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首次报告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来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得到长足发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干扰素 (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存在着应答和无应答两种状态。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快 ,肝癌发生率高 ,抗病毒疗效不佳成为慢性丙型肝炎预后差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存在着不正确认识 ,造成一些医生进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走入误区 ,影响抗病毒的疗效。本文将依据基础研究的结论阐述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1 慢性丙型肝炎极差的预后要求抗病毒治疗通常致癌病毒将自己的基因插入宿主染色体中 ,引…  相似文献   

2.
在近10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中,确立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为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由于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抗病毒疗效,从而确立了利巴韦林和Peg-IFN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地位.诸多因素可以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而抗病毒治疗中病毒的变化与SVR的获得有显著的预测性和相关性,为了使每一位患者有最大的几率获得SVR,既要遵循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又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 guide therapy,RGT)"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 ~2.0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1,3].HCV感染后约50%~85%转化为慢性感染[4-5].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5-7].HC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与HCV的病毒复制活跃有密切关系,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能控制病毒的复制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并阻断疾病的进展,可减少急性丙型肝炎向慢性丙型肝炎发展的概率,也可减少慢性丙型肝炎转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8-10].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目标是清除体内HCV.治疗后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者,99%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11,12].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只要没有干扰素使用的禁忌证,所有的丙型肝炎患者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近来年,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较大的进展,现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国产与进口干扰素治疗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国产干扰素是否同样具有进口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在急性期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文对81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分组使用国产干扰素贝尔芬、安福隆和进口干扰素干扰能进行了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对比观察。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素α(国产或进口干扰素均可)治疗32例急性丙型肝炎并与81例慢性丙型肝炎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国产干扰素贝尔芬、安福隆和进口干扰素干扰能在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对急性丙型肝炎的早期抗病毒治疗,在近期疗效上可以很好地抑制病毒的复制。结论 国产干扰素价格低,但同样具有进口干扰素的临床疗效,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在急性期应用干扰素α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病毒的消除并阻断其向慢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早期疗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已达1.7亿,其中约70%~80%的受感染者可发展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10~30年,其中20%可发展为肝硬化及出现相关并发症,这其中又有约1%~4%发展为肝细胞癌.自1989年Houghton等发现HCV以来,对HCV的认识及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由单一干扰素治疗到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到目前长效干扰素以及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发展过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也不断提高,仅仅在10年前抗病毒治疗的持久病毒应答率仅达5%~10%.随着治疗的不断改进,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几乎提高了近10倍.抗病毒治疗不仅可抑制HCV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活动,防止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进展,也可防止和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HCV对治疗应答的病毒动力学以及早期疗效预测等3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21例治疗前及治疗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升高,并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初始给予普通干扰素.α-1b 200万单位,隔日1次,肌肉注射2~3次后改为400万单位,隔日1次,肌肉注射2~3次后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 ~ 180 μg,每周1次,直至疗程结束,所有患者服用利巴韦林为0.9 ~ 1.2 g/d,分3次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24周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应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在抗病毒治疗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为71.4%(15/21),未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30.2%(26/86),二组比较,x2=12.19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结束24周,仍有90.5%(19/21)的患者A-TPO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73.3%(11/15)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以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主,并且均对左甲状腺素钠敏感.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4、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严密监测下可完成抗病毒疗程,可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同样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用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高达80%.但很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能耐受这种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为了让这部分患者也能得到抗病毒治疗,我们尝试在基础疾病稳定、征得患者及家属理解、知情并同意下,给予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进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使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少数病情也得到改善.我们对4例特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HCV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但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差.目前研究报道对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有利于缓解肝纤维化进展,并减少肝移植术后HCV再感染的发生.因此,应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仔细评估,对于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给予适当干预以维持抗病毒治疗的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7、IL-10及TGF-β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前后IL-17、IL-10和TGF-β的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17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GF-β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 IL-17和IL-10共同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此结论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密切.一方面,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回顾了代谢综合征与慢性丙型肝炎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改善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