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道大出血临床并非少见,以往多要用手术治疗。近年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已在国内外逐渐被人们采用[1,2]。本文就我院1995年开展的3例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病例1,女,54岁,因结石性胆囊炎于1995年1月5日在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见胆囊三角区出血予电凝止血。术后第1天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第2天再次剖腹探查,发现右肝管横断、左肝管部分断裂,行肝门胆管成形,置入支撑管,肝门胆管空肠R0llX-y吻合。因胆管断端水肿,回缩,部分与肠壁吻合困难,放部分胆管壁断端裸露在胆肠吻合口内。术后第六天T管突…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严重并发症13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东  刘武 《腹部外科》1997,10(2):93-94
我院1992年9月~199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710例,技术性损伤致严重并发症13例,死亡1例,发生率达1.8%。其中肝总管继发性狭窄1例,胆总管电刀击穿伤1例,胆总管、胆囊管夹角损伤1例,胆囊动脉及肝床出血3例,暂时性胆漏4例,膈下及盆腔脓肿2例,1例术中损伤十二指肠并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LC致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典型病例例1:女,48岁。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术中剥离Calot三角,电刀把握不准,戳伤胆总管,中转开腹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痊愈。例2:女,40岁。因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手术…  相似文献   

3.
1978年3月至1993年3月,共处理肝外明管损伤13例,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本文在总结本组13例胆管损伤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谈谈预防问题。笔者认为,如做到以下几点是可以避免胆管损伤的:①术野显露良好;②正确辨认辩认胆囊三角区和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③确认胆囊管与肝、胆总管的“T”型关系后结扎切断胆囊管;④胆囊周围有致密粘连时,可行逆行法胆囊切除;⑤胆囊管嵌顿结石时可先取石;⑥萎缩性胆囊炎不易辨认胆囊管界线时,可作胆囊粘膜切除术;⑦术中遇到阳囊动脉出血时,切忌盲目止血。  相似文献   

4.
在胆囊切除术中 ,手术人员对胆囊动脉的处理都十分注意 ,但对胆囊床大出血 ,往往重视不够。本文就我院发生的 4例胆囊床大出血 ,分析并介绍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1 病例介绍例 1 女 ,82岁。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术中见胆囊肿大充血 ,并嵌入肝内 ,在切除胆囊过程中 ,由于剥离过深达肝实质 ,导致肝组织破裂 ,出血不止 ,以热盐水纱布反复压迫 ,并见有活动性出血予反复缝扎止血 ,均未能奏效。最后经肝门阻断 ,肝脏创面填塞明胶海绵 ,连带残留胆囊壁缝扎后血…  相似文献   

5.
病人 ,男 ,32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周围明显粘连 ,胆囊三角解剖不清 ,在分离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造成严重出血 ,盲目钳夹出血点 ,造成胆总管损伤 ,缝扎止血时撕裂门静脉和肝动脉造成不能控制的大出血 ,又行肝动脉和门静脉结扎。于次日晨送入我院 ,急诊手术探查发现门静脉缺损在 5cm以上 ,肝动脉已被横断结扎 ,胆总管横断损伤 ,肝脏呈缺血状态 ,整个小肠水肿严重 ,远侧 2 /3静脉血栓形成 ,肠壁坏死。手术行门静脉人工血管修复 ,胆总管引流 ,远端坏死小肠切除腹壁造口术。术后d 3因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胆囊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步提高,器械不断更新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指征已渐放宽,下例情况常常不得不中转开腹:①急性胆囊炎(包括化脓性、坏疽性)三角区水肿;②胆囊因慢性炎症、壁增厚或充满型结石或颈部结石嵌顿;③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结石嵌顿或伴胆囊积液;④副肝管;⑤胆囊床肝中静脉分支出血;⑥胆囊床毛细胆管胆漏;⑦汇合部分离性损伤。我们共行2万例LC,本文总结其经验体会,就几种复杂的胆囊切除技术对策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1997年 7月— 2 0 0 3年 3月 ,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 72 9例 ,发生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 5例 ,占同期胆囊手术的0 6 8%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 5例中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5 6~ 72岁平均 5 9 2岁。均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因过度牵拉胆囊 ,强行分离三管汇合处形成胆道缺损1例 ;由于胆囊三角区紧密粘连 ,分离时造成胆总管撕裂伤 1例 ;误把胆总管当作胆囊管 ,造成胆总管横断损伤 3例。全部病例无死亡。2 治疗方法及结果术中发现 4例 ,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术后 2 4h发现胆道损伤 1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37岁。因右上腹痛伴腹部包块 4年 ,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后 3年入院。 4年前因右上腹痛伴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包块 ,当地以慢性胆囊炎、多囊肝行胆囊切除术。术后 1 0d症状复发伴寒战、高烧、黄疸 ,且黄疸渐深、包块渐大 ,当地医院以肝内脓肿、小网膜囊脓肿行剖腹探查 ,术中诊断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外引流 ,术后带管出院。本次入院CT提示左肝管及胆总管囊肿 ;引流管造影显示左肝管及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与十二指肠间不通 ;胆纤镜检查发现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囊肿 ,下端未见明显开口及Oddi乳头。实验室检查 :胆汁淀粉酶 7…  相似文献   

9.
1992~2011年,我院对12例胆囊炎患者实施了胆囊部分切除术,现对其手术适应证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一、病例资料 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发病时间3~7 d,平均5d.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例,坏疽性胆囊炎5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本组患者术前均B超检查明确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二、手术方法 麻醉及切口选择与常规胆囊切除术相同,以能够满意显露胆囊及肝门区.进腹后吸净腹腔内渗液,沿肝脏寻找胆囊,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用纱垫沿胆囊下放于Window孔至切口,保护周围组织.于胆囊底切开胆囊,吸净胆囊内积脓,取出结石.用电刀沿胆囊底部紧贴肝床全层切除胆囊底部、休部以及颈部的前壁和大部分后壁.切缘血管和出血点予以缝扎和电凝止血,胆囊管口予以缝扎闭合.胆囊管黏膜以电凝烧灼破坏再以石炭酸、75%乙醇、生理盐水依次处理.胆囊床炎症水肿严重时可不予缝合,肝下置引流管引流.冲洗术野,检查有无出血和胆汁溢出,可在肝下和胆囊三角区放置一白色纱布,3~5 min后取出,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和胆汁染色,Winslow孔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立即中转开腹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10月~2 0 0 3年11月,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114 6例,术中立即中转开腹3 7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转病例3 7例,中转率3 .2 % (3 7/114 6)。男2 3例,女14例,年龄3 0~82岁。其中因急性炎症导致三角区粘连,解剖不清中转2 2例,术中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9例(误诊1例)。术中出血2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1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与横结肠粘连1例,怀疑胆囊癌1例。术中胆漏2例。所有病例因及时中转开腹处理,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胆漏2例,其中1例开腹后发现胆囊壶腹与胆管粘连,LC分离胆囊壶腹时致胆管撕裂漏…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等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0.5%,近年来随着胆囊发病率增加,其损伤发生呈上升趋势。我院1984年至2004年收治1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8.5岁(32~65岁)。均因胆囊炎、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坏疽2例,慢性胆囊炎至胆囊萎缩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各1例,Mirizzi综合征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胆管缝扎伤2例,右肝管损伤1例,右肝管横断伤1例,胆总管裂伤3例,胆总管热损伤1例,拔除T管胆总管损伤2例。本组6例为术中发现后即行…  相似文献   

12.
胆囊底部开窗导引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肝门前广泛致密粘连的须行胆囊切除的病人,探查清楚后,先从肝右侧缘行钝、锐结合的松解。当解剖出胆囊底及部分胆囊前壁后,在胆囊底部开窗,吸尽胆汁,取出结石。从开窗处插入左手食指为引导,距肝脏约1cm处切开胆囊浆膜层,从胆囊底部开始游离,遇出血均予缝扎。当游离至胆囊颈部时,在胆囊颈前壁剪一小口,微用力牵拉一下胆囊颈部,遇胆囊管扭曲者使其变直。用细圆头探针从剪开的小口处插入胆囊管2~3cm,再以此为引导,细心解剖出胆囊三角区。距胆总管约0.5cm处切除胆囊,双重结扎胆囊管,置引流,逐步术终。我们用该法为2例肝门前严重粘连病例(1例萎缩性胆囊炎,1例增生性胆囊炎)成功地完成了胆囊切除术。总结治疗经过,体会本法有两个优点:①游  相似文献   

13.
<正> 1997年8月~1999年12月,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26例,其中发现两例胆囊管异位于右肝管,现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病例1,女,46岁,体型消瘦,以“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不适4年”为主诉入院,B超证实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于1999年3月行LC,术中解剖清晰,可显示胆总管、左肝管、右肝管,经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后,发现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手术按LC常规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 病例2,男,65岁,以“发现胆囊结石10年”为主诉入院,无明显症状,B超提示“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于1999年10月行LC,术中发现胆囊萎缩与周围有粘连,因手术显露较差,将胆囊用力向上方牵引,勉强分离胆囊三角后,游离出“胆囊管”较粗,钛夹阶梯状处理“胆囊管”后,剪断,发现流胆  相似文献   

14.
52例胆囊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常规胆囊切除术困难病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手术的适应症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院1998.6—2006.6年间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7例效果良好。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胆囊残株炎2例,膈下脓肿1例,胆漏1例,继发胆总管结石1例;这5例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对胆囊坏疽、囊壁质脆、胆囊三角区水肿粘连严重,解剖不清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胆道损伤多为医源性损伤。本文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致肝外胆道损伤18例的处理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2岁。原发病为慢性胆囊炎及萎缩性胆囊炎14例,急性胆囊炎2例,其他胆道变异2例。损伤原因及处理措施:胆囊三角区粘连,结构紊乱,导致胆道横断伤12例,LC术中出血致胆道横断伤3例,2例由于胆囊管匍匐于胆管上将肝总管误为胆囊管横断,另1例源于胆道变异。术中发现胆管横断伤6例,3例行Roux-en-Y胆肠内引流,3例行胆道端端黏膜对黏膜吻合。其余12例因术后进行性黄疸加重或胆漏于术后3~7 d行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或胆道端端黏膜对黏膜吻合。2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1~5年。14例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中有2例及4例胆道端端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有1例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胆管炎症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均于术后6~9个月再次行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治愈,术中发现原T管处及扩张的肝门部胆管均充满胆泥及结石,吻合口狭窄,直径为1~2 mm。3讨论LC术中出血,盲目钳夹止血,胆囊管匍匐于胆总管上是导致本组胆管横断伤的主要原因(16/18,8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解剖异常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3例腹腔镜治疗解剖异常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血管异常5例,胆囊管异常15例,胆囊异常1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下完成,行胆囊完整切除20例,胆囊大部切除13例。2例术后发现胆囊管残留结石再次剖腹行胆囊管切除,1例右肝管前支损伤再次剖腹行内引流术。结论正确掌握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和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十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误诊为胆囊癌的原因.方法 分析我院1996-2005年间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在术前和术中误诊为胆囊癌.结果 10例患者中B超和CT均诊断为胆囊癌5例,慢性胆囊炎1例;B超诊断为胆囊癌而CT诊断为慢性胆囊炎2例;B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而CT诊断为胆囊癌2例;术中均见有胆囊壁增厚,胆囊与肝、大网膜等周围组织粘连.3例行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术,6例行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1例行部分胆囊切除+胆囊空肠吻合+横结肠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结论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学表现和肉眼所见易误诊为胆囊癌.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术中冰冻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论著中都提到胆囊切除术中残留胆囊管过长、胆囊切除不完全或残留胆囊结石的问题。本文就我们在1980年12月至1983年11月间收治的4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例1.女,43岁。因胆囊多发结石、急性胆囊炎急诊行胆囊印除术。术后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向右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纳差、厌油,无发热、黄疸。1年后以胆道残余结石入我院,再次手术探查胆总管未发现结石,远端可通过直径0.6cm的探子,胆囊三角区扪及一囊性包块,穿刺有胆汁,切开后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中Calot三角的处理。方法对125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进行LC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中行LC成功117例,成功率93.6%,中转开腹8例,4例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不清、胆囊管无法分离,1例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无法分离,2例因为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而中转开腹。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萎缩性胆囊炎LC手术成功的关键是Calot三角的解剖,可以通过术前B超,CT,MRI来判断三角区的情况,术中对三角区的胆囊动脉,胆囊管的正确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T管安置错误3例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56岁。以右上腹痛反复发作3年入院。经检查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较顺利。2周后T管造影发现上臂位于胆管外,下臂及侧孔尚在胆管腔内(造影剂从下臂能通畅进入小肠)。例2.女,40岁。曾因胆石症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1年症状复发,诊断胆总管残余结石,二次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2周夹管有自觉症状,术后35天因T管堵塞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