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司培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儿重精神分裂症36例分为联用组18例,使用利司培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单用组18例,单独使用利司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BPRS总分治疗末均显著下降,两组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联用组不良反应较单用组少。结论 利司培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阿立哌唑治疗少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福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2):784-784,79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司培酮组,分别服用阿立哌唑10~20mg/d和利司培酮2-5mg/d,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的显效率为80.95%,有效率为95.24%;利司培酮治疗的显效率为85.0%,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以轻度锥体外系反应为主,在内分泌改变、体质量增加和肝功能异常方面阿立哌唑组少于利司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司培酮对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0、18(IL-2、10、18)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其之间关系.方法对少年精神分裂症41例予氯氮平或利司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末、6个月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10、18浓度,同期选择22名健康少年作对照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儿治疗前IL-2、10、18均显著高于对照纽(P<0.05,0.01).2)利司培酮和氯氮平组4、8周末、6月末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氯氮平组8周末、6个月末IL-10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IL-18与阳性症状积分和总分呈正相关(r=0.453,0.365 P<0.01、0.05),IL-10与一般病理积分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1,0.346 P<0.01、0.05),4周末IL-2与阳性症状、IL-10与一般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317,0.349 P均<0.05),6个月未IL-2与一般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322 P<0.05).4)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阴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340 P<0.05),6个月末IL-2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和总分变化率、IL-10变化率与阴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331,0.435,0.420 P<0.05,0.01,0.01).结论氯氮平和利司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参与少年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分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研究组)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病例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儿血清Hcy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并将检测结果与5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患儿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ERP测定中N2波潜伏期(PL)、P3PL明显延长,P3波幅(am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治疗前血清Hcy水平及ERP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N2PL、P3PL缩短,P3 amp增高,血清Hcy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而病例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病例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2PL、P3PL缩短,P3 amp增高,血清Hcy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高Hcy血症和认知功能损害,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儿的Hcy水平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儿利司培酮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组31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利司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空腹血清瘦素和IL-1β。选取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血清IL-1β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利司培酮治疗后易出现药源性肥胖,低IL-1β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瘤 1 3例 ;心电图异常 1 6例。冠状动脉损害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 (P <0 .0 1 ) ;冠状动脉瘤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 (P <0 .0 0 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相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眼动与P300电位分析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探究性眼动EM与P300电位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儿和健康儿童分别进行EM分析与P300电位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EM分析与P300电位测定异常率分别为 85.7%(36/42例)和 81.0%(34/42例),二者均异常32例,吻合率为76.2%(32/42例).精神分裂症组EM测定结果中凝视点和反应探索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精神分裂症组P300电位测定中N2、P3潜伏期长于健康对照组,P3波幅低于健康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 EM分析和P300 电位测定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儿氯氮平急性中毒十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小儿氯氮平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氯氮平急性中毒患儿共1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 10例患儿均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2例,心动过速3例,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痛1例,气促2例,肺部啰音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4例,低血钾8例,心电图异常3例.所有患儿均予以洗胃、导泻、利尿、补液、纳洛酮促苏醒治疗及对症处理,2例昏迷程度最重者予以血液灌流.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氯氮平急性中毒均有意识障碍,大多患儿有低血钾表现,部分患儿表现血压下降、消化道出血及肺部哕音等.治疗关键是及早洗胃、导泻、输液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