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 down,KD)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常规分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D3和CD28抗体刺激后,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h;24h;48h)细胞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Con A、CD3和CD28抗体刺激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检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IFN-γ和IL-10表达的变化;FACS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CD4+T细胞膜分子CD44、CD62L和IL-4、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WT小鼠相比,在Con A、CD3和CD28抗体作用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5);FACS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4+T细胞膜分子CD62L水平显著下降,CD69及IL-4、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miR-7敲减以后可显著影响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在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R-126基因敲减对小鼠胸腺细胞发育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D)小鼠胸腺的体积、重量和细胞总数;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胸腺miR-126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胸腺形态学结构;FACS检测胸腺中淋巴细胞比例、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胸腺中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ERK1/2(p-ERK)的表达。结果 WT和miR-126KD小鼠胸腺体积大小、重量以及细胞总数均无明显差异,但miR-126KD小鼠胸腺miRNA-126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miR-126KD小鼠胸腺组织结构出现形态学异常。与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胸腺CD4~+SP细胞比例及细胞绝对数明显增加(P0.05),而CD4~+CD8~+(DP)细胞比例及绝对数则显著减少(P0.05),miR-126KD小鼠胸腺CD4~+SP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而DP细胞Ki-67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最后,miR-126KD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miR-126基因敲减可显著影响胸腺细胞特别是CD4~+SP细胞的发育,为后续进一步深入探讨miR-126对T淋巴细胞发育以及功能的影响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小RNA-126(microRNA-126,miR-126)基因敲减(knock down,KD)后对CD4~+T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MACS分选miR-126 KD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ConA刺激48h后,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表达水平;FACS分别检测CD4~+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CD62L、CD44和增殖相关分子Ki-67,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17表达变化;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野生型(wide-type,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的CD4~+T细胞中miR-126成熟体表达显著下调(P0.001);miR-126 KD小鼠CD4~+T细胞活化后CD62L的表达比例显著减少(P0.01),而CD69、CD44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同时Ki-67~+的比例也明显增加(P0.05);此外,miR-126 KD小鼠CD4~+T细胞的INF-γ表达比例显著上调(P0.001),IL-4的比例显著下调(P0.01),而IL-17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P0.05);最后,CD4~+T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126基因敲减后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增强,为后续深入探讨miR-126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croRNA-7(miRNA-7,miR-7)基因敲减对小鼠CD4+SP细胞胸腺发育的影响。方法:检测miR-7基因敲减(miR-7 knock down,miR-7KD)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胸腺重量及细胞总数变化;HE染色观察miR-7KD小鼠胸腺的形态学结构改变;FACS检测胸腺CD4+单阳性(Single positive,SP)细胞的比例并计算细胞总数,同时检测CD4+SP细胞CD44及CD62L表达变化;核抗原Ki-67染色法检测CD4+SP细胞的增殖情况;FACS检测CD4+SP细胞的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胸腺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miR-7KD小鼠胸腺体积、重量以及细胞总数均显著减少,且形态学结构发生改变(P0.05);FACS结果显示,miR-7KD小鼠胸腺CD4+SP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细胞总数减少(P0.05)。此外,CD4+SP细胞的CD4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CD62L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同时,CD4+SP细胞增殖及凋亡比例均显著增加(P0.01);最后,miR-7KD小鼠胸腺中ERK1/2以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miR-7基因敲减后可显著影响CD4+SP细胞的胸腺发育,这可能与细胞活化水平及ERK1/2信号通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小RNA-7(miR-7)敲减(KD)对急性肝损伤(ALI)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野生型(WT)小鼠和miR-7KD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刀豆蛋白(ConA)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48 h后,观察小鼠肝脏的形态、重量及其脏器指数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学方法检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组织中CD4~+T细胞的比例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7敲减后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组织颜色变浅,重量减轻,重量指数明显增加(P0.05);HE染色显示miR-7KD小鼠血清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多;血清学方法检测发现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ELISA法检测显示miR-7KD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IL-4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iR-7KD小鼠肝脏中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1),而IL-4的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敲减miR-7基因可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icroRNA-7(miR-7)敲减对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10 mg/ kg 体重)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miR-7 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肺泡灌洗液(BAL)中的细胞总数;Real-time PCR 检测肺组织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进一步检测BAL 中固有免疫细胞酌啄T 细胞、F4/80 巨噬细胞(Macrophages,M渍)和适应性免疫细胞CD4+ T 细胞和CD8+ T 细胞的比例和绝对数变化;FACS 检测CD4+ T 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62L 和CD69 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HE 染色显示miR-7KD 小鼠的肺组织小血管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促炎性细胞因子IL-6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鄄4、TGF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同时,BAL 中总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FACS 检测进一步显示miR-7KD 小鼠的BAL 中F4/80+ M渍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明显下调(P<0.05),而 T 细胞的比例上(P<0.05),但其细胞绝对数无差异(P>0.05);BAL 中CD4+ T 细胞和CD8+ T 细胞的比例及其绝对数均显著降低(P<0.05);最后CD4+ T 细胞活化膜分子CD62L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CD69 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miR-7 敲减可减轻ALI 模型小鼠的肺部损伤,提示其可能在ALI 发生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过继转输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down,KD)CD4~+ T细胞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磁珠分选技术分别获得正常野生型(WT)小鼠和miR-7KD小鼠脾脏中CD4~+ CD62L~+ T细胞;CFSE染色标记后,按每只小鼠2×10~6个细胞,经尾部静脉注射给同系WT小鼠,并利用伴刀豆球蛋白A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过继转输后2组小鼠肝脏的形态、重量及其重量指数的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Bax和P5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CFSE标记的CD4~+ 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CD62L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继转输miR-7KD小鼠CD4~+ CD62L~+ T细胞组(miR-7KD转输组)小鼠的肝脏重量明显减轻(P0.01),但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HE染色显示miR-7KD转输组的肝脏细胞损伤增加;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7KD转输组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细胞分子Bax和P53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一步显示肝脏组织中的CFSE~+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62L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IL-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过继转输miR-7敲减CD4~+ T细胞可显著加重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组织损伤。这为后续深入探讨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iRNA-126基因敲减(Knock down,KD)小鼠脾脏中免疫细胞组成比例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Realtime PCR探针法检测miR-126KD小鼠脾脏中miR-126表达水平,计算脾脏总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脾脏中DCs细胞、巨噬细胞、γδT细胞、NKT细胞,CD3~+T细胞和其亚群以及CD19~+B细胞的比例并计算细胞绝对数;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脾脏组织中磷酸化NF-κB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miR-126KD脾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05),且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固有免疫细胞中NK细胞的比例和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0.05),但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适应性免疫细胞中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细胞数都显著增加(P0.05),而CD19~+B细胞仅绝对数显著增加(P0.05);最后miRNA-126KD小鼠脾脏组织的磷酸化NF-κB和磷酸化Akt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miRNA-126敲减小鼠脾脏中各免疫细胞亚群的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可能与NF-κB和Akt信号通路传递变化有关,为后续探讨miR-126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D)小鼠体内CD4+T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磁珠活化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选miR-126KD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检测CD4+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CD62L和CD44分子以及Ki-67的表达变化;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组相比,miR-126KD小鼠组CD4+T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显著下调;FACS结果显示miR-126KD小鼠CD4+T细胞表达CD62L的比例明显减少,而表达CD69、CD44以及Ki-67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CD4+T细胞的体内凋亡比例显著减少;CD4+T细胞中IL-4、IL-1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IL-12、TGF-β、TNF-α以及IFN-γ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miR-126KD小鼠体内CD4+T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并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辐射损伤后T细胞亚群免疫重建特点及山茱萸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X射线2.6 Gy单次全身照射建立小鼠辐射损伤模型及山茱萸实验模型,分别在辐射前后,检测小鼠血常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和CD8+T细胞及其Th1、Tc1、Th2、Th17和Treg亚群的比例。结果:辐射后第3天,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包括CD4+、CD8+)比例显著降低(P0.05);T细胞在辐射后第5天开始重建,其中以CD8+T细胞为主,CD4+T细胞在第8天恢复重建。但T细胞分泌IFN-γ能力(Th1/Tc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反,Th2、Th17、Treg亚群比例显著增高(P0.05)。与照射组相比,山茱萸处理小鼠Th1亚群比例明显上调(P0.05),Th2、Th17、Treg亚群的比例或数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X射线单次照射后,CD8+T细胞免疫重建早于CD4+T细胞,但IFN-γ分泌能力较弱。山茱萸可显著上调Th1比例,抑制Th2、Th17、Treg增殖,改善辐射诱导T细胞亚群失衡,增强辐射损伤后Th1类细胞亚群的免疫重建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C57BL/6小鼠肝脏、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γδT细胞占所分离的淋巴细胞及其CD3+T细胞的百分比、表型和功能的特点.方法 分离正常C57BL/6小鼠肝脏、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应用细胞表面分子染色的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γδT细胞占从不同组织分离的淋巴细胞及CD3+T细胞的百分比及其表型的特点.细胞经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后,应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γδT细胞产生IFN-γ、IL-4、IL-9和IL-17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 γδT细胞占分离淋巴细胞中的百分含量在肝脏明显高于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P<0.05),而γδT细胞在肠系膜淋巴结CD3+T细胞的百分含量要显著的低于其他脏器(P<0.05).不同组织器官中γδT细胞以CD4-CD8-表型为主,还存在少量CD8+ γδT细胞.在肠系膜淋巴结γδT细胞中CD4+细胞的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且明显可见一群CD4+ CD8+细胞.不同组织中γδT细胞中IL-17+的细胞量要明显高于IFN-γ+和IL-4+细胞.γδT细胞基本不分泌IL-9.肺脏的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最强,其IL-17+细胞的量达到(26.6±12.1)%.IFN-γ+细胞的量在肝脏和肺脏中较高,分别为(1.36±0.37)%和(1.6±0.7)%.结论 C57BL/6小鼠肝脏、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γδT细胞的含量、表型和功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期LPS诱导的孤独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肠道区域免疫相关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妊娠第9.5天时,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LPS诱导的子代孤独症大鼠模型。生后第7、14、21、28、35天监测仔鼠的体质量。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嗅觉适应/去适应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子代大鼠孤独症样行为。ELISA检测子代大鼠血清DAO、zonulin、IL-6、IL-10、TNF-α、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肠系膜淋巴结(MLN)、Peyer’s结(PP结)中B细胞、树突状细胞(DCs)、Treg细胞、T细胞、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ELs)及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s)的比例。结果 LPS处理组子代大鼠可出现社会交互障碍、交流障碍、在陌生环境中的自主探索行为减少、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等孤独症相关的行为改变。LPS组的仔鼠血清DAO(P0.01)、zonulin(P0.05)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升高。同时发现LPS组仔鼠脾脏、MLN中的Treg细胞比例较未处理组显著减少(P0.05)。在MLN及PP结中,LPS组仔鼠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LPS组仔鼠脾脏中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却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LPS组仔鼠IELs中的CD8~+TCRγδ~+T细胞的比例较未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而LPLs中的CD4~+TCRαβ~+T细胞、CD8~+TCRαβ~+T细胞的比例却显著降低(P0.05)。LPS组仔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较PBS组增高,而IL-10较PBS组降低。结论孕期LPS诱导可导致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同时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黏膜集合淋巴组织(MLN、PP结)淋巴细胞比例增加,IELs比例升高,而LPLs中的T细胞比例降低,分泌促炎因子的T细胞功能增强,CD25~+Foxp3~+Treg细胞的抗炎功能被抑制。提示LPS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可能会同时伴有肠道黏膜免疫异常应答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及各亚群、CD8~+及各亚群、TCRαβ~+DNT、TCRγδ~+、CD4/CD8、CD19~+及各亚群、CD16~+CD56)的数量,并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变化并分析临床指标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关系。结果 2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KD的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KD组的CD8 naive、TCRαβ~+DNT、CD4/CD8、CD19~+及各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CD4 EM(CD4~+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4 Temra(CD4~+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8~+T、CD8 CM(CD8~+CD45RA-central memory T cells)、CD8 Temra(CD8~+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16~+CD56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冠状动脉损害的KD患儿与未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KD患儿相比,TCRγδ~+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4 Temra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的KD患儿与未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的KD患儿相比,CD3~+T、CD8 CM、CD8 EM、CD8 Temra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Transitional B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的T、B淋巴细胞均处于异常活化的状态,其中TCRγδ~+T和CD4 Temra细胞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相关,CD3~+T、CD8 CM、CD8 EM、CD8 Temra和Transitional B细胞与川崎病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的免疫微环境,尤其是淋巴细胞的组成和表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6例结直肠癌患者距肿瘤10cm的正常肠系膜组织和其中13例患者的术前外周血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肠系膜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表型,并利用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算法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肠系膜淋巴细胞亚群。组间差异分析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肠系膜免疫细胞主要由淋巴谱系组成,以T细胞为主。与外周血相比,肠系膜中浸润更高比例的T细胞(P0.01)、记忆T细胞(P0.01)、组织驻留记忆T(tissue-resident memory T,TRM)细胞(P0.01)、浆母细胞(P0.05)和记忆B细胞(P0.01),以及更低比例的NK细胞(P0.01)。此外,女性肠系膜B细胞的比例更高(P0.01),记忆CD8~+T细胞的比例更低(P0.05)。55岁及以上患者肠系膜CD8~+TRM细胞(P0.05)和CD8~+CD103-TRM细胞(P0.01)的比例更高,同时年龄与肠系膜CD8~+TRM细胞、CD8~+CD103-TRM细胞和浆母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肠系膜未转化B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均与肠系膜记忆CD8~+T细胞(P0.05)、CD4~+TRM细胞(P0.01)、CD4~+CD103-TRM细胞(P0.01)、CD8~+TRM细胞(P0.05)和CD8~+CD103-TRM细胞(P0.05)比例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肠系膜IgA~+记忆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右半结肠肠系膜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比值(P0.01)和CD8~+CD103~+TRM细胞(P0.05)的比例更高。结论:肠系膜中存在与外周血不同的特定免疫微环境。性别、年龄、血脂和肠系膜位置影响了肠系膜淋巴细胞的组成和表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备EAE小鼠模型,对EPO干预组和EAE对照组小鼠进行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评估;提取制备外周及中枢浸润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CD4+T亚群、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细胞死亡情况;应用LDH测定评估不同浓度EPO对外周淋巴细胞死亡的影响。结果:EPO可改善EAE小鼠临床症状和病灶局部淋巴细胞浸润(P0.05);EPO干预组小鼠中枢浸润细胞以及外周淋巴细胞CD4+T细胞比例下降,IL-17和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0.05),而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L-10、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EAE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1 000 U/ml浓度范围内EPO对外周单核淋巴细胞LDH的释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EPO可以通过减少病灶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抑制IL-17和(或)IFN-γ水平等途径,对EAE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11c~+DCs对银屑病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取K14-VEGF转基因小鼠皮损皮肤进行表型鉴定。将CD11c~+DCs注射入未发病的转基因小鼠颈部皮下,对小鼠进行PASI评分;组织学检测小鼠耳朵和颈背部皮肤;检测骨髓、血液、脾脏和颌下淋巴结处T淋巴细胞和DCs;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4、CD8、IL-17a、IFN-γ和CD31含量;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的变化。结果 K14-VEGF小鼠皮损中90%FLT3阳性细胞表达CD11c。实验组表皮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中CD3~+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P0.01);骨髓、血液、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Th1和Th17细胞减少;同时,骨髓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11c~+DCs减少(P0.01);皮损皮肤中表达CD4~+T、CD8~+T、IL-17a~+和IFN-γ~+的细胞均增多(P0.01),血管增多(P0.01)。结论 CD11c~+DCs可通过促使K14-VEGF小鼠皮肤中T淋巴细胞及血管增多使该小鼠银屑病样病变提前发生,提示CD11c~+DCs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NASP基因突变小鼠,探讨NASP基因突变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通过ES打靶技术定点突变小鼠NASP基因,提取鼠尾DNA,通过PCR和DNA测序技术鉴定突变阳性小鼠B6-NASP~M,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AS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取6月龄B6-WT小鼠和B6-NASP~M小鼠脾脏,计算脾脏指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细胞周期。结果 PCR和DNA测序检测显示,成功制备了B6-NASP~M小鼠;NASP基因突变后不影响NASP蛋白在皮肤、脾脏、胸腺的表达。NASP基因突变对小鼠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B6-NASPM小鼠与B6-WT小鼠相比,其脾脏CD3~+T细胞比例下降(P0.01),CD19~+B细胞比例上升(P0.01);CD3~+CD4~+T细胞比例下降(P0.05),CD3~+CD8~+T细胞比例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NK细胞比例下降(P0.05)。B6-NASPM小鼠脾脏淋巴细胞S期细胞略高于B6-WT小鼠(P0.05)。结论 NASP基因突变不影响NASP蛋白的表达,但可以改变小鼠脾脏的淋巴细胞的比例,造成B细胞比例升高,T细胞比例降低,降低CD4/CD8比值,从而造成小鼠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研究microRNA-126(miR-126)基因敲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采用real-time PCR检测LPS刺激前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iR-126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其增殖情况;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nock down,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real-time PCR检测miR-126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LPS刺激下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变化;FACS检测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的表达变化;最后,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表达炎症因子IL-6、TGF-β和Ⅰ型精氨酸酶(arginase 1,Arg-1)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miR-126表达水平下调,显著低于未刺激组(P0.05),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与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miR-126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形态上,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有较长伪足,多呈梭形,而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多呈圆形,细胞边缘光滑较少见伪足;LPS作用48h后,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WT小鼠(P0.05);且其膜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表达也较WT小鼠显著上调(P0.05);LPS刺激下,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CL-1表达显著增加,而IL-6、TGF-β和Arg-1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这些结果提示,miR-126基因敲减可显著影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功能相关分子的表达,提示miR-126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226在小鼠慢性束缚应激(CR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6周龄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和同品系CD226基因敲除(CD226KO)小鼠建立CRS模型,通过强迫游泳测试、蔗糖偏好测试等行为学检测方法对小鼠进行应激抑郁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Peyer淋巴结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与WT CRS组相比,CD226KO CRS组强迫游泳测试静止时间显著降低,蔗糖偏好率显著上升;脾脏CD4+T细胞和CD8+ T细胞之比显著降低;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T细胞受体αβ(TCRαβ)和TCRαβ CD8αβ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结论敲除CD226能够缓解小鼠CRS模型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影响CRS状态下小鼠脾脏及肠道免疫细胞比例,改善小鼠应激状态下的整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率情况.将外周血各T淋巴细胞亚群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和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Th2、Th17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而Th1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h1淋巴细胞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Thl=-0.446,P<0.05),Th17淋巴细胞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Th17=0.394,P<0.05).结论:Th17淋巴细胞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炎性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内的聚集,加重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