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TNFA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 以148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TNFA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238G/A、-308G/A、-857C/T、-863C/A和-1031T/C进行基因型分型,用EPI和EH等统计学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及其组问差异。结果 TNFA基因-238位GG基因型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857TT基因型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TNFA基因-238/-308/-857/-863/-1031组成的单倍型GGCCT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3),单倍型GGcAT与GGTA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001,P=0.004)。结论 TNFA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18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5名无症状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IR-RFLP)方法,分析VDR基因第2外显子Fok Ⅰ位点、第9外显子Taq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位点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的频率44.6%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的31.7%(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作用后,结果仍然显示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与无症状HBV携带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95,P〈0.05)。FokⅠ位点与TapⅠ位点组成的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1.45,P〈0.05),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0.72,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0名正常人儿.馏基因启动子-607C/A、-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中,IL-18基因启动子-607C/A位点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0.22(66/300)和0.27(62/231),CA型:0.53(160/300)和0.50(116/231),AA型:0.25(74/300)和0.23(53/231);IL-18基因启动子-137G/C位点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型:0.67(202/300)和0.79(182/231),GC型:0.30(90/300)和0.19(45/231),CC型:0.03(8/300)和0.02(4/231)。经Y0检验,慢性乙型肝炎组IL-18基因启动子-137GG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8.55,P=0.003),而-607C/-137C和-607A/-137C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儿.馏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DNA复制的关系,发现高水平HBV—DNA组-607位点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低于低水平HBV—DNA组(Y2=6.03,P=0.014)。结论 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与IL-18基因启动子-607C/A、-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其中IL-18基因启动子-137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对机体HBV感染有保护作用,而启动子-607位点AA型对感染后HBV—DNA的复制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DQA1单倍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技术检测HLA-DRB1、DQA1等位基因,并比较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2名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HBV携带者),148例自限性HBV感染者的单倍型频率。结果自限性HBV感染组单倍型DRB1*04-DQA1*0301的频率为10.03%,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的3.66%(P=0.0005):DRB1*15/*16-DQA1*0102的频率为6.80%,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的1.94%(P=0.0012)和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组的1.65%(P=0.004);DRB1*04-DQA1*0302单倍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3.10%,明显高于自限性HBV感染组的0.39%(P=0.0077)。结论HLA-DRB1、DQA1单倍型与个体感染HBV后的不同结局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结局与GLA—DRBl*04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检测HLA-DRBl*04等位基因,并比较106例无症状HBV携带者(HBV携带组),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7例乙肝肝硬化者、102例HBV感染后自然恢复者(对照组)HIA-DRBl*04等位基因频率及HBV不同复制状态下HLA-DRBl*04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BV携带组、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HLA-DRBl*0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94%、26.34%、27.92%和14.22%,P〈0.01);HLA—DRBl*0401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91%、24.49%、22.09%和8.62%,P均〈0.05);HLA-DRBl*0405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低(3.64%、2.04%、3.49%和15.52%,P〈0.01、0.01、0.05)。各病例组之间HLA—DRBl*0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不同复制状态HLA-DRBl*0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HLA-DRBl*04是决定HBV感染结局的因素之一,但不影响HBV在体内复制。  相似文献   

6.
TNF-α-238G/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00例PHC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者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多态性.结果 TNF-α-238基因型GG、GA频率在PH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3%和4.7%,88%和12%;等位基因G、A频率在PH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7%和4.7%,94%和6%.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携带GA基因型个体患PHC的风险约是GG基因型的2.786倍(OR=2.786,95%CI=1.057~7.343).结论 TNF-α-238G/A基因多态性与PHC的发病有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PHC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α纤维蛋白原基因的Taq Ⅰ多态性和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249C/T、-148 C/T、+1689T/G、βBsmA ⅠG/C、448G/A、Be/ⅠG/A、Hinf Ⅰ A/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比浊法测定160例海南籍缺血性脑卒中和130名海南籍对照个体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确定基因型。用EH+程序分析核苷酸多态性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及单倍型,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单倍型频率的差异。结果-455G/A、-148C/T、448G/A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6个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455、T^-148、A^448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比非携带者分别大2.46倍、2.30倍和2.08倍。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所分析的区域内存在单倍型板块。9个位点构建的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4个位点构建的单倍型中,某些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某些携带G^-455、C^148、G^448位点的单倍型的频率高于病例组,而病例组中某些携带A^-455、T^-148、A^448位点的单倍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个位点和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提示8纤维白原455G/A、-148C/T、448G/A可能是海南汉族人群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基因A2756G和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基因844ins68这3种基因突变在深静脉血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03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和2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MTHFR C677T、MS A2756G和CBS 844ins68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计数。对MTHFR C677T和MS A2756G两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MTHFR C677T TT基因型在深静脉血栓组的分布频率(27.2%)高于对照组(17.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 A2756G AG基因型在深静脉血栓组的分布频率(9.7%)低于对照组(19.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病例组中677T-2756A单倍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77C-2756A单倍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BS 844ins68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遗传风险因子,MS 2756 AG基因型可能会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677T-2756A单倍型可能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677C-2756A单倍型可能是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CBS 844ins68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种族或地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基因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已知的5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及其组间差异。结果:贵州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8(G,96%;A,4.0%)、-308(G,92%;A,8%)、-857(C,65.0%;T,35.0%)、-863(C,80.0%;A,20.0%)、-1031(T,48.0%;C,52.0%),其单倍型以GG-GG-CC-CC-TC和GG-GG-TT-CC-TC为主,分别占32.0%和28.0%;苗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8(G,85.0%;A,15.0%)、-308(G,94.0%;A,6.0%)、-857(C,74.0%;T,26.0%)、-863(C,96.0%;A,4.0%)、-1031(T,50.0%;C,50.0%),其单倍型以GG-GG-CC-CC-TC和GG-GG-TT-CC-TC为主,分别占50.0%和24.0%;布依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8(G,86.0%;A,14.0%)、-308(G,92.0%;A,8.0%)、-857(C,89.0%;T,11.0%)、-863(C,84.0%;A,16.0%)、-1031(T,50.0%;C,50.0%),其单倍型以GG-GG-CC-CC-TC占54.0%,AA-GG-CC-CC-TC和GG-GG-CC-AA-TC各占12%。结论: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为TNF-α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JWA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探讨其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和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155例膀胱癌病例和155例非肿瘤对照人群的JWA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构建启动子多态性片段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检测启动子多态性片段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检测到一个新SNP-76G→C;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在膀胱癌病例组为10.00%、20.00%,比正常对照组(5.16%、10.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相比,GC基因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P〈0.05,OR=2.05)显示这一多态性可能是形成膀胱癌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JWA基因启动子-76G→C多态性可能影响JWA基因转录和表达,从而增加膀胱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易感性的关系、对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以及初步对该位点基因变异进行功能性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32例MI患者和260名正常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观察了该基因多态性对冠脉病变程度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产生IL6能力的影响。结果中国汉族人群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两组人群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I组CG+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息MI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8倍(95%CI:1.17—2.41,P〈0.01);-572C/G多态性在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病变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4h PBMC产生IL6的能力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MI的易感因子,这可能与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人群存在IL6水平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9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2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6名正常对照者的MMP-2—1306C/T和MMP-9—1562C/T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P-2—1306C/C基因型频率在结直肠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CT+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约增加2倍(OR:1.959;95%CI:1.055~3.637)。而且在结直肠癌中,MMP-2—1306C/T多态性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的肿瘤更容易浸润到外膜。MMP-9—1562C/T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1306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且CC基因型的肿瘤更易浸润到外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亚型与病毒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55例慢性HBVC基因感染者,包括78例肝细胞癌(HCC)、36例肝硬化(LC)和41例慢性肝炎(CH)血清样本进行C基因亚型和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BCP)以及前C区(PC)变异检测。结果在HCC、LC和CH研究组中C1的分布均高于C2,同时C1亚型有较高的BCP变异。C2亚型有较高的Pc变异(P〈0.030)。结论慢性HBVC基因型患者HCC的高发生率和有较严重的肝脏损害可能与其中C1分布较多有关,因此HBVC基因型患者进行亚型鉴定能更好地评估HBV基因型系列对慢性HBV感染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BV阳性孕妇DC—SIGN与DC—SIGNR的表达水平及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BV阳性孕妇DC—SIGN与DC—SIGNR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分型,然后用卡方检验分析DC—SIGN与DC—SIGNR基因各亚型出现的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①29例宫内感染组DC—SIGN基因型全部为7/7型的纯合子基因,54例非宫内感染组中出现2例7/5型的基因,其他52例均为7/7型的基因,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②29例宫内感染组发现4种DC—SIGNR基因型,分别为7/7型、7/5型、9/7型、6/5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93、0.3448、0.2414、0.0345。54例非宫内感染组发现6种基因型,为7/7型、7/5型、9/5型、9/7型、7/6型、6/5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186、0.1481、0.0926、0.1852、0.0370、O.0185。7/5型基因型在宫内感染组(29例)和非宫内感染组(54例)中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其他基因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C—SIGN编码基因存在个体基因变异,但变异相对较少,在HBV阳性产妇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中DC—SIGN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②DC—SIGNR编码基因存在个体基因变异,变异相对较大,DC—SIGNR基因型“7/5型”在HBV阳性产妇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可能是影响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对TGF-β1基因-509C/T、869T/C(Leu10Pro)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用SHEsis软件分析TGF-β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TGF-β1基因869T/C(Leu10Pro)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507倍(OR=1.507,95%CI:1.106~2.054);携带T等位基因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TGF-β1基因-509C/T、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着强烈的连锁不平衡(ID’I=0.891),与-509C/869T单倍型携带者比较,-509T/869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OR=1.663,95%CI:1.193-2.320)。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和-509T/869C单倍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A-308基因多态性与阿茨海默氏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TNF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阿茨海默氏病及143例正常人肿瘤坏死因子A-308基因多态性。结果AD组肿瘤坏死因子A-308TNF-α1/1、TNF-α1/2、TNF-α2/2表型频率分别为0.8636、0.1212、0.0152。对照组分别为0.8881、0.1049、0.070;AD组TNF-α1、TNF-α2基因频率分别为0.9242、0.0758;对照组分别为0.9021、0.0979。肿瘤坏死因子A-30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浆中TNF水平。阿茨海默氏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Alzheimer病程中有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A-308基因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例APL患者组和90例正常对照组IL-6基因多态性。结果IL-6基因-174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住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P〈0.05,RR=1.525),G等位基因携带者息APL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37倍(χ2=16.09,P〈0.001,RR=1.37)。结论IL-6基因-174G/G基因型多态性与AP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APL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携带G等住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APL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及病毒变异与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测序的方法对401例慢性HBV感染者,包括112例HCC患者(HCC组)。129例无症状携带者(ASC组),70例肝硬化患者(LC组)和90例慢性肝炎患者(CH组)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BCP和PC变异检测。结果40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181例发生B基因型感染,220例发生C型感染。HCC组中C型分布高于其他3个疾病组;C基因型感染者BCP变异多于B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PC变异多于C基因型:同时BCP变异发生率随着病程进展而递增:在ASC组、CH组、LC组和HCC组里的BCP变异阳性率分别为22.4%、35.0%、50.0%、74.1%。C1与C2亚型相比,C1有较高BCP变异阳性率,而C2有较高PC变异发生率。结论BCP变异与肝病进程存在依从关系,因此BCP变异的检测对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interleukin10gene,IL10)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转归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231例HBV感染者,165例HBV感染康复者和135名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1082G/A、-819T/C、-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1082G/A、-819T/C、-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HBV感染组、HBV感染康复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HBV-DNA<1×103拷贝/mL的HBV感染者组和HBV-DNA≥1×103拷贝/m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基因启动子-819T/C和-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HBV无症状携带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9T/C位点TT型和-592A/C位点AA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明显较高。结论汉族人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与人群对HBV易感性及感染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IL10启动子-819T/C和-592A/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有关联,为探讨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汉族214名正常人及135例HTG患者CETP基因Taq IB和-629C/A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人CETP基因Taq IB多态位点B2等位基因频率为0.418,-629C/A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479。HTG组和对照组Taq IB位点和-629C/A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82 vs 0.418,P〉0.05;0.489 vs 0.479,P〉0.05)。两位点连锁关系分析提示其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D'=0.881)。对照组Taq IB位点B2B2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B1B1携带者高(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较B1B2者显著降低,按性别划分为亚组后,差异仅在对照组男性存在(P〈0.05);对照组-629C/A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AC基因型者显著降低(P〈0.01),而载脂蛋白AⅡ则显著升高(P〈0.05)。两位点联合基因型的分析显示,对照组B2B2CC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较B1B1CC型者显著升高(P〈0.05),B2B2CC型者与B1B1CC型者比较,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CETP基因Taq IB多态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有一定关联,-629C/A多态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Ⅱ有一定关联,但未见这些位点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