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建宾  段华  钱海利  张颖 《癌症进展》2017,15(12):1380-1382,1388
靶定免疫检查点的治疗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在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极大优势.本文针对PD-1/PD-L1的作用机制及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l,PD-L1)是目前免疫治疗中关注的焦点.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导致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衰竭及免疫逃逸,阻断PD-1与PD-L1结合是有效的治疗靶点.针对阻断PD-1/PD-L1通路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美国FDA的审批己应用于临床,并已证实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胃癌、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该疗法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治疗研究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当前PD-1/PD-L1的分子结构、肿瘤免疫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在结直肠癌微环境中的特点、临床病理分子特点、PD-1/PD-L1抑制剂治疗与耐药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CD279)为共刺激受体CD28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274)为PD-1的一个重要配体,广泛表达于肿瘤细胞以及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以PD-1/PD-L1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PD-1通过与PD-L1和(或)PD-L2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T细胞凋亡,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PD-1/PD-L1信号通路成为免疫靶向治疗的新靶点,相关研究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领域有重大进展,研究发现PD-L1 在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 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将针对PD-1/PD-L1通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在正常机体中,PD-1/PD-L1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1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1的发现及其结构、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亟需探究新的治疗方法。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一对免疫共刺激因子,PD-1、PD-L1高表达与肿瘤免疫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PD-1及PD-L1阻滞剂在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亦在不断研究中。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抗PD-1/PD-L1治疗在肾癌中显现一定疗效。PD-1/PD-L1阻滞剂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新希望。本文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及PD-L1阻滞剂在肾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作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小囊泡,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达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可在肿瘤患者外周血液中检测到,可能参与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可能影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PD-L1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反之,亦然。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可影响外泌体PD-L1的表达水平。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和相关性?本文就循环外泌体PD-L1在不同肿瘤免疫反应及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多种实体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广泛进展,血液系统肿瘤亦拉开了免疫疗法帷幕。然而,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仍存在应答率低、药物耐药和副作用严重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B7家族中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亦可以和PD-1结合,进而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此外,PD-L2可以调控肿瘤免疫逃逸,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治疗潜力仍有待研究。故本文对PD-L2的生物学特征、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在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血液系统肿瘤通过PD-1/PD-L2通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信号通路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且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通过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相互作用进而发挥负向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机制,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以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手术和放化疗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生存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显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与放化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在结直肠癌中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且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本文阐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PD-L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放化疗和预后的关系,并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因其显著的疗效而迅速发展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因此,PD-1/PDL1信号通路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新靶点。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淋巴瘤治疗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该类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抗体应用于淋巴瘤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细胞肺癌是以广泛转移和预后不良为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虽然34%~85%的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有效,但疾病进展迅速,后续的二线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并且近几十年的治疗方案没有突破性进展。近几年生物治疗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成为继靶向治疗后的又一次飞跃。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结合,抑制了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负性调控机体免疫机制应答过程,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PD-1/PD-L1拮抗剂在SCLC中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良好效果,让更多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受益,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本文就PD-1/PD-L1拮抗剂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造成肿瘤进展的关键原因,其分子机制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中,PD-1是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PD-1结合,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抵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造成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本文对PD-1和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免疫检查点蛋白通过复杂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进而介导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得主发现了抑制上述机制的癌症疗法,为人类抗肿瘤治疗带来曙光。近年来,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较好疗效,将肿瘤免疫治疗推向新的里程碑。然而继之出现的耐药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这一领域新的难题。本文就PD-1/PD-L1阻断剂耐药现象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目前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在PD-...  相似文献   

15.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1配体(PD-L1)抗体类药物的研发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抗PD-1/PD—L1抗体在各类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已证实该类药物在实体瘤中具有显著疗效,其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独特机制也逐渐被发现,文章就P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肿瘤细胞利用免疫检查点通路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癌细胞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2(programmed death-ligand 1/2,PD-L1/PD-L2)与细胞毒性 T 细胞上存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结合,触发...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进展及转移,往往发现疾病时已是肝癌中晚期。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及靶向治疗。但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系统研究逐步深入,免疫治疗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中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及肾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疗效。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进一步探索PD-1/PD-L1抑制剂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肝癌的机制及现阶段国内外多项免疫治疗取得的成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细胞肺癌(SCLC)主要的特点为生长迅速且早期易发生广泛转移。尽管SCLC对于化疗和放疗敏感,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在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尤其程序化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拮抗剂在SCLC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良好效果,并且能够延长患者生存。免疫检测点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在未来可能会改变SCLC治疗模式。此外,有限的数据显示出PD-L1表达可能成为筛选获益人群一个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本文总结PD-L1作为标记物的发展历程,并同时阐述PD-1/PD-L1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