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01-180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于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的慢性高原病,藏医称为"查培病"。该病严重影响到高原居住人群的健康。在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957)研究的基础上,证实藏医临床防治HAPC确有疗效,发现HAPC藏医治疗前后代谢谱有差异,但HAPC不同藏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明确,文章提出"依据藏医诊断-生化检测-生物标志等多维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能揭示HAPC藏医隆型、血型的生物学基础"的假说,拟结合HAPC国际诊断标准,用藏医三诊(望、触、问)方法,收集100例青藏高原地区HAPC有效病例的头痛、头晕等临床体征,全自动生化分析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LC-MS等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尿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数学处理方法,发现HAPC藏医证型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志,以探索HAPC藏医隆型、血型的证型生物学的科学内涵,为其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藏医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年龄结构、性别差异、海拔高度、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藏药选择频数、症状特点、并发症特征,为藏医合理规范地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有效思路。方法:对219例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证候进行调查,对所获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易患此病,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越容易患本病。结论:建议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以健胃益气与活血化瘀为最基本的治疗法则,体现辨证应用藏药和藏医综合治疗,进行整体化与阶段化治疗,为探讨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藏医诊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藏医放血疗法对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海拔地区158例HAPC患者放血前后的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种血液指标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数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小板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细胞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对此病的疗效优于现代医学药物和静脉放血疗法,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成药红花黄色素注射配合口服藏药等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简称“高红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红花黄色素注射静点配合口服藏药等方法治疗.结果:藏中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70%,藏中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藏医独特的疗法加静点红花黄色素注射用于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具有良好协同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2009 年收治的48 例查陪病患者放血前后的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 种血液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白细胞指数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候内涵,为该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的基础上设置证候采集表,整理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行数据处理。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HAPC的证候分型为肝胆湿热、湿热中阻、痰浊阻肺、气滞血瘀4型,以分型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其主次症。结论通过对HAPC住院患者四诊资料整理、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得出HAPC住院患者常见证候及证候内涵,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6)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藏药三果汤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作用机制,旨在探索性研究藏医药治疗特色病种多维研究方法,并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三果汤复方化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群,针对HAPC机制,通过PharmMapper服务器进行靶点的预测分析。将得到的潜在靶点导入MAS3.0数据库进行靶点注释与分析,最后结合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结果:共预测得到三果汤潜在靶点193个和70条信号通路,其中有24个靶点和25条通路与HAPC有关。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三果汤多元酚、黄酮类和萜类等成分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增殖、氧化反应、内分泌代谢、炎症反应等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低氧应激能力,从而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HA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为主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属高原地区多发病,发病率约3.2%[1],属临床难治症。我们从1993年起探讨以中药为主治疗HAPC的方法,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3~1998年间门诊病人,其诊断均符合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2],除外慢阻肺、肺心病等。其中...  相似文献   

1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属于藏医多血症范畴,在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藏医治疗“隆”、“血”紊乱引起的HAPC 疗效确切,三果汤散具有平衡隆、血作用,是藏医干预HAPC的要方。目前,藏成药干预HAPC整体药效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PubMed、OMIM等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三果汤散主要活性成分群,对HPAC的相关网络模型,旨在获得该方有效成分群干预HAPC主要生物学通路和关键靶标,揭示三果汤散调和HAPC“隆”、“血”机制及治疗HAPC多血症的科学内涵,为高原病藏成药现代化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苑桂琴  阿祥仁 《陕西中医》2007,28(7):845-846
目的:观察利舒康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300m地区选择50例HAPC患者采用利舒康胶囊(手掌参、唐古特青兰、烈香杜鹃、红景天等)治疗前后血中H cy含量的测定。结果:HAPC患者经利舒康胶囊治疗40d后,血中Hcy含量明显下降(P<0.01)。提示:表明利舒康胶囊对高原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74-227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四部医典》等藏医药书籍中治疗HAPC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藏医治疗HAPC方案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HAPC属于藏医血隆病的范畴,俗称"多血症"。为揭示藏医药治疗该病方剂组方用药规律,通过整理《四部医典》等藏医药书籍中的相关治疗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藏医治疗HAPC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新方分析和证型分布。结果:收集了治疗HAPC的210首方剂,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味药分别是诃子、木香、红花、余甘子、肉豆蔻、豆蔻、丁香、土木香、天竺黄、毛诃子,累计用药频率达33.19%。发现支持度≥20%,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共演化得出新处方11首。结论:用药频率较高藏药的药性均以针对血型HAPC治疗为主,依次是隆型、赤巴型、培根型、木布病等5种分型,体现了该病在不同分型下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组方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辨证论治和进一步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意义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藏药多血康胶囊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HAPC国际诊断标准纳入14例HAPC患者,患者服用多血康胶囊1个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体征、核磁共振脑成像、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结果:HAPC患者治疗后紫癜、头晕、头痛、气喘、心悸、手脚心发热等症状均缓解(P0.01),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PR)均升高(P0.01),RBC、HGB、HCT均降低(P0.05),总有效率92.9%。MRI结果显示:治疗后左侧颞叶CBV明显升高(P0.05);右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MTT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藏药多血康胶囊对HAPC确有治疗效果,可通过调节血常规(RBC、HGB、HCT)、SpO2和PR等治疗HAPC患者。MRI脑成像结果提示多血康胶囊防治HAPC可能与其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藏药结合舌下放血疗法治疗甲状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对9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藏药结合舌下放血疗法治疗60例,对照组单纯藏药治疗30例;治疗周期为3个月。疗效判断治疗前后囊肿大小,分析结果。结果:藏医证候疗效组间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98.3%,无效率为1.7%;对照组有效率达90%,无效率为10%。经X~2检验,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结合舌下放血疗法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显著,总疗效优于单纯藏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藏药结合放血疗法治疗HAPC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4例HAP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十六味杜鹃丸结合放血疗法进行治疗,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间歇吸氧3次/日,1h/次进行治疗。治疗8w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优于对照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APC患者采用口服藏药十六味杜鹃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共48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丹红液和复方丹参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Hb、Rbc、Hct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b、RBC、Hct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是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海省9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学检测指标测量、整理,统计不同海拔地区(2800米~3700米)的血液学诊断指标。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指标与气虚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单位确诊的175例HAP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凝固法,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表现为凝血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机体在凝血、纤溶、血小板数等方面质的变化,具有消耗性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藏医"扎梅"疗法治疗肝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应用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治疗20例肝癌患者,以观察患者的疼痛、腹胀、黄染、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研究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对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和食欲不振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和食欲不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