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霉素治疗急性菌痢2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6月~1997年8月我们进行了磷霉素治疗急性菌病的前瞻性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经大便培养确诊的福氏志贺菌痢患儿238例,其中男156例,女82例,年龄50d~13a。<2a64例,~4a85例,~6a35例,~13a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100例进行治疗。两组患儿病情无明显差异(P>0.05)。二、方法两组均给综合治疗,观察组:磷霉素100~300mg/(kg·d)溶于5%葡萄糖液内分次静滴,7d一疗程,对照组给头孢唑啉50~100mg/(kg·d)和丁胺卡那霉素10mg/(kg·d)各溶于5%葡萄糖液内静滴。结果一、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不同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梁(ITP)94例,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86年10月~1996年12月收治ITP94例,急性型70例,慢性型24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3版。其中男sl例,女43例;年龄6mo~12a。二、方法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3X10’/L时住院,随机分两组,大剂量组:强的松4mg/(kg·d)X7d口服,后改lins/(ks·d)维持,渐减量;小剂量组:强的松lins/(ks·d)XZld口服,人院后隔天检查BPCI次。若BPC>3X10’/L,门诊观察,IWkZ次检查BPC。必要时输血(判断治疗后血小板改变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口服阿司匹林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治疗川崎病临床常用两种方法 ,该文探讨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 ,以探讨较好的用药方案。方法 对 1 1 1例川崎病患儿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第 1组每日用 4 0 0mg/kg连用 4~ 5d ;第 2组 1 g/kg仅使用 1次。观察其住院时间、总热程、心电图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 第 1组总热程 9.8± 2 .9d ,住院时间 1 1 .0± 4 .9d ,第 2组总热程7.0± 2 .0d ,住院时间 8.0± 2 .8d ,第 2组比第 1组明显缩短 (P <0 .0 1 ) ,而冠状动脉损害率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是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疗法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甲泼尼龙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泼尼龙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3月~200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例KD患儿。根据甲泼尼龙的使用与否,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g/(kg·d),连用2d];治疗组(36例)用甲泼尼龙[20~30mg/(kg·d),连用3d] 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d]。然后对两组急性炎症控制及冠状动脉病变(CAD)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程14~21d时发生CAD例数:治疗组3例(8%),对照组1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CAD例数:治疗组1例(3%),对照组8例(2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泼尼龙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74例K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天];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0~30mg/(kg·d),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CRP、ESR、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4~21天时发生CAD例数:治疗组3例(8%),对照组1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KD)患儿初期治疗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能明显缩短病程,安全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内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两种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3~2006年间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IVIG 3 d疗法[0.4 g/(kg·d),连用3 d];治疗组(52例)采用IVIG 1 d疗法[1 g/(kg·d),单剂静脉滴注],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48 h、72 h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 1 d疗法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3 d疗法,采用IVIG1g/(kg·d)单剂静脉滴注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静脉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需积极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1d疗法(贵阳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2.5g/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3d疗法50例,以观察其疗效并进行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机多功能血液流变仪检测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11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16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冠脉组与非冠脉组比较,全血低切粘度(Vb2)、血浆比粘度(Vp)、粘度指数(VI)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高(P<005)。Vp>195(mPa/s)、Vb2>80(mPa/s)、VI>15、Fib>60g/L可以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告因子。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3例重型现再障患儿,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10a,病程1~2mo,均符合1987年全国再障学术会议急性重型再障标准[1]。治疗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用法:20mg/(kg·d)X3,15mg/(kg·d)X3,随后每周递减1次,剂量分别为10mg/(kg·d),5mg/(kg·d),2mg/(k  相似文献   

10.
70例新生儿输血及血制品后的CM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婴儿佃血和血制品CMV感染情况,分析其70产妇分娩前CMV-IgG,IgM阴性,其婴儿因各种疾病需输血及输注其他血制品,输注前婴儿血CMV-IgM均阴性,输注后3-4个月复查CMV-IgM。结果显示:70例婴儿血CMV-IgM阳性有6例(白蛋白+换血2例,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1例,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全血3例)总发生率为8.57%(6/70),输单一种血制品27例CMV-IgW阳性率是0(0/27),输注多种血源的血液及多种血制品CMV-IgW阳性率是13.95%(6/43)。P<0.05,因此,(1)输血和血制品婴儿可以感染CMV,(2)输多个血源的血液或血制品比输单个血源或血制品感染CMV机会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
(ASP)组、丙种球蛋白(IVIG) ASP组。结果用IVIG后临床症状如发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及急性炎症指标短期内好转;IVIG的抗凝、改善异常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作用也较AsP组显著;并证实IVIG可预防冠状动脉病变(CAI))的发生。ASP组CAP发生率为15%,IVIG组为2%,提示IVIG是改善川崎病急性期临床症状、预防CAD的首选药物。表3参4(原文提要) 81376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张传荣…刀安徽医学一1997,18(2)一35 川崎病(KD)32例,应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治疗组18例,IvIG剂量29/kg一‘,一次静滴,给药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川崎病 (KD)急性期患儿应用单次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IVIG) ,以期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病例资料 :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收治KD患儿 86例 ,其中男 5 2例、女 34例 ,年龄 5个月~ 7岁 ,均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1]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A、B、C 3组 :A组 4 2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3 12±0 4 9)岁 ,入院时发热天数 (6 2 7± 0 72 )d ;B组 2 3例 ,其中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3 13± 0 5 2 )岁 ,入院时发热天数(6 32± 0 5 1)d ;C组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3 15± 0 5 1)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等数据库。纳入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8个RCT共2596例患儿。Meta分析显示:① 1 g/(kg?d)×1~2 d vs 2 g/(kg?d)单次:在急性和亚急性期、6个月、1年的冠状动脉异常、不良反应方面及退热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1 g/(kg?d)×1~2 d vs 400 mg/(kg?d)×4~5 d:1 g/(kg?d)×1~2 d 组比400 mg/(kg?d)×4~5 d组退热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期、6个月冠状动脉异常、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2 g/(kg?d)单次 vs 400 mg/(kg?d)×4~5 d:2 g/(kg?d) 单次给药在急性期、6个月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比率低、退热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亚急性期、1年冠状动脉异常、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种球蛋白1 g/(kg?d)×1~2 d组与2 g/(kg?d)单次组疗效相似。而1 g/(kg?d)×1~2 d组与2 g/(kg?d)单次组在退热时间方面均优于400 mg/(kg?d)×4~5 d组。  相似文献   

14.
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川崎病3次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8岁7个月,于3岁首次川崎病发病,其后分别间隔18个月、23个月、25个月再次复发,且每次复发均表现为完全川崎病的特点。患儿前3次川崎病发病予1次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2 g/(kg·次)]冲击治疗,第4次川崎病发病予2次IVIG[2 g/(kg·次)]冲击治疗。其中患儿第2次川崎病复发时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回盲部数枚肿大融合淋巴结。患儿第3次川崎病复发时再次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且抗链球菌溶血素O进行性升高,经抗感染及IVIG冲击等治疗后出院。出院后随访0.5年未见川崎病复发。提示对于既往有川崎病病史且再次出现长时间发热患儿,应警惕川崎病复发可能,且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合并有不完全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5.
静注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84年Furusho K首先提出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1988年Katoch提出了IVIG2g/kg比1g/Kg更有效。本文分析了58名川崎病患儿在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单用阿司匹林;IVIG1次输注加阿司匹林;IVIG分次输注加阿司匹林,其在预防冠状动脉瘤及控制临床炎症方面的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287例。依据患儿出生后是否即刻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和是否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分为4组: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Ⅰ组(23例)和丙种球蛋白Ⅰ组(丙球I组,92例);未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Ⅱ组(43例)和丙球Ⅱ纽(129例)。分析4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血清总胆红素(TB)、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4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血型、黄疸出现时间、发生黄疸高峰时间、光疗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与丙球Ⅰ组和常规Ⅰ组比较,丙球Ⅱ组和常规Ⅱ组入院日龄明显较大(P。〈0.01),TB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常规组比较,丙球组黄疸高峰值明显降低(Pa〈0.01)。人院时Hb水平,除丙球Ⅰ组偏低外(P〈0.01),余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住院1周后复查Hb,丙球Ⅰ组Hb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Ⅰ组小。结论脐血溶血3项检查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必须早期(出生48h内)进行才能更为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和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剂量两种球蛋白(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的疗效。85例患儿分成3组,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球0.4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球0.2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两种剂量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种剂量丙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比较两种剂量两球高于对照组,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剂量丙球可迅速提高急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缩短止血时间,降低严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监测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出生活产新生儿4083例,经直接Coombs’试验(改良法)及/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152例(占3.7%)其中脐血诊断105例,认为脐血作三项试验能早期诊断本病,当脐血胆红素≥51.3μmol.L(3mg/dL)时可作为发生高胆的预报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监测防治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峰值都明显降低(P<0.01);疗程缩短(P>0.05)。肯定了早期监测防治对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已成为川崎病治疗常规方法 ,但有部分患儿治疗无效 ,该文探讨对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初治无效的川崎病的处治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1 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该院收治的对大剂量IVIG初治无效的川崎病 1 4例予附加治疗 :重复IVIG和 /或皮质激素。对初治有效 (5 0例 )和无效 (1 4例 )的两组川崎病患儿的年龄、治疗前热程及实验室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4例对大剂量IVIG初治无效的川崎病患儿 ,8例对IVIG复治有效 ,5例最后采用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 ,3例冠脉扩张者好转。统计分析 ,初治无效病儿发病年龄小 ,血白细胞、乳酸脱氢酶高 ,血红蛋白、白蛋白低 (P <0 .0 5 ) ,冠脉扩张发生率高 (6 / 1 4比5 / 5 0 )。结论 大剂量IVIG初治无效的川崎病者采用附加治疗对病情控制和改善冠脉扩张有效。对于川崎病患儿进行年龄、热程、实验室数据分析 ,有助于采取及时、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至今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儿110例,其中27例采用静滴雨种球蛋白(丙球)联合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收到良好疗效。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10例ITP患儿,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标准“’。急性sl例,慢性29例,均为初发。按治疗方法分4组:I组(两球十地米)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smo~12a,血小板计数<20X10’/L7例,~50X10‘/L20例。I组(丙球)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smo~12a,血小板计数M20X10’/Lll例,~50X10’/L14例。皿组(地米)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smo~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