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免疫细胞联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树突细胞-杀伤细胞(DC-CIK)联合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流式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CD16+CD56+、CD4+CD25+细胞的比例,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血清CEA和CYFRA21-1含量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免疫细胞联合紫杉醇+TP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和HBeAg转阴的关系.方法 选择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6例,分别于治疗前、48周时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HBeAg、ALT和HBVdNA载量.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后HBeAg转阴组CD4+CD25+rreg水平[(9.12±2.45)%]较治疗前[(11.99±3.25)%]明显下降(P<0.01);而HBeAg未转阴组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CD4+CD25+Treg水平降低,而未转阴者Treg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健康者(对照组)及30例CLL患者(CLL组)治疗前后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水平。结果:初诊CLL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LL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CD4+CD25+Foxp3+Treg水平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CLL患者中,Binet临床分期A期患者CD4+CD25+Foxp3+Treg水平显著低于B/C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inet临床分期与CD4+CD25+Foxp3+Treg水平呈正相关(r=0.511,P0.05)。结论:CD4+CD25+Foxp3+Treg水平可能是评估CLL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55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62例,脓毒症休克组1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微小RNA-155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和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外周血微小RNA-155及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脓毒症组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微小RNA-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微小RNA-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55和CD4~+CD25~+Treg细胞呈高表达,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结果 AMI组、OMI组的CD4+CD25+T细胞/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7.20±1.96)%和(7.55±1.77)%均低于对照组的(8.81±1.50)%(P0.05);CD4+CD25+Foxp3+T细胞/CD4+T细胞比例AMI组为(1.42±0.38)%和OMI组为(1.46±0.55)%均比对照组(1.75±0.58)%低(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心肌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Tregs)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水平。结果 1 MM组CD4+CD25high CD127low/-Tregs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MM组不同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疾病进展,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3MM组化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进展期Tregs的变化为MM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对其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以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并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6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体检的6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线和治疗24 wk后检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分析基线不同病毒载量及肝损伤程度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的变化.同时根据停药后24 wk是否获得病毒学应答分为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组和未获得SVR组,并分析两组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在治疗24 wk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和治疗(P0.05).不同HCV RNA载量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不同,随着HCV RNA载量的升高,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也持续升高,组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wk随访24 wk后,观察组SVR率78.3%.无论是基线还是治疗24wk,获得SVR患者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未获得SVR者(P0.05).此外,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基线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均与肝功能指标AST/AL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其临床检测对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和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在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5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11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CHB组和ASC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4.40±2.76%和4.43±2.1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70±0.97%),差异显著(P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r=0.018,P0.05);在HBeAg阳性与阴性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也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其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轻度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中度组(颈动脉斑块),重度组(颈动脉狭窄)三个亚组各16例。另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老年志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梗死7 d内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脑梗死不同亚组之间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探究外周血CD4~+CD25~+Treg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第5天至第7天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第1~7天,三个亚组间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与IMT呈显著负相关(r=-0.543,P<0.05)。结论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评估脑缺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其中3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水平,纯化CD4~+CD25~+CD127~(dim/-)Treg,与自体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经治12周CD4~+CD25~+CD127~(dim/-)Treg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5±2.18)%vs(12.32±1.22)%、(9.26±2.30)%vs(13.71±2.32)%,t值分别为4.579、4.803,P值分别为0.0005、0.0003]。选取17例对照组患者和21例治疗组患者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经治12周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Treg与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共培养系统中细胞计数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0.95)×106个vs(2.07±0.51)×106个,t=5.709,P0.0001];治疗组共培养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40±11.89)pg/ml vs(56.53±27.85)pg/ml、(122.9±9.98)pg/ml vs(130.0±15.98)pg/ml,t值分别为2.639、2.459,P值分别为0.019、0.028)],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5±83.56)pg/ml vs(235.6±67.72)pg/ml、(5.83±0.85)pg/ml vs(4.39±0.95)pg/ml,t值分别为2.603、4.659,P值分别0.017、0.0004]。结论胸腺肽α1能够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Treg水平及免疫抑制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60例接受DC-CIK联合顺铂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DC-CIK组)与60例接受单纯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和免疫功能。结果 (1)临床疗效上,DC-CIK组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有效率(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DC-CIK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和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2)生活质量上,DC-CIK组生活质量总稳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毒副反应上,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DC-CIK组总毒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功能上,DC-CIK组的CD4+/CD8+比值以及CD4+、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安全有效,能够延长生存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AML初诊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AM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均P0.01)。AML中4种主要亚型(M2、M3、M4、M5)患者外周血中上述指标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AML初诊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患者免疫抑制并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调节性T细胞是一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研究显示其改变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的:观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各31例,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简化CD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活动度指数(CAI)评估CD和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同时检测ESR和血清CRP水平。结果:CD和U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分别与简化CDAI评分和CAI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ESR和血清CRP水平之间则无明显相关性。活动期CD和UC患者的ESR和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R和CRP与疾病活动度评分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IBD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树突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5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NP化疗方案基础上接受DC-CIK细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包括T淋巴细胞(CD_3~+)、辅助性T细胞(CD_4~+)、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_3~+CD_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_3~+CD+8)、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及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3~+CD_4~+、CD_3~+CD+8、NK、NKT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3~+CD_4~+、CD_3~+CD+8、NK、NKT分数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3~+CD_4~+、CD_3~+CD+8、NK、NKT分数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3~+CD_4~+、CD_3~+CD+8、NK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NKT分数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化疗,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对NSCLC患者的实体瘤控制效果更佳,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 抑制剂治疗的影响.方法 活动性AS患者25例,10例给予etanercept治疗12周,健康对照21名,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表达;免疫磁珠法去除CD25+细胞,可溶性噻唑盐(WST-1)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活动性AS组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但FOXP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C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P<0.01).两组的CD4+CD25+细胞体外均能抑制T细胞增殖(P均<0.01). Etanercept治疗明显增加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和FOXP3 mRNA表达(P均<0.01),与CRP降低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表达FOXP3的CD4+CD25+Treg细胞异常,可能参与AS发生和发展;Etanercept治疗上调Treg细胞,可能是抗TNF-α治疗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肺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68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 25T细胞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ELISA方法测定TGF-β、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CD 4 CD25 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肿瘤晚期(Ⅳ期)尤其明显.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GF-β、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水平及其抑制因子的升高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变化与炎症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UC患者和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细胞的比例及表型,并与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RP、白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C及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仅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RP和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活动期的血小板计数、CRP、血沉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比例与CRP、血沉呈明显正相关,CD4+比例与CR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并与炎症相关指标CRP和血沉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细胞(DC)联合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6例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联合治疗组给予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放化疗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白细胞介素(IL)-1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L-12、IL-4和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和CD3~+CD8~+的比例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及KPS总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NSCL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 T淋巴细胞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訡D+4 CD+25 T调节性淋巴细胞,并探讨CD+4 CD+25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9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患者(缓解期)14例和16名非过敏性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CD+25 细胞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CD+4 CD+25 细胞,将纯化的CD+4 CD+25细胞和(或)CD+4 CD-25细胞在体外培养,观察CD+4 CD-25细胞的增殖反应,将收集培养的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细胞比值为(14.9±1.8)%,缓解期患者为(11.8±0.7)%,正常对照组为(11.2±0.8)%,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CD+4 CD-25细胞增殖反应为(74±9)%,正常对照组为(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D+4 CD+25 细胞均能抑制CD+4 CD-25细胞产生IFN-γ、IL-4和IL-13,而且两组的抑制能力也无明显区别.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 CD+25 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哮喘患者的CD+4 CD+25 细胞的抑制活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过程中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频数变化,探讨TACE治疗对老年HCC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w后,采集37例HCC患者外周血,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流式分析法分别对PBMC中CD4+ CD25+ Tregs占CD4+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CD4+ CD25+ CD127low/-Tregs和CD4+ CD25+ foxp3+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TACE治疗前和治疗4w后相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4.16%±1.83% vs 2.56%±1.05%,P<0.01),(6.78%±2.82%vs4.94%±0.56%,P<0.01)].结论 TACE治疗后老年HCC患者的CD4+ CD25+ Tregs占CD4+T细胞百分比下降.TACE治疗可能对HCC患者的免疫状态起到一定调理作用,CD127可以作为监测Treg的常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