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34)、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28)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36)。比较3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手术操作时间、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施行全胃切除术的2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法)(A组,96例)和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FJI法)(B组,44例)。记录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12个月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RS)评分等。结果消化道重建术所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与A组比较,进食量明显增加(P〈0.05),而GSRS评分降低(P〈0.05)。术后12个月B组体重恢复较A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有利于维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在每天进食量及体重恢复方面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优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tt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更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癌病例6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82例中,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163例;袢式吻合47例,改良袢式吻合Ⅰ型和Ⅱ型340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87例、‘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45例。比较其术后并发症、体重变化。结果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在Roux—en—y综合征发生率、预后营养指数、进食量、体重减轻各个方面分别优于或等于袢式吻合、改良袢式吻合I型和Ⅱ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和‘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一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于减少全胃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中间置空肠P袢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对30例符合全胃切除术条件的患者施行全胃切除、间置空肠P袢消化道重建。观察术后症状、术前术后体重、进食量、血浆营养参数(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全血细胞计数、预后营养指数(PNI)以及钡餐造影。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术后进食量、体重恢复快,血浆营养参数和PNI较高,钡餐检查P型空肠袢充盈良好,未见明显反流。结论全胃切除间置空肠P袢符合解剖生理规律,并发症少,代胃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施行全胃切除术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为常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8例(A组)、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6例(B组)和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FJI法)44例(C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RS)评分等。结果:术后12个月,B组与A组比较,进食量明显增加(P<0.05),而GSR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与A组比较,进食量亦明显增加(P<0.05),GSRS评分则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B组与C组体重恢复较A组更佳(P<0.05),且C组患者的进食量又优于B组,B、C两组体重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型空肠袢和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均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每天进食量及体重恢复方面,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更优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全胃切除术后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路径的空肠代胃术的3种不同吻合方式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9年8月对70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FJI型组28例,Ⅲ型组21例,P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3个月、12个月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评分等。结果 3组患者术后3个月每餐进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或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3组患者每餐进食量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钙明显升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对比:FJI型组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组和P型组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3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代胃和恢复食物通过十二指肠路径并不增加手术复杂性和风险性,恢复食物通过十二指肠路径的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FJI型的消化道重建术在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均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质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全胃D2根治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营养情况、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进行考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远低于对照组67.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及2年时,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汉达  周元  蒋松琪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5):477-478,489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SiewetⅡ/Ⅲ型AEG患者,消化道重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改良空肠间置组)35例,对照组(食管残胃吻合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年实验组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术应用于Ⅱ/Ⅲ型AEG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这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评价指标为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进食频率、术后6个月患者营养指标改变(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体重下降幅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临床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8.12±12.32)d和(47.92±11.36)d,术后进食频率分别为8次/d和2次/d,体重下降幅度分别为(10.36±3.31)d和(13.62±5.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分别为(26.4±8.4)g/L和(44.3±13.3)g/L,白蛋白分别为(78.6±26.6)g/L和(122.7±39.7)g/L,总蛋白分别为(47.2±15.2)g/L和(69.5±21.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分别为(79.4±25.4)g/L和(90.1±29.1)g/L,白蛋白分别为(25.8±8.8)g/L和(29.6±9.6)g/L,总蛋白含量分别为(46.9±21.9)g/L和(51.2±16.2)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和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呕吐2例,腹泻1例,倾倒综合征1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对照组呕吐6例,腹泻5例,倾倒综合征4例,反流性食管炎6例。结论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疗效更好,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n”型袢代胃术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天台县317200)袁迪生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方式有多种,我院自1994年起,自行设计间置空肠“n”型袢代胃术,提高了胃癌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胃腺癌12例...  相似文献   

15.
全胃切除P袢式空肠代胃和Schlater′s改良术式的比较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漳州市363000)陈良杭曾玉芬江建兴自1897年Schlater首次采用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胃癌以来,已有百年之久。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术式也随之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根治的疗效。方法:对56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3.21%,切缘癌残留率3.57%。结论:凡胃癌侵犯食管下段均宜采用胸腹联合切口。联合脏器切除应慎重。间置P形空肠袢代胃术及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000年~2005年经病理证实胃癌行全胃切除术P式空肠代胃重建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代胃贮袋的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术后半年内均恢复每日3~4餐的饮食习惯,日均进食量为400g~600g,基本恢复工作能力。结论:P袢代胃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不仅减少“无胃综合征”且很少发生返流性食道炎和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血液指标、代胃容量变化,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42例行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1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胃排空时间为30~120min.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1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肠P袢代胃术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后,采用空肠P袢代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无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生存5年以上2例。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运用空肠P袢主动脉弓下食管空肠吻合代胃,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下段、贲门癌进行手术切除,重建消化道,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方法:对需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46例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常规Roux-en-Y术式15例,P袢Roux-en-Y 31例。观察二种不同重建方法手术时间,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1、3、12月营养差异。结果:P袢Roux-en-Y与Roux-en-Y术式比较手术时间、返流性食管炎、术后进食量、上腹饱胀感、体质指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进行组间比较,均经统计学处理。手术时间t=0.76,P>0.05;返流性食管炎前者发生4例,后者发生11例,x2=32.1,P<0.05;术后3月、12月进食量t=11.28,P<0.05;术后上腹饱胀感比较:1月组间比较x2=0.29,P>0.05,术后3、12月x2=19.87、23.54,P<0.01;术后1、3 月两组体重均较术前减少,但重建组减少比常规组少,t=27.1、19.76, P>0.05,术后12月重建组体重明显增加,常规组减少,t=0.89, P<0.05;术后1、3月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t=19.89,P>0.05,但术后12月较术后1、3月有明显差异,t=0.69,P<0.01。结论:P袢Roux-en-Y吻合术是全胃切除的一种理想术式,能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和体质指数,降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患者近期进食量增加,营养状况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