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传宏  王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82-2383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脾亢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条,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比较术前、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可以改善脾亢,降低门脉压,使脾脏缩小,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缓解腹水,改善肝功能等。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有较好的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导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有关脾亢患者应用脾栓塞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对19例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的脾亢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9~58岁,平均30.4岁,均系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并脾亢患者,经用脾栓塞术治疗成功的病例(因栓塞面积过小或过大、术后发生脾脓肿者均未列入本组观察范围),其中术前表现全血细胞减少者9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10例。二、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术前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以及B超测量脾脏大小径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方法:对34例脾亢患者的脾动脉造影后血管形态和分布,用明胶海绵和/或不锈钢圈、导丝段对脾动脉给予部分栓塞。以术前的各项检查为参照依据,观察术后一个月各项复查结果的变化。结果:34例术后复查,外周血细胞明显改善,部分病例全部指标恢复正常,CT或B超测得脾脏体积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结论: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为其它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THAE)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变化及脾脏大小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白细胞显著上升,1周后降低,后趋于稳定,血小板于术后1周很快上升,2个月左右趋于稳定。脾脏于术后复查彩色B超或CT明显缩小。结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缓解脾亢,为肝癌的化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李南 《中国护理杂志》2004,1(7):420-421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寒术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12例脾栓塞患者在手术前后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无一例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可靠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栓塞材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栓塞材料在脾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用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明胶海绵、00000号真线线段和碘油对39例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以及肝癌并脾脏转移灶的病人分别行脾动脉主干栓塞,部分脾实质栓塞;对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周围血常现及脾脏大小进行对比。结果 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脾动脉主干栓塞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术后病人出血立即停止;明胶海绵或00000号真丝线段均用于部分脾小动脉栓塞治疗脾亢的病人,术后病人外周血常现改善明显,脾脏回缩,临床症状改善;碘油化疗药乳剂行部分脾实质栓塞治疗伴有脾脏转移灶的病人,碘油在脾实质及转移灶内存留。结论 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脾动脉主干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病人,副反应较明胶海绵为小,碘油适用于同时有脾转移灶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8例肝硬化脾亢患者,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主干或超选择性插管至脾下级动脉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造成脾动脉远端部分细小血管的栓塞及相应脾组织坏死,栓塞范围为50~70%左右(脾脏显著大者为80%),术后1周、1月和6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栓塞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缩小,和治疗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未出现脾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的近期疗效显著。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以及可保留脾脏生理功能等优点。合理控制栓塞范围、严格无菌操作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促进病员早康复.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选择或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或其分支血管,行部分栓塞.提供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备齐器械用药,顺应医师手术,术后重点观察并发症及护理.结果脾动脉部分栓塞后3-5d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增加,1-2周升至正常。均有暂时性肝功能损害进一部加重.其中1例死于肝Ca。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属微创手术,既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全面有效的护理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44例脾亢、脾外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并给予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及术后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术后均不同程度回升,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左上腹疼痛.其中胸腔积液2例,脾脓肿1例,脾假性囊肿2例,均得以控制.1例因术后出现灶性癫痫而死亡.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变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变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ledinger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 本组1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2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来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例晚期血吸虫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经一年来多次随访复查,疗效巩固,证实此方法对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有明显疗效。本文还着重介绍了部分脾栓塞术的操作方法及栓塞术后脾动脉造影的即时变化,以及术后7~10个月脾动脉造影复查时残余脾脏趋向球形、肝静脉和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等变化。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 对68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到正常水平,门静脉内径、脾脏有意义缩小,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方法安全、疗效肯定,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健康教育及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部分性脾栓塞在肺癌并脾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并脾亢介入中应用的意义及栓塞程度。方法:在肝癌介入栓塞化疗同时用明胶海绵碎粒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根据血细胞成分及腹不有无决定栓塞范围。结果:17例肝癌并脾亢患者共行部分性脾栓塞17次,每例一次,次日复查血白细胞计数下沉治疗期间无明显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情况,无感染现象发生。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并脾亢介入栓塞化疗中必要且可行,栓塞可相对其他治疗性脾栓塞从轻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与效果。方法4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术前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术中、术后注意观察并发症,并正确处理病人合并伤。结果本组4例均保存了脾脏,术后无再出血及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术前、术中与术后对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部分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国内导致脾功能亢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是目前冶疗肝硬化脾亢的首选冶疗方法。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对107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对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以及减轻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22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对22例脾动脉栓塞术的有关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B超示脾脏逐渐缩小,红、白细胞及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认真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及促进其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和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主要检验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例ITP患者和22例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对比变化。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34例脾动脉栓塞术后血小板数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脾实质的二维超声图像变化,准确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脾静脉回流量减少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对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者实施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时间(167.83±50.27)min;术中出血量(847.81±210.77)mL;切除脾脏重量(376.65±107.76)g;术后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采用肝脾动脉双栓塞术治疗3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肝癌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重点总结了本项治疗的主要术后反应,即高热、疼痛、胸腹水,以及护理措施和体会。认为,尽管肝脾动脉双栓塞术的术后反应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部分脾栓塞术更重,但通过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仍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栓塞术后的护理中,既要有行之有效的降温、止痛、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也要做好心理护理,这样才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术后反应期,达到本项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治疗方法不多。国外1973年由Maddison首先报道门静脉高压伴脾亢病人采用自身凝血块行脾栓塞术,获得一定疗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方法研究的深入,目前这项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脾亢的主要方法之一。2001年7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