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职业与健康》2015,(21)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泰日社区大肠癌筛查情况,探讨大肠癌筛查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实施方案》,对50~79岁奉贤区泰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人群进行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在参加大肠癌筛查的2 643人中,确定初筛阳性者995例,阳性率为37.6%。其中522例进行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率为52.46%。检出病变117例,病变检出率为22.4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1.28%,女性检出率为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1);筛查出大肠癌3例,大肠腺瘤79例,非腺瘤性息肉35例。结论危险度评估和FOBT相结合的筛查方法可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泰日社区大肠癌检出率相对较高,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着重加强重点人群的大肠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市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方法对1000名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开展大肠癌患病风险评估,并进行大便隐血试验(FOBT),对问卷结果和FOB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0名居民中,女性560人,占总数56%;男性440人,占总数44%;评价高危险度的人占总样本的11.6%,其中男性55人,女性61人;FOBT检查为阳性的总样本的占2.8%;在这些人中患慢性疾病以及有一级亲属遗传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病可能性却与年龄呈现高相关;慢性便秘史、黏液血便史以及直系家庭癌症史与FOBT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4.38(95%CI:1.71-11.21,P〈0.05),8.86(95%CI:2.37-32.96,P〈0.05)和4.89(95%CI:1.60-14.91,P〈0.05)。结论即使在危险评估中显示阴性的人群,仍有FOBT检查为阳性的可能性,大肠癌筛查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对于检查为阴性的人群同样需要进行相关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大肠癌筛查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相结合,数据输入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37.24%,初筛完成率为80.82%。问卷调查危险度评估阳性率为10.6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7.39%、大肠癌筛查总体阳性率为16.99%。肠镜检查率为57.79%,大肠癌检出率为0.68%,癌前期病变检出率10.58%,其他肠道疾患检出率为9.22%。结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提示,社区筛查检出了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不少疾病,但参与筛查率不高,这首先还要提高居民对筛查意义的认识,同时,组织宣传工作还需做仔细。肠镜检查还需加快进度,筛查的后续工作还需跟进。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7,(1)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为今后深入开展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5294名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于初筛阳性者建议到上海市定点医院做肠镜检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294名居民中,男性2171人(41.01%),女性3123人(58.99%);平均年龄为(63.68±7.94)岁。慢性便秘、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在大肠癌危险因素分布中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0.07%、9.84%和9.41%。本次初筛阳性例数为1847人,阳性率为34.89%,其中,男性774人,女性1073人,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检查人数为312人,检查率为16.89%,镜检查出癌前病变21例,检出率为396.68/10~5,确诊为大肠癌的有6例,大肠癌检出率为72.34/10~5。结论上海市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对大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加大医疗保险和资金支持的力度,有效提高大肠癌筛查的顺应性,让这项活动惠及更多的市民。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1)
目的根据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的大肠癌筛查数据,进行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初筛手段。初筛阳性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松江区2015年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50岁~74岁居民大肠癌早诊、早治效果。结果实际筛查104,447人,初筛阳性率为33.61%。70岁以上人群的初筛阳性率最高,且男性的初筛阳性率高于女性。总病变检出率32.34%,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29.32%,单一FOBT阳性组总病变检出率为33.83%,评估与FOBT联合筛查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34.62%。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应持续加强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参加筛查的主动性和肠镜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在全市开展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与免费筛查服务。该项目在对上海市大肠癌疾病负担进行研判的基础上,经过七宝社区3年试点,多方论证后纳入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第一轮实施期间,超过100万居民参加了初筛检查,检出大肠癌病例1 960人,早期比例达52.8%,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4.36倍,同时还检查出了各类癌前期病变7 911人,实现了筛查项目的预定目标,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社区大肠癌筛查数据,为今后开展大肠癌筛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4年5—12月,用危险度评估表和两次大便隐血试验,对宝山区某社区8 386名常住居民开展大肠癌初筛,初筛阳性者建议到定点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筛查对象中50~74岁年龄段占78.42%;在大肠癌危险因素中,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和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1.71%、11.47%和12.57%;初筛阳性比例为34.27%,初筛阳性中做肠镜的比例为27.21%。未做肠镜最主要的原因有担心不适和认为没有必要;筛查出大肠癌前病变149例,大肠癌16例,大肠癌检出率为190.74/10万,其中男性9例,大肠癌检出率为270.43/10万,女性7例,大肠癌检出率为138.39/10万;其中早期6例,早期检出率为31.58%。结论上海市开展大肠癌筛查,对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今后应更加细化筛查年龄、加强大肠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肠镜等检查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大肠癌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探讨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应用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2011年版)》中推荐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40~79岁户籍自然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回14563份有效数据,初筛阳性率为52.0%,精筛阳性率为31.9%;问卷组的肠镜顺应性、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均低于FOB组;男性肠镜顺应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1)问卷结合FOB试验可以有效地检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2)工作忙是多数中年居民无法进行筛查的主要原因;(3)社区居民初筛阳性率高、精筛依从性低;(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与问卷调查相比,FOB试验还不被居民看重,需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5)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青西地区社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的流行现况,为开展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中50岁~75岁的女性,60岁~75岁的男性居民开展社区大肠癌免费筛查工作,对危险度评估阳性和便隐血实验阳性的筛查对象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病变组织及时送病理检测。结果对青浦西部地区41,303名社区居民进行了大肠癌筛查工作,参与筛查率为77.03%,筛查阳性率为7.05%,发生癌前期病变有28%,肿瘤发生率为0.15%。结论通过社区大肠癌筛查项目,可以早期发现癌前期病变,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开展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大肠癌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了解该地区居民大肠癌病变影响因素,为大肠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完成《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与胶体金法粪便隐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确定初筛阳性人群中完成肠镜检查的居民共997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探讨大肠癌筛查病变影响因素。 结果 肠镜诊断阳性结果人数为224人(占22.47%),不同性别、学历、职业肠镜诊断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1.221,95%CI:1.042~1.867),教育程度越高(中学、中专及以上:OR=6.003,95%CI:1.338~31.675)的大肠癌筛查诊断更容易是阳性结果。相反,与职业为其他的人群相比,农民筛查诊断大肠癌为阳性结果的可能性更小(OR=0.039,95%CI:0.015~0.099)。 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大肠癌筛查阳性诊断率高,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是大肠癌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早期筛查时应加强对注高危人群的宣传,提高诊断率,从而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甘泉社区居民2014—2016年大肠癌筛查情况,为今后大肠癌筛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便隐血检测(FOBT)对甘泉社区6 480名50~74岁居民进行大肠癌初筛,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建议至定点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初筛出高危人群1 751人,阳性率为27.02%,其中708人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率为40.43%,检查结果癌前病变171人,检出率为24.15%,大肠癌12人,检出率为185.19/10万。【结论】大肠癌筛查项目对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有积极作用,在今后的筛查工作中要加大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宣教力度,提高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4)
目的分析2 0 1 2年天津市嘉陵道社区6 0~7 4岁常驻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找出该社区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大肠癌的筛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8 0 4 7例符合要求的社区居民,采用《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F O B 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肠癌初筛,初筛为高危人群者转入上级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精筛。结果 2 0 1 2年该社区6 0~7 4岁居民大肠癌初筛阳性率为6.0%,不良生活史和慢性便秘史是初筛阳性人群较常见的高危因素,女性大肠癌初筛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初筛阳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6 5~6 9岁年龄段的人群最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大专组和文盲组大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该社区F O B T初筛和结肠镜精筛顺应性低。结论应加强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治意识,并根据居民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特点,有重点地开展大肠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开展社区中老年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以便对大肠癌患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方法对50—74岁杨浦区殷行社区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和大便潜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高危人群使用电子结肠镜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在参加大肠癌筛查的10087人中,问卷调查确定阳性者883(8.75%)例,FOBT检测确定阳性者863(8.56%)例,两者结合确定阳性者1595(15.8l%)例。其中551例(应答率为34.55%)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筛查出肠道病变168例(检出率为30.49%),其中大肠癌患者11例(6.54%),管状腺瘤73例(43.45%),混合型腺瘤7例(4.17%),绒毛状腺瘤8例(4.76%)。结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可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5)。【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4)
讨论黄浦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中的领导理论。认为对于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的方法应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领导风格与环境和下属的特点相匹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