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 R灌注成像、动态增强C T检查用于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140例肺癌患者展开MR灌注成像以及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CT各项参数灌注值、PH以及微血管密度表现出正相关特点;同肺癌微血管密度比较,MR灌注成像表现为正相关.结论:MR灌注成... 相似文献
2.
MR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20例健康检查者及3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评价3D DCE MRA在胸主动脉成像及病变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探讨影响3D DCE MRA成像的各项因素。方法:临床经彩色B超检查的20例健康检查者及31例考虑胸主动脉病变患者行MR平扫、电影及3D DCE MRA检查,并将源图像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射重建(MIP)及多平面投射重建(MPR),分析图像质量及其对胸主动脉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除1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不能屏气而图像质量稍差外,其他均较好,能清楚地显示胸主动脉解剖及病变情况,对病变的显示率达到100%。并能显示血管外病变情况。结论:3D DCE MRA是胸主动脉病变的1种较好的检查方法,可部分取代创伤性较大的介入血管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3.
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MR技术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MRA)在诊断腹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26例腹部良恶性肿瘤患者行常规MRI与3D CE-MRA,对3D CE-MRA病灶检出率、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比较,统计其肿瘤的动静脉显示率,并观察肿瘤不同增强时相的表现.结果共41个病灶,在实质脏器37个病灶中,T2WI检出29个,B超检出30个,3D CE-MRA动脉期检出34个,其病灶检出率高于T2WI和B超.肝内肿瘤CNR,T2WI为21±3.8,3D CE-MRA动脉期为13±4.6(P<0.05),静脉期为19±3.3(P>0.05),延迟期为23±2.5(P<0.05).肝外肿瘤CNR, T2WI为15±5.8,3D CE-MRA动脉期为18±4.3(P<0.05),静脉期为20±6.1(P<0.05),延迟期CNR为21±4.8(P<0.05),3D CE-MRA CNR等于或高于T2WI,其肿瘤动脉显示率为80.4%,静脉显示率为26.8%,能显示肿瘤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结论 3D CE-MRA对腹部肿瘤检出率高,能显示肿瘤血管与组织强化特点,为诊断腹部肿瘤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生成异质性及肿瘤血管生成超声分子靶向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具有结构紊乱和功能不全的特征,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内皮分子遗传学和微血管构筑的异质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肿瘤血管生成超声分子靶向成像的研究基础.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异质性及肿瘤血管生成超声分子靶向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动态增强MRI基本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动态增强MRI可通过小分子钆对比剂无创地对组织血管特征进行评价,获得组织的血流灌注、微血管渗透性和细胞外的漏出间隙等参数.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两种MR动态增强技术(T2*W和T1W DCE-MRI)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放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反应的评价及肿瘤复发的检出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MR VIBRANT动态增强减影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MR VIBRANT动态增强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动脉血管结构。方法:选择100名正常乳腺MR VIBRANT动态增强减影血管成像,分析8个时相的胸廓内、外动脉,肋间动脉和其分支。结果:胸廓内动脉Ⅰ/Ⅱ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93%/62%;胸外侧动脉Ⅰ/Ⅱ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72%/45%;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59%。结论:乳腺VIBRANT动态增强3DMRI血管减影成像可以良好反映乳腺的动脉一级血管分布和部分二级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8.
张智猷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3):239-241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是胸部影像学的难点,血管生成与肺内结节生长、发展、预后密切相关。通过CT、MR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对肺结节的血管生成状态的定量研究,提供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有无GEV及GEV分级的价值。结果 GEV 0级13例,GEV 1级21例,GEV 2级20例,GEV 3级6例。不同GEV分级在不同年龄亚组和性别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V分级在CTP分级和3D DCE MR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P分级、3D DCE MRA分级与内镜下GEV分级显著相关(P<0.05)。2名医师3D DCE MRA分级结果与内镜结果的Kapppa值为0.743[95%CI(0.612~0.895)];CTP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00%和69.00%;3D DCE MRA分级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00%和76.00%;联合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00...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发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影像诊断手段,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小分子顺磁性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血流灌注、渗透性等血管特性的功能性成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全身多系统良恶性病变、动态监测肿瘤放化疗治疗效果、评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主要对钆对比剂在DCE-MRI中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