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43例患者的经后期、经前期、行经期进行盆腔血流图测定,发现患者三期的波形多为异常,经前期左侧流入时间延长,经后期、经前期h_2/h_1高于正常等,均提示盆腔血流受阻,冲任胞宫血行瘀滞。又对41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表明除Z~(S-1)外,全血粘度低切变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血浆粘度极度增高,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说明周身经络气血亦处于瘀血阻滞的病理状态。结果揭示冲任阻滞是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2.
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素A2(TXA2)是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和血管收缩剂,与其作用相反的前列环素(PGI2)是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生理状况下,血小板合成少量的TXA2,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PGI2保持动态平衡。研究显示,维持TXA2和PGI2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调节血管壁舒缩、血小板聚集及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的重要因素。病理条件下,TXA2和PGI2平衡失调是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健  杜惠兰 《中医杂志》2008,49(4):323-325
目的探讨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经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近期临床治愈19例(38.0%),有效24例(48.0%),无效7例(14.0%)。治疗后经血ET、TXB2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血NO、6-keto—PGF1α、E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加减温经汤在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寒凝血瘀证组,各20只.将寒凝血瘀证组的大鼠放入-15℃环境持续受冻1 h,后再恢复到20℃室温,并给予垂体后叶素20 U/(kg·d)进行腹腔注射,建立冠心病寒凝血瘀证的动物模型,观察2组大鼠肛温、心电图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肛温降低(P<0.05);心电图J点位移明显增加(P<0.01),心率显著降低(P<0.01);6-Keto-PGF1α水平有所下降(P<0.05),TXB2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寒冷刺激加上垂体后叶素的注射可成功复制出冠心病寒凝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客观性强,符合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蝎液治疗痹病阳虚寒凝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对22例痹病阴虚寒凝血瘀证患者予服紫蝎液,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4%.结论:紫蝎液治疗痹病阴虚寒凝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瘀热相搏证病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苏健  杜惠兰 《中成药》2007,29(11):1571-1574
目的:探讨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浆及经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后外周血浆及经血中ET、NO、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变化,并设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结果:(1)患者组与正常组血浆相比,ET、NO、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血浆E2明显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浆ET、NO、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浆E2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经血相比,患者组经血ET升高、NO降低、E2明显降低(P<0.05),经血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经血ET降低、NO增高、E2增高(P<0.05),治疗后经血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组经血ET与E2呈负相关关系(r=-0.54,P<0.05),NO与E2呈正相关关系(r=0.61,P<0.05)。结论: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舒缩因子ET、NO表达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月经病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的变化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探讨HO/CO系统在寒凝血瘀妇科疾病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置于0℃-1℃冰水中20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2周后断头处死,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P活性,采用血红蛋白结合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水平;剖取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组织HO-1、HO-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组织HO-1、HO-2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E2、P下降,血浆COHb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黄体细胞HO-1、HO-2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浆COHb活性、卵巢组织HO-1、HO-2表达与血清E2、P呈正相关。结论:寒凝血瘀大鼠HO/CO系统抑制,生殖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常从而引发月经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剌治疗,对照组采用颅通定及消炎痛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痊愈率为66.7%,对照组痊愈率为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寒凝毒结血瘀与晚期胃癌基本病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春祥 《中医杂志》1999,40(12):712-715
从中医学发展史来看,早期由于缺乏现代的诊治手段与方法,因此,没有对胃癌临床分期和晚期胃癌病理内容的专门论述。尽管如此,我们仍可在中医对“反胃”、“噎膈”、“积聚”等病证的描述中找到散在的、阐述晚期胃癌病理的相关内容。两千多年来认识的不断进步,构筑了中医学对晚期胃癌病理认识的理论框架。概括而言,主要归结在如下几个方面。1 寒凝、毒积、血瘀是晚期胃癌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寒凝血瘀证作为血瘀证的一个亚型,其模型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上病证结合型的血瘀证很普遍,如脑梗塞寒凝血瘀证,既有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又符合寒凝血瘀证的症状。因而,对这类动物模型的研究很有意义。下面以脑梗塞和寒凝血瘀证模型为例从两者不同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各自的评价指标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建立脑梗塞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提供依据。脑梗塞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1·各种脑梗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及比较脑梗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大概有以下4种:(1)开颅法:较典型的例子是Swanson R A等[1]分离并电凝横过嗅束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图变化;通过心肌组织HE染色、Nagar-Olsen特殊染色及电镜技术手段,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光镜下心肌组织HE染色切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Nagar-Olsen特殊染色可见大片红染的阳性反应区;透射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病理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穴位埋线联合艾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3.27±1.51)分,对照组(6.32±2.68)分;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86.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艾灸改善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杨欣  张崴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1):177-180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形成的以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1].血瘀的病因可分为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和污秽之血[2].《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妇人以血为本",女性特有的生理活动,均赖血液的滋养.妇科肿瘤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寒凝、气滞、热灼、痰阻、金刃损伤等均可致血运失调而形成瘀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  相似文献   

16.
毕蕾  陈卫平 《中医研究》2005,18(12):1-2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在血瘀证本质、活血化瘀药物及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血瘀证的现代化研究中,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偏离辨证论治根本.虽然对血瘀证本质的微观研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血瘀证理论发展和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血瘀证及其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重视血瘀证学术渊源及内涵十分重要,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论证寒凝血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证候和病机,以及论述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的研究,将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温经汤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加减温经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有效患者30例(50.0%),好转25例(41.7%),无效5例(8.3%),且患者内皮素、血栓素等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加减温经汤药物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及生殖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药脐灸法与脐灸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比较这2种方法的疗效差异,验证药物对其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脐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脐灸法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对比治疗前后2组痛经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痛经中医证候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3%,灸脐组的有效率为73. 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比之下,隔药脐灸法疗效优于单纯脐灸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灸法联合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口服温经汤加减方基础上,治疗组配合督脉灸,对照组配合艾箱灸,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3周期后及停药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每周期治疗后以及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