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症状、脑电图、脑CT可资鉴别.这里所说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呙)斜"、"吊线风"、"卒口僻"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Bell palsy)或面神经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及味觉减退为表现。中医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3.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贝尔征等~([1])。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劳累后起病。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病变主要包括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痉挛及感染、肿瘤等因素引起的面神经病变,其中以周围性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周围性面神经炎,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属于祖国医学的“口僻”、“面瘫”、“口眼喁斜”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面瘫的发生,多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有关。现代医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因病毒侵袭,引发面神经炎所致,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一侧面瘫,不能闭眼,不能皱额头,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歪向健侧,不能吹口哨,鼓腮露气,是针灸科常见病。本病属中医学中风(中络)、口眼口邪范畴。主要是风寒或风热之邪{或夹痰邪)侵袭面部阳明经脉,导致面部阳明经筋迟缓不收所致。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张家维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到的经验,兹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  相似文献   

9.
<正>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以一种以茎乳突孔内急性水肿,面神经压迫或面神经本身的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笔者自2007~2009年8月采用自拟蒙药丸剂治疗周围性面瘫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按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面神经麻痹的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17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口僻"、"喁僻",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就面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眼歪斜"、"面瘫"等范畴.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面神经管)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眼歪斜"、"面瘫"等范畴.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面神经管)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面瘫”和西医“面神经炎”病范畴。系由茎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最常见的是因着凉或头面都受冷风侵袭等诱因导致面神经炎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病侧表情肌瘫痪,面肌麻痹,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皱纹消失,患侧眼睑下垂,睑裂扩大,鼻唇为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口闭不严,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 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正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该病是由于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累及阳明经及少阳胆经而发,是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其病因是由于风湿性面神经炎或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使面神经肿胀、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笔者采用分期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瘫22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滦县中医院针灸  相似文献   

17.
罗禹珩  樊同涛  王光义 《新中医》2019,51(8):321-322
<正>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肌瘫痪疾病,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症导致,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面神经炎,属中医"口喎"范畴[1-2]。此病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胗",临床表现为患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闭眼不能合,鼻唇沟平坦、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伴有耳后疼痛,或有舌前2/3的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目前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3]。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面瘫。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本文报道的为周围性面瘫,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低,以及额纹平坦或消失、鼻唇沟变浅等证。多发生于一侧。针刺治疗该病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为了进...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并认为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累及阳明经及少阳胆经而发,是指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其病因是由于风湿性面神经炎或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使面神经肿胀,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而致麻痹[1]。2012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以季 《河北中医》2005,27(11):875-87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麻痹,其病因主要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乃为面神经被病毒感染后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骨髓鞘变性,而致面瘫后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虚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脉络,血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将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