)、24(T4)h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IL-10水平。结果T2-T4时两组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与CPB前比较,P均〈0.05;T2-T4时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过程中TNF-α和IL-8释放,促进IL-10的释放,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43):83-8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麻醉及手术方法相同,术中乌司他丁组予乌司他丁1.2×10^4U/kg静滴,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及CPB停止后1h(T3)、24h(T4)四个时点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T1,乌司他丁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望减轻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S-100β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50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乌司他丁10万U,术中以10万U/h的速度持续静泵乌司他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按相同的给药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术后第3天(T5)5个时点测定血清TNF-α、IL-6和S-100β蛋白含量;比较两组术后TNF-α、IL-6、S-100β及认知功能;术前和术后1、3、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乌司他丁组T2时血浆TNF-α、IL-6和S-100β蛋白含量与T1比较明显升高(P0.05),T5基本降至T1水平,且T2~T4时血浆TNF-a、IL-6和S-100β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16%,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抑制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的释放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前列地尔组(n=41)、乌司他丁组(n=41)和联合用药组(n=41)。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前列地尔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静脉微泵恒速泵入前列地尔,乌司他丁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静脉微泵恒速泵入乌司他丁,联合用药组患者同时使用前列地尔和乌司他丁。比较4组患者硫酸鱼精蛋白用药前(T1)和硫酸鱼精蛋白用药后1 h(T2)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和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 T1时4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CD11b/CD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前列地尔组、乌司他丁组及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CD11b/CD18水平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CD11b/CD18水平低于前列地尔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T1时4组患者Pa O2、A-a DO2、RI、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前列地尔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用药组患者Pa O2、OI高于对照组,而A-a DO2和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减轻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乌司他丁组(U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12000IU/kg,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C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30minT2)、停CPB1(T3)、4(T4)、24(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hhh(TNF-α)、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两组T2、T3、T4、T5各时间点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1P<0.01或P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体重(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再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乌司他丁使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齐敦益  焦皓 《山东医药》2011,51(38):13-15
目的观察氨溴索、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例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氨溴索0.5 mg/kg,U组在CPB过程中予1万U/kg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均未应用氨溴索及乌司他丁。分别在CPB前(T1)、CPB停止(T2)、CPB结束后2 h(T3)、CPB结束后4 h(T4)及CPB结束后18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通过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氧合指数(OI)。结果四组患者CPB后RI和OI较CPB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CPB后各时点A、U、AU组患者RI、OI均明显低于C组,AU组RI、OI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四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在T2开始升高并很快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IL-6、IL-8和TNF-α直到术后18 h仍未降至术前水平(P均〈0.05)。与C组相比,CPB结束后各时点U组、AU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减低(P均〈0.05),AU组降低更加明显(P均〈0.05)。结论氨溴索、乌司他丁均可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乌司他丁的肺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从而减轻肺功能损伤,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将乌司他丁10 000 U/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推,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两组T2时点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3、T4时点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后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变化变化情况。方法 120名NSCLC患者随机双盲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放疗开始前3天及放疗中前7天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治疗。在放疗开始前,放疗后第4、8、16、24周时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结果放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前4周。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放疗后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g/mL的LPS激活RAW264.7细胞株,与不同浓度组乌司他丁(100~10 000 U/mL)共同孵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和IL-1β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结果高浓度乌司他丁(1 000~10 000 U/mL)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和IL-1β表达(P均<0.05),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mRNA和IL-1βmRNA含量(P均<0.05);低浓度乌司他丁(100 U/mL)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1β、TNF-αmRNA、IL-1βmRNA表达与LPS单独处理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炎性因子改变和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首次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组(A组),乌司他汀和抑肽酶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例。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min、CPB结束30min及术后24h从中心静脉插管采集血标本,各时点分别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水平。结果:乌司他汀组(A组)、乌司他汀和抑肽酶组(B组)、对照组(C组),3组术后ALT、AST、BUN、CR及CK-MB均有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显著,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1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对照组TNF-α、IL-6及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治疗组的水平(P<0.01);CPB结束后30min及24h,3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汀和抑肽酶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可促进抑制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其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通过观察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浙江省乐清市2003-09~2004-02重症脓毒症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的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静脉注射,每日2次,持续5d。C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120h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治疗后U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P<0.05)。U组病人住院28d病死率为28.57%,低于C组的57.14%(P<0.05)。U组患者TNF-α和IL-6的浓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IL-1β和IL-4浓度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而U组患者IL-10浓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的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我院行心脏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加入乌司他丁,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及IL-8在T1时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体外循环开始后两组患者TNF-α及IL-8呈进行性增高,并于主动脉开放30min时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下降,于停止体外循环6h时仍然显著高于T1时TNF-α及IL-8水平,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开胸时肺顺应性均显著提高(P0.05),而当停止体外循环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肺顺应性显著降低,且与观察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NF-α及IL-8水平与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密切相关,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肿瘤TNF-α及IL-8的产生,以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的变化,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不给药,抑肽酶组给抑肽酶总量300万KIU,其中50万KI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250万KI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半小时(T2)、CPB结束(T3)、停CPB后2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抑肽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乌司他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及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各32例,对照组加用乌司他丁1×105U溶于50g/L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8h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0.4g/kg.结果:治疗组第7、10天TNF-α(ng/L)、和内毒素(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d:38.83±14.71vs51.92±18.29;0.46±0.13vs0.71±0.19;10d:31.49±12.65vs48.36±15.43;0.22±0.07vs0.43±0.15;均P<0.05),IL-6在第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117.68±14.87vs163.43±19.76,P<0.05),IL-18两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能抑制SAP患者TNF-α、IL-6的表达和合成,减少肠道内毒素易位,有利于提高SAP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7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vs 78.9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发热、紫绀、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ICU留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SP-A和SP-D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的降幅最为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具有的较高临床疗效,并可以有效调节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90例体外循环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甲组、乙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与甲乙两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采用0.8万U/kg乌司他丁;乙组采用1.2万U/kg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1)、停止体外循环后1 h(T_2)、4h(T_3)及24 h(T_4)时抽取其静脉血液以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同时记录T_1、T_2、T_3、T_4时动脉血气、呼吸功能等指标,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级肺静态顺应性(Cs)。结果 3组患者于T_1时的各项炎症因子浓度及呼吸功能指标比较,P0.05;甲、乙两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OI和Cs及Cd明显增大,RI值明显减少,P0.05;甲、乙两组于T_2、T_3时IL-10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乙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甲组低,而IL-10浓度较甲组高,OR值增加且RI值减少,P0.05;乙组于T_2、T_3时Cs及Cd值较甲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所有患者均于体外循环期间发生炎症反应,同时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可起到炎症因子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患者肺功能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且剂量高的保护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9.
陈保俊  邵峻  王东进  张杰 《山东医药》2007,47(13):37-38
将40例二尖瓣病变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经肺动脉持续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合乌司他丁。两组体外循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24h时仍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各指标在各时间点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亦显著低于对照组。认为持续肺动脉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合乌司他丁能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TNF-α、IL-6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