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法对42例OSAS患者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的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42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经阻鼾器治疗后,OSAS患者的软腭后气道增大最显著,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由(9.10±2.25) mm 增加到(12.24±2.61) mm,舌根后气道间隙由(8.99±3.20) mm增至(11.24±3.79) mm,软腭与舌体接触长度由(26.26±6.04) mm 减小至(14.37±8.14) mm,舌骨-下颌平面距由(21.27±6.12) mm减小为(12.14±5.89) mm,会厌谷与颏后点间的距离由(55.15±5.61) mm减小为(51.63±5.87) mm。口咽气道面积和喉咽气道面积分别由(7.01±1.54) mm2和(3.02±0.89) mm2增大为(7.85±1.61) mm2和(3.61±1.61) mm2。结论 Silensor阻鼾器治疗后OSAS患者的上气道间隙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XT -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夜间PSG监测 ,观察和分析戴用阻鼾器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及主要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戴用阻鼾器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平均降低了 3 1.2次 /h(P <0 .0 0 1) ,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了 11.9% (P <0 .0 1) ,平均呼吸暂停时间 (MAT)减少了 12 .6s(P <0 .0 1) ,所有患者呼吸暂停现象明显改善 ,其中 11例呼吸暂停已完全消失。结论 阻鼾器治疗OSAS患者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消除睡眠呼吸暂停 ,且可提高血氧饱和度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3,(8):520-52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儿童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后的上气道解剖学及平均呼吸紊乱指数的变化,评价Silensor阻鼾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1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及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的OSAS儿童患者(3~12岁)1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index,AHI)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后鼻嵴-咽顶点距(PNS-R),后鼻嵴-上咽壁距(PNS-UPW),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后气道间隙(TB-TP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等指标的变化;多导睡眠监测仪对治疗前后进行检测,通过AH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SPP-SPPW、U-MPW及TB-TPPW在轻、中度OSAS患儿中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AHI在轻、中度OSAS患儿中治疗后均有显著减小。结论 Silensor阻鼾器可以扩大上气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儿童轻、中度OS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调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可调式阻鼾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可调式阻鼾器组 30例OSAHS患者(男 24例,女 6例),平均年龄(49 9±9 9)岁,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 ( 33 1±22 7 )次 /h。对照组为同期治疗的 30例年龄、体重、病情相当的OSAHS患者(男 23例,女 7例),戴用普通下颌前移类矫治器。单盲法取证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分析可调式阻鼾器组患者于治疗前、医师经验位和最终调整位的上气道、舌骨位置和下颌定位的差异。结果 可调式阻鼾器组的AHI值相对降低 85 8 %,高于对照组 (P<0 05);其最终调整位为下颌前伸(5 8±1 4)mm,上下切缘距(4 6±1 1)mm,占最大前伸量的(71±26)%。结论 可调式阻鼾器的疗效改善明显,其最终调整位可为下颌定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阻鼾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Snoreguard治疗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和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①Snoreguald治疗OSAS客观有效率是90%。②OSAS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出现唤醒,治疗后明显改善:REM期的比例增加(P<0.01),NRE M期中深睡眠比例增加(P<0.01),浅睡眠比例减少(P<0.01),睡眠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使用Snoreguald治疗OSAS应对患者有所选择,并由口腔专科医师进行。低角或下颌元明显后下旋转,夜间睡眠以鼻呼吸为主,无大张口呼吸习惯的轻中度OSAS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徐琛  王斌  王岚 《口腔医学》2014,34(9):714-716
目的 研究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OSAS患者按照呼吸紊乱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分为轻、中及重度3组。阻鼾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时段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以评估阻鼾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OSAS患者治疗后ESS量表分值降低,而 SF-36各项指标分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躯体疼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于AHI分值高者,治疗后ESS、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的改善明显。结论 阻鼾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彭佳美  赵冀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1):579-582
目的研究压膜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压膜式阻鼾器治疗,戴用后2周复诊,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变化,计算治疗有效率,询问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戴用阻鼾器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由治疗前的(32.15±20.16)次/h降至(7.83±6.54)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由(71.74±12.18)%提高到(81.67±10.34)%,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由(18.83±7.90)s缩短为(11.98±8.93)s,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由(43.45±22.39)s缩短至(23.26±21.37)s,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2例因戴用不适放弃治疗,1例戴用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仍达8次/h,视为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为86.4%。结论戴用压膜式阻鼾器,患者感觉舒适、易于接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保守治疗方面有较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手段,研究无鼾正常人群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探讨阻鼾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无鼾正常年轻人30例,在严格固位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利用核磁共振设备的固有软件及特定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结果获得阻鼾器戴入前后上气道各段及周围组织形态的线距、面积和体积等各项测量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各段(鼻咽、腭咽、舌咽、喉咽)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上气道各段宽度增加;气道周围软组织形态改变,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高度增加,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结论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大小和形状可发生改变,提示阻鼾器是治疗OSA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改良式阻鼾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式阻鼾器的制作方法、观察临床应用效果及适应症.方法制作改良式阻鼾器矫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效果.结果改良式阻鼾器治疗张口呼吸习惯的OSAS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良式阻鼾器可使后牙区塑料与牙齿尖窝相连,保证了阻鼾器在口内的固位效果,更适于大张口呼吸习惯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ICU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三维CT观察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呼吸道结构的变化,探讨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多导夜间睡眠仪(PSG)监测确诊且符合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30例,分别在戴用Silensor口腔矫治器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位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及上气道压力测定两种检查方法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阻塞平面的诊断符合率.方法:20例OSAS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已确诊),先后接受MRI检查及上气道压力测定,并判定阻塞平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50%.在判定软腭平面阻塞时,两种检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判定舌根平面阻塞时,上气道压力测定明显优于MRI检查.结论:上气道压力测定和MRI检查相结合,既能提高对阻塞平面判定的准确率,又能了解气道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3.
林桂书  杨更森  卢云飞 《口腔医学》2007,27(11):590-591
目的探讨双颌板磁力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OSAS的患者口腔内配戴双颌磁力矫治器,并在配戴前后用CT扫描观察患者上气道截面积的变化。结果观察组19例上气道截面积均有增大,最小值从0.80cm2增加到1.71cm2;口咽上部平均值由1.05cm2增加到1.92cm2。结论口腔双颌板磁力矫治器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当流体通过弯曲管道时,曲率半径的增加可能诱导该部位的压力降低而阻力增大。从鼻腔到喉咽腔,上气道在腭咽部发生弯曲。本研究旨在分析腭咽曲率半径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关系。方法:18例男性OSAHS患者,平均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8.8,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28.15。另选择相同年龄的男性18例,自诉无睡眠打鼾,作为对照组,平均BMI22.42。从CT数据库中获取仰卧位头颅定位片,应用自行编制的曲率半径测量软件完成测量,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将曲率半径分别与BMI和AH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上气道曲率半径在OSAHS患者和正常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经配对t检验,腭咽部曲率半径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BMI与曲率半径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AHI与曲率半径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气道腭咽部曲率半径与OSAHS的发生有明显关系。OSAHS患者的腭咽部前壁的曲率半径增大,将导致上气道的阻力和压力改变。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高,求医率低,难以评判治疗效果;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性损伤;其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并呈现出多学科参与和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随着口腔医学对OSAS诊断与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口腔治疗在OSAS的作用已愈来愈重要。本文就OSAS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争议情况以及口腔治疗的方法与发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宋冬生  尹林  张希龙 《口腔医学》2007,27(9):469-470
目的评价改良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治疗24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1),21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了50%以上,客观有效率为87.5%。结论改良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前后的舌骨位置变化,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OSAHS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对多导睡眠监测仪及白天嗜睡量表诊断为轻、中度OSAHS的9例男性患者进行治疗,于未戴口腔矫治器和戴用口腔矫治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分析戴用矫治器前后上气道总容积和舌骨水平位置的变化,并对与舌骨位置 变化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后,舌骨在水平方向前移(5.90±2.27)mm,在垂直 方向上移(3.31±1.82)mm,上气道总体积增大了(32.36±14.58)%。ΔH-C3hor、ΔH-C3ver均与Δvolume%正相关(r=0.77, P<0.05;r=0.79,P<0.05),与FH-MP负相关(r=-0.83,P<0.05;r=-0.76,P<0.05)。结论 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 OSAHS患者的舌骨向前上方移位。下颌平面角较小的患者舌骨向前移位较多。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是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随着研究的深入,OSAS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口腔矫治器因其独特的优点及良好的效果而被患者所接受。应用于OSAS治疗的口腔矫治器种类繁多,适用范围及效果也因人而异。本文现将应用于OSAS治疗的各类口腔矫治器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及戴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影响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OSAHS患者上气道磁共振影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清醒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正常健康人在磁共振(MRI)上的上气道参数差异和阻塞平面情况。方法:OSAHS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各20例,进行MRI检查和测量。结果:①.OSAHS组RP区,RG区气道截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②.OSAHS组RP区、RG区、EPG区气道前后径/左右径(AP/LR)比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③.OSAHS组RP区、RG区、EPG区咽侧壁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RG区,EPG区咽后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④.OSAHS组软腭长度、厚度和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⑤.95%的OSAHS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即可见上气道阻塞平面。70%的OSAHS患者为多平面阻塞,阻塞多发生于软腭后区。结论:OSAHS患者上气道参数与正常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软腭后区是OSAHS患者上气道最狭窄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