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探讨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方法和教育内容。方法:于1998年9月-12月对上海市两年所高校414名一年级新生进行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的同伴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和全部教育内容结束后,进行了即时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即时评估调查410名大学生(其中医学大学210名,师范大学200名),实际参与医科大学为99.8%,理由大为96.7%;对同伴教育的教学质量评分采用五分制,模式1-5的评分分别为4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2月 1日是第 12个“世界艾滋病日” ,在“关注青少年 ,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主题的感召下 ,在教育与卫生部门领导的重视下 ,我们在艾滋病宣传活动期间 ,对市区中学生开展各种方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在市区 10所中学中 ,随机抽取 2所中学 34 6 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 172 9人 ,女生 1738人。2 方法 自行设计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表 ,在健康教育前对每所中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 1个班级 ,共 12个班级5 31名学生进行基线调查 ,基线调查后 ,对 2校全体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3.
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建筑工人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效果。方法: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在建筑工地由专家培训同伴教育者及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同伴教育及由同伴教育者免费发放安全套,发放宣传册子,播放录相和张贴宣传画,结果:通过对比非同伴教育组506名和同伴教育组172名建筑工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行为改变情况,发现同伴教育使成都市建筑工人有关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及安全套的作用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同伴教育对建筑工人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值得在其它类似人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终期效果,对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及家长和社会媒体的影响。方法 教育行政官员的个人访谈和学生家长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项目实施改变了学校及学生家长对艾滋病预防的态度,提高了社区,新闻媒体对艾滋病预防的关注。结果 项目成功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性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1+N”互教工程,是通过参与式活动员领导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农村社区育龄妇女积极参与HIV/AIDS的预防,有效地控制艾滋病。针对本底调查状况,于2000年3月在同一社区对同一目标人群开展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手段的健康教育。结果有98.4%的人对健教的内容和方法表示满意;艾滋知识水平由健康教育前的5.43分提高到了10分(满分12分);人们的健康意识发生了改变、对健康的关注增进了一步。因此,在农村社区选好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再扶持起一  相似文献   

6.
性病艾滋病预防的不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强了在学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许多学校和社会机构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些宣教方法限于条件,不能普及,或不为社会认同,引起争议.从教育效果看,许多方法也缺乏横向比较.本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社会传统观念及不同学校实际情况,选择3种易被学生和社会接受的教育方法,比较其教育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一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连生  贾硕柱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282-283,288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大一新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已发放大学生健康教育处方的3所高校大一新生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获有效答卷838份(97.90%),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该市大一新生97.85%的学生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了解正确传播途径的为95%;对其流行势态回答正确率达96.90%,但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有传染性的知晓率仅为67.30%;医学昆虫、蚊、蝇不能传播艾滋病毒答对率较低为41.05%;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态度认识不足,尤其是性道德的态度令人担忧。结论: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关注青少年,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范能力,配合全社会共同预防AIDS、 性病。  相似文献   

8.
苏州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滋病(AIDS)已成为世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目前,中国HIV感染者超过1400例,其中青年占50%以上。在近期无特殊有效预防方法的情况下,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实际出发,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卫生宣教是预防和控制AIDS在中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为推动该项工作,在WHO的资助F,国家教委于1994年在北京医科大学成立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从4月起,举办多期全国师资培训。苏州大学派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并于1994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开展“苏州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周”活动,报道如…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今,艾滋病已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问题。无论是从患病人群预期寿命的缩短、医疗保健系统负担的剧增、孤儿数量的不断增长这几个角度看,还是从它对经济文化发展造成的损失这个角度看,艾滋病已对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发展构成如此之大的威胁。即使在21世纪,艾滋病也是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要面对的三大环球性威胁(艾滋病、饮用水短缺、耕地面积缩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自愿报名参加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2007年新入学的94名大学生,采用闭卷、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测试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评价同伴教育的效果。结果大学新生对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答对人数,对婚前婚外性行为、艾滋病患者等问题持正向/积极态度或行为意向的人数均比听课前显著增加(P值均〈0.05);对同伴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员表现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都在9分以上。结论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年人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值得应用和推广。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抽取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居民四类目标人群,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艾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于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效果评估。结果干预活动后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有大幅提高(由73.95%上升到97.2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超项目85%的丑标要求。结论(1)社区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的场所;(2)一个高能高效的工作执行网络是做好工作的组织基础;(3)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是做好工作的技术保证;(4)有效的社区组织动员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5)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多元化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艳清  李丽娟 《中国校医》2010,24(7):543-544
目的了解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该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抽取860名大学生匿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从41.69%提高到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8,P〈0.01);大学生对及早治愈性病可预防艾滋病和洁身自爱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的知晓率仍较低,分别为67.47%和68.92%。大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8%),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健康教育(71%)。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加强。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而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防治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多数地区没有真正将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防治纳入属地化管理的现状,若不尽快从政策、体系和措施上予以积极应对,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必须通过艾滋病防治力度的加强和国家的合理部署。有效解决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防治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传播的危险行为知晓率均占95%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同桌用餐,握手拥抱.共用马桶游泳池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占62.62%,88.03%,88.63%,88.12%。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低于他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有79.06%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朋友继续来往,有77.52%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室学习.有78.56%的大学生愿意同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有62.07%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结论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的知识不够全面,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及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推进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维持在3 000例左右,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就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点和预防教育工作的薄弱点进行分析,并就推进学校预防教育工作提出若干思考,同时通过本期重点号分享广州地区基于自我分类理论设计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利用"熊探"帮助青年学生直观感知自身风险程度及其具体问题所在以及提供个性化干预的经验,以期为全国各地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07-2008年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的结果进行分析,阐述其重要性,从而为进一步在本系统开展此类培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和2008年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前后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通过培训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骨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水平显著提高,从75.08%提高到90.10%。2008年也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经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骨干教师在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政策和宣传方法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因此该类培训对于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艾滋病防治骨干教师的能力,促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传播的危险行为知晓率均占95%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同桌用餐,握手拥抱,共用马桶游泳池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占62.62%,88.03%,88.63%,88.12%。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低于他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有79.06%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朋友继续来往,有77.52%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室学习,有78.56%的大学生愿意同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有62.07%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结论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的知识不够全面,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及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以学校为基础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县3所高中、4所初中共120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0名学生,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的健康教育;对照组600名学生,未给予任何关于艾滋病的专题教育,仅发放相应的资料。结果观察组学生干预后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普遍提升,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艾滋病认知程度评分变化明显,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在认知程度及评分方面变化不明显,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结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选择廊坊市40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研究对象的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实施强化健康教育之后,研究对象的安全套使用率由之前的62.75%提高到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强化健康教育,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和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及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得分有明显提高,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强化健康教育之后,研究对象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人数显著增加,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利用大学生爱心大使队伍,采取参与式方法向校外青少年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9.0%,提高到干预后的55.0%(P0.01)。其中对"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不使用安全套性行为增加风险"、"母婴会传播艾滋病"在干预后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干预后"提供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地点"、"可以得到免费安全套地点"显著提高,分别由9.0%提高到22.0%(P0.01)和由8.0%提高到70.0%(P0.01)。结论利用爱心大使向校外青少年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具有明显效果,应予以借鉴。需加强艾滋病相关服务的的宣传,提高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