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拟解郁利咽汤治疗梅核气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景国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46-746
梅核气 ,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为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异感症、慢性咽炎等 ,是指咽部有异物感而无器质性病变的病症 ,其感觉常于胸骨上窝正中处 ,多发于青壮年妇女和少数男性 ,常因情志刺激而加深。笔者近年来以解郁利咽汤治疗梅核气 3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8例中 ,男 6例 ,女 32例 ;年龄 18~ 30岁 3例 ,31~ 40岁 14例 ,41~ 5 0岁 16例 ,5 1岁以上 5例 ;病程 1个月~ 1年 17例 ,2年~ 3年 2 1例。有明显神经衰弱 2 2例 ;治疗前 ,均进行食道X线钡透 ,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 予自拟解郁利咽汤…  相似文献   

2.
自拟解郁宁神汤治疗郁证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解郁汤配合针灸治疗郁证的疗效。方法:郁证患者42例,运用自拟解郁汤,煎汤口服,配合针灸(选穴百会、上星、印堂、太冲、内关、神门、三阴交等)治疗。结果:痊愈29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结论:自拟解郁汤配合针灸治疗郁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验方组成桔梗、广陈皮、苏子、醋青皮各12克,醋香附、大白、枳壳各15克,柴胡、春砂仁、乌药、甘草、厚朴各9克,大黄20克(后下),陈醋一盅兑冲。临床资料本组60例病人中,男12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4;年龄18~28岁6例;28~38岁10例;38~48岁34例;48~58岁7例;58~62岁2例;68岁以上者1例。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3个月。平均为1.5年.本组病例均经钡餐透视排除胃及食道器质性病变。全部病例均有咽或食道不适感,如有异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见恶心呕吐。胸胁胀满不舒,嗳气太息。甚者有吞咽梗  相似文献   

5.
化痰解郁汤治疗梅核气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吞咽受阻的病症,因其症状如有梅核塞于咽喉故名。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等疾病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内伤、气机不利有关。笔者自2002年以来自拟化痰解郁汤治疗梅核气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中国古代文献中有"郁证"这一类别.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病证.从疏肝解郁人手,自拟解郁汤随症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滞即郁所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的神经衰弱、癔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大致属于本病的范畴。临床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两胁窜痛;或喜怒善哭,易兴奋疲劳,咽中有异物感等,并伴有眩晕、失眠、头部有重压感、紧箍感等一系列症状。本病常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经久难愈。笔者自1981年来自拟解郁汤治疗观察64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4例病例中,女性36例,男性28例;年龄20~30岁者7例,31~40岁者34例,41~50岁者19例,51~60岁者4例;其中农民6例,工人2例,教师29例,干部27例;患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顺气汤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温阳顺气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60例用谷维素、维生素B6治疗,两组共服药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28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8例,无效2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阳顺气汤治疗梅核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本组112例,其中男8例,女104倒;年龄20~30岁4倒,31~40岁37例,41~50岁65例,50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的2天,最长的半年,1个月以内者79例(70.5%).  相似文献   

10.
咽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妇女患者为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效果颇佳,一般服药、三剂即愈。现报告如下: 方药组成:元参15克,香附15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白芍10克,苏子15克,板兰根30克,代赭石30克,葶苈子10克,桑皮15克,桔梗15克,甘草10克。【病案举例】陈××,女,36岁。自感咽喉不适三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近年来用自拟梅核气方治疗经久不愈的梅核气患者23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37例患者中,男5例,女232例;16岁~30岁58例,31岁~50岁155例,51岁~73岁24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0余年。其中病程3月~1年者62例,病程1~5年者139例,5~20年者31例,20年以上者5例。治疗方法自拟梅核气力:半夏、川朴、枳壳、桔梗、陈皮、射干、郁金各10克,麦冬、生地、白芍各30克,瓜蒌15克,生草6克。加减:两胁疼痛加柴胡;口苦加黄芩;声音嘶哑加蝉蜕、薄荷;纳差加焦三仙;食道灼  相似文献   

12.
[适应病症]梅核气。[方术内容]:(1)基本方: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5g,旋覆花12g(包煎),代赭石15g(先煎),厚朴10g,香附10g,柴胡12g,川楝子10g,白芍12g。  相似文献   

13.
麻延玲 《中医研究》1998,11(4):49-49
郁症是因情志不舒、气滞邪郁所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属于本病的范畴。近两年来我们应用解郁汤治疗郁症36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36例全是女性,其中20~30岁者6人,31~40岁者15人,41~50岁者13人,5...  相似文献   

14.
利咽解郁汤治疗梅核气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振国 《光明中医》2008,23(5):622-622
梅核气是一种与情志有关的常见病,患者自觉咽部有异物感,但咽内检查无异常发现,常因情志变化诱发或加重。笔者10余年来,自拟利咽解郁汤治疗梅核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郎病是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致病。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康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法治疗郁病30例,效果良好。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以抑郁喜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有郁怒、多虑烦躁、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应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本组治疗30例中,男8例,女22例。以症候分类:郁结为病,表现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者19例,表现为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者11例。2治疗方法自拟解郁场,药用生铁落(煎汤取汁煎药)100~2009,生龙齿(先煎)209,裁等(朱砂ig拌)、炒枣仁、郁金、…  相似文献   

16.
祁付有 《光明中医》2002,17(1):60-60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有异物感 ,咳而不出 ,咽之不下而命名。相当于现代医学咽异感症、慢性咽炎等。临床表现为咽有异物 ,蚁走、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 ,部分病人感觉咽部有发丝、线头、树叶、肿物及粘着感。其发病原因多为肝郁气滞 ,肝火上炎 ,胃气上逆生痰 ,痰浊胶滞于咽部所致。笔者自 196 8年~2 0 0 0年应用自拟鲶鱼理咽汤治疗梅核气 15 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5 0例梅核气患者中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女 99例 ,男 5 1例 ,年龄最大的 73岁 ,最小的 2 1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者 15年。2 治疗方法与效果2 1 …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4年~2010年间,自拟解郁化滞汤加味治疗胃脘痛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前浮肿属于现代医学中“经前期紧张症”的范围,虽非重症,但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少的痛苦。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解郁安神场”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小结如下:l临床资料32例患者多为门诊病人,除1例未婚外,其余五例均为已婚育妇女。年龄:30岁以下3例,30~40岁25例,40岁以上4例。病程:3个月以下4例,3~6个月19例,6个月~1年7例,1年以上2例。32例患者排除尿道或其它疾患所引起的浮肿。2治疗方法基本方:炒当归、白芍、白术、玫瑰花、在警、泽泻、合欢皮、郁金、蔡黎各109,丹参209。辨证加减:浮肿甚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自拟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解郁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解郁汤有助于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3年以来,自拟麦桔逍遥汤治疗痰火郁结型梅核气26例,均获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一、方剂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麦门冬、太子参、制半夏、桔梗、大枣.本方出逍遥散、麦门冬汤、桔梗汤三方合成.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麦门冬汤益胃生津、降逆下气,桔梗汤开提肺气.如津伤甚,胃有灼热加沙参、玉竹,如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胸闷加郁金、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