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密度测量中精密度的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骨密度测定,不论采取何特殊技术,即使严格地按照厂家建议的操作程序,也常常不能达到完美的重复性。必须确定每台骨密度仪不同骨骼部位的精确度。精密度,如标准差平均方根或变异系数平均方根,被用来确定骨密度的变化,即精密度决定最小显著性变化值和随访需要的至少时间间隔。 除非确定了精密度,否则就不能确定任何水平的统计可信度最小显著性变化值,使得随访的研究结果难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骨密度测量用于跟踪骨密度的变化,因此通过精确度研究为骨密度测量的精确度定量,才能反映骨密度的真实变化.通过标准差的均方根(RMS-SD)或百分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定量骨密度测量的精确度,计算骨密度最小显著性改变(LSC),LSC能够确定进行跟踪测量的最小时间间隔.后前位的腰椎和近端股骨的全股骨区域最适宜作为骨密度的监测位点,它们能够提供骨密度改变幅度和精确度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3.
骨密度测量用于跟踪骨密度的变化,因此通过精确度研究为骨密度测量的精确度定量,才能反映骨密度的真实变化.通过标准差的均方根(RMS-SD)或百分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定量骨密度测量的精确度,计算骨密度最小显著性改变(LSC),LSC能够确定进行跟踪测量的最小时间间隔.后前位的腰椎和近端股骨的全股骨区域最适宜作为骨密度的监测位点,它们能够提供骨密度改变幅度和精确度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4.
关于Ward’s三角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 Delphi 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85名20~80岁志愿者(男230例,女155例)左股骨骨密度及113例左右股骨骨密度.观察Ward's三角区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有40.4%~55.8%的青年人Ward's三角区的具体位置计算机很难确定,Ward's三角区大部分与解剖部位不相对应;②由计算机自动定位的Ward's三角区小方块位置取样误差比较大;③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的精确度误差和变异系数百分比最大;④腿的位置旋转过度或旋转不足都能引起骨密度的变化;⑤正常人双腿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不能用于诊断或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骨密度对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矫形疗效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LenkeⅠ型AIS女性患者37例,年龄11~17岁(14.3±1.3岁),术前Cobb角40°~66°(48.9°±6.7°)。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7.4个月。术前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扫描测定骨密度,根据股骨颈骨密度Z值将AIS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Z值>-1.0)与骨密度减低组(Z值≤-1.0),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冠状位顶椎偏移(AVT)、C7中垂线与骶骨中线的距离(C7-CSVL)和C7中垂线与骶骨后上缘的距离(SV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中,15例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正常组),22例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减低组)。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年龄、Risser征、内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及术后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平均Cobb角、AVT和C7-CSVL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Cobb角和平均矫正率、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及矫正丢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AVT、C7-CSVL无统计学差异(P>0.05);C7-CSVL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及末次随访时的平均TK、LL、SV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骨密度状态对LenkeⅠ型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儿童戈谢病(Gaucher disease , GD )治疗前后脊柱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Ly,BMD)的变化。方法30例确诊的郧阅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耀17岁,平均年龄11.2依 4. 1岁,其中5例进行脾脏切除。在规范酶替代治疗和治疗9月后在常规随访CT扫描时,同时采用 定量CT(择uanLiLaLive com责uLed Lomography , QCT )测定T12-L4间无明显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骨密 度,取各椎体平均骨密度。采用配对贼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儿骨密度变化。结果30例患儿治疗前 椎体平均骨密度值176.2依20.0 mg/cm3,治疗9月后平均骨密度值为197.8 ±18. 1 mg/cm3,较治疗前 椎体骨密度平均升高12.3豫(孕<0.01 )其中5例脾切除患儿治疗前后平均骨密度值分别为163.7±5.7 mg/cm3和190.3±5.2 mg/cm3,椎体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13.8%_。结论使用QCT骨密度测量 技术可以精确敏感的评估患儿骨密度情况及治疗疗效的反应,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血脂在利塞膦酸钠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 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利塞膦酸钠,5 mg/天,口服)和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每天1片),服用时间为早餐前30分钟与150 ml水同时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不能卧床;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 mg和维生素D200IU.腰椎和髋部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和血脂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进行.结果 两组腰椎骨密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塞膦酸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上升值、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股骨近端总骨密度、Ward三角骨密度及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经利塞膦酸钠干预1年,腰椎骨密度显著上升,血总胆固醇和血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数字X线机骨密度测定与QCT骨密度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同一组对象数字X线机与QCT骨密度测定结果,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同一对象同时进行左前臂远端的数字X线机骨密度测量和第2、3、4腰椎的QCT平均骨密度测量,共计检查临床对象216人(男性102人,女性114人),用线性相关分析对两组数据与年龄的相关性以及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 男女性前臂远端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且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性负相关;男女性前臂远端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小于0.01.结论 216例对照检查结果,前臂远端数字X线机骨密度测量数据与腰椎QCT骨密度测量数据基本一致,两者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两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数字X线机骨密度测量能够与QCT骨密度测量同样应用于临床反映人体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髋部不同屈度的腰椎骨密度的测量,了解不同屈度变化对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患者40例,平均年龄58.3岁(38~82岁),平均身高162.2 cm(143~180 cm),平均体重62.4 kg(32~90 kg),在屈髋90°、屈髋45°、髋直位(屈髋0°)状态下分别测量腰椎(L2,L3,L4)骨密度,每一体位测量,均要求受试者下测量床,然后再重新上测量床摆体位.分析比较不同屈度下的腰椎(L2,L3,L4)骨密度变化. 结果由屈髋90°→屈髋45°、屈髋90°→髋直位(屈髋0°)及屈髋45°→髋直位(屈髋0°)变化时,L2、L3及L4 骨密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变化(P<0.05).但随着髋部屈度的改变,腰椎(L2,L3,L4)骨密度测量值差别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髋部屈度改变所测得的腰椎骨密度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对某些无法屈髋90°做腰椎测量者可考虑尝试改用屈髋45°或髋直位(屈髋0°)体位做测量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随访骨密度年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左侧股骨上段骨密度,按有无服用钙片及相关治疗和随访时间等因素分组分析骨密度年变化情况。结果参与随访共206人,平均年龄(61. 35±5. 50)岁。随访期间,服用钙片及相关治疗组(以下简称"干预组")的骨折发生率为7. 69%,未服用钙片及相关治疗组(以下简称"未干预组")为16. 00%。干预组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年变化量分别为-0. 021 g/cm~2、-0. 030 g/cm~2、-0. 027 g/cm~2;未干预组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年变化量分别为0. 007 g/cm`2、-0. 022 g/cm~2、-0. 017 g/cm~2。干预组随访者腰椎骨密度随随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未干预组随访者在随访的前3年间骨密度增加,随后骨密度开始降低。左侧股骨上段两部位,有无干预两组在随访期间骨密度均降低,其中干预组大转子骨密度降低较股骨颈更快,而在随访前3年,未干预组大转子骨密度降低较股骨颈快,随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较大转子更快。结论随访发现,腰椎骨密度干预效果较好,髋部干预效果不佳。不同部位骨密度流失情况存在差异,左侧股骨上段较腰椎骨密度流失更快。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变化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is biographical sketch on John Caffey corresponds to the historic text, The Classic: Multiple Fractures in the Long Bones of Infa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1946), available at DOI .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