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换血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血细胞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经换血治疗后,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患儿血清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经换血治疗的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28例,换血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27例,换血后血小板计数正常401例,随机选取127例为对照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资料的危险因素。结果换血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达24.1%(127/528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占70.1%,血小板计数20~50×10~9/L占24.4%,血小板计数20×10~9/L占5.5%。换血时日龄[OR=1.213,95%CI(1.028,1.417)]、换血前总胆红素值[OR=1.172,95%CI(1.051,1.309)],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OR=5.594,95%CI(3.257,11.121)]、换血后酸中毒OR=7.246,95%CI(4.797,12.188),4项因素为换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换血时日龄、换血前总胆红素值、合并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换血后酸中毒是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价值,为以后的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其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观察患儿换血量与换血时间,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治疗后患儿进行随访调查和记录,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平均换血量为(171.31±34.05)mL/kg,换血时间为(160.4±12.7)min。治疗后,患儿TBIL(总胆红素)、IBIL(间接胆红素)与DBIL(直接胆红素)等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患儿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WBC(白细胞)和PLT(血小板计数)等均低于治疗前(P<0.05),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且经1年时间随访调查,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任何严重性并发症,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患儿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52.66%、52.25%,换血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有显著下降,血钾和血钙显著下降,血钠和血氯无明显变化,换血后无并发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实用、可行、并发症少,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10月收治的1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给予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光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2/56),9.7%(52/58),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结论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时配合适当护理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991~2004年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早产儿换血后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副作用如血生化异常、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式进行治疗,换血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在结束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均显著下降,6例患儿出现贫血,22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9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无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对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6):809-811
目的比较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评价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34例新生儿换血术,研究应用的疾病类型以及换血疗效。结果 34例换血患儿中,Rh溶血病17例,ABO溶血病4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5例,其它8例。母婴血型不合占61.8%。年均换血2.6例,每例平均换血量为(447.4±164.6)m L。总体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钠、钙、血糖水平换血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血前后患儿机体内环境保持较衡定,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贫血情况明显改善。换血术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钙、暂时性高血糖、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换血主要原因。对具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应早期干预,避免出生后应用换血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患儿血液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6例重度NH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泵换血组和手动换血组,每组53例。双泵换血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手动换血组采用手动换血疗法,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手动换血组的75.47%(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38)。〖JP〗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双泵换血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手动换血组,白蛋白水平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水平高于治疗前,但双泵换血组低于手动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红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前,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氯、血钙、血钠、血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后血钠、血钾水平均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3%(6/53),低于手动换血组的28.30%(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28)。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较手动换血疗法效果更显著,可有效降低NHB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更好地维持血液内环境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血源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114例,随机分异型血组(n=58)和同型血组(n=56),异型血组采用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Rh血型与患儿相同的血作为换血源,同型血组采用ABO血型及Rh血型均与患儿相同的血作为换血源,观察两组换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换血后胆红素下降程度及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型血换血组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与同型血换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时采用同型血源或异型血源行换血术的效果相当,但采用异型血换血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的几率更高。在换血时可以根据血源是否充足酌情选用相应的血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其病情给予合适的同步换血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换血,痊愈率达到94.6。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4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方法置换出体内1.5~2倍的血量,监护生命体征,换血前后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等。【结果】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1.85%,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换血术后均有下降(P<0.05),血钾、血钙明显下降(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5),换血后无并发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丽雯 《现代医院》2009,9(3):44-45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通过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研究病例均疗效显著,有效率100%。结论新生儿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在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及血液多项相关项目的密切监测下进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8例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同期收治的11例胆红素脑病患儿(胆红素脑病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儿的详细资料,包括体温、是否合并酸中毒、新生儿Apgar评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B/A比值)、开始治疗时间等,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结果胆红素脑病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P0. 05),B/A比值1、开始治疗时间48 h的患儿所占比例大于高胆红素血症组(P0. 05)。两组患儿体温、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A比值增大、开始治疗时间越晚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肌钙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4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9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并对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根据TBIL检测情况,将观察组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组)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组);有无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将观察组分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溶血组)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非溶血组),对比各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TBIL、IBIL及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T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F=1 652.030、2 150.368、1 470.79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IBIL差值与cTn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4、0.415,P<0.05)。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IL、IBIL、cTnⅠ均明显高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者(t=6.924、2.029、2.490,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Ⅰ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cTnⅠ可为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肌钙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4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9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并对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根据TBIL检测情况,将观察组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组)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组);有无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将观察组分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溶血组)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非溶血组),对比各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TBIL、IBIL及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T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F=1 652.030、2 150.368、1 470.79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IBIL差值与cTn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4、0.415,P<0.05)。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IL、IBIL、cTnⅠ均明显高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者(t=6.924、2.029、2.490,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Ⅰ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cTnⅠ可为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时换血量与胆红素换出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开展已比较普遍。较多文献证实了换血治疗可使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迅速下降,但关于换血量与胆红素换出率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为了解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换血量与胆红素换出率的关系,探讨合理的换血量,我科特设计此前膳性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面蓝光光疗与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面组和双面组各40例。单面组采用单面蓝光光疗治疗,双面组采用双面蓝光光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以及SCE频率。结果治疗后,双面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单面组(P <0.05);两组的血清IL-2、 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面组的SCE频率明显低于单面组(P <0.05)。结论与单面蓝光光疗比较,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且对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水平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蹇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51-152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人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3例.对所有入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机体内环境不会造成过大影响,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