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少 (寡 )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作为绝缘层的髓磷脂包卷神经元轴突有利于轴突的正常快速电传导 [1 ]。它在胚胎早期起源于室层 ( ventricular zone,VZ)和室下层 ( subventricular zone,SVZ) [2 - 4 ]。在脊髓 ,少突胶质细胞由神经管腹侧的室层产生 ,然后向两侧及背侧迁移 [5 - 7]。在胚胎晚期和新生儿早期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经一定距离的迁移后形成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近年来在多发性硬化、脑白质发育不良等脱髓鞘疾病或髓鞘形成障碍治疗的研究中 ,细胞移植已成为一大热点 [8- 1 0 ]。而移植入受体的少突胶质细胞或其…  相似文献   

2.
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少突胶质细胞 ( oligodendrocyte,简称少突胶质 )是中枢神经的成髓鞘神经胶质细胞 ,它包绕神经纤维的轴突而形成髓鞘 ,对轴突正常快速电传导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 ]。无论是病理性的髓鞘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 ( demyelination) ,如外伤、多发性硬化症 ( multiple sclerosis) ,还是少突胶质发育紊乱导致髓鞘形成不良 ( dysmyelination) ,如先天性小脑症( congenital microcephaly)和婴儿孤独症 ( infantile autism)等[2 ,3 ] ,都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因而对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在发育生物学中有重大意义。1. 不同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的外周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可以再生 ,但在中枢神经系统却不同。中枢一些种类的神经突可以在外周神经移植物中延伸相当长的距离 [1 ] 。通过对中枢和外周的髓鞘对比可以发现中枢神经白质蛋白选择性地抑制轴突的生长 [2 ]。中枢神经系统的蛋白成分 NI3 5、NI2 5 0 ( Nogo)及髓鞘相关糖蛋白 ( MAG) ,对轴突的生长抑制作用已有报道 [3 -7] ,并证明 NI3 5 ,NI2 5 0 ( Nogo)的抗体 IN-1有助于轴突的再生和损伤性修复 [8,9]。我们发现 Nogo 是浆膜蛋白 ( reticulonprotein)成员之一 ,即 Rtn4-A。Nogo由少突胶质细胞表达而Schwann细…  相似文献   

4.
少(寡)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作为绝缘层的髓磷脂包卷神经元轴突有利于轴突的正常快速电传导[1].它在胚胎早期起源于室层(ventricular zone, VZ)和室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 SVZ)[2-4].在脊髓,少突胶质细胞由神经管腹侧的室层产生,然后向两侧及背侧迁移[5-7].在胚胎晚期和新生儿早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经一定距离的迁移后形成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近年来在多发性硬化、脑白质发育不良等脱髓鞘疾病或髓鞘形成障碍治疗的研究中,细胞移植已成为一大热点[8-10].而移植入受体的少突胶质细胞或其前体的迁移能力能否形成髓鞘的必需条件?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前体迁移的研究进展做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嗅成鞘细胞移植促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枢神经 (CNS)再生一直是神经科学中十分被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 ,人们即已发现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CNS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哺乳动物的 CNS却不能再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造成 CNS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 CNS内的微环境 (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 )不利于轴突的再生 [1 ] 。将周围神经 (PNS)与 CNS加以比较 ,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髓鞘的胶质细胞不同。PNS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 Schwann细胞 (SCs)形成 ,而 CNS神经纤维的髓鞘则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由此人们…  相似文献   

6.
髓鞘是多层膜结构,它包绕轴突,增大神经传导速度而不明显增大轴突直径。髓鞘由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氏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合成。髓鞘膜由脂质和一些结构蛋白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基本蛋白(MBP)组成了髓鞘特异蛋白的30%,鼠和猫有四种MBP分别为21.5、18.5、17.0、14.0kd,它们由一个MBP基因的转录产物拼接后产生。与之不同,人类髓鞘有三种MBP,为21.5、18.5、17.2kd,这是最近由cDNA克隆鉴定的。这些人类MBP看来也经交替拼接形成。鼠MBP基因约为32kb,由7个大小从33至1500bp的外显子组成。原始资料提示人类MBP基因与鼠的该基因在大小和外显子结构上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是一种定位于髓鞘轴突旁的施万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上的跨膜糖蛋白,并在胶质和轴突之间发挥作用。它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唾液酸亚群,包含着5个免疫球蛋白样区域。MAG分为大、小两个亚型,这两个亚型在髓鞘形成和维持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MAG的信号转导通路发生在髓鞘形成的少突胶质细胞或施万细胞以及有髓鞘轴突的轴浆中。它是一个双功能蛋白,对大多数神经元有抑制作用而对发育早期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有促进作用,即在神经发育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随着对MAG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调节其信号转导通路来促进神经再生成为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发育过程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髓鞘的形成对于轴突的保护、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OMgp(oly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大多分布于CNS近轴突膜的髓鞘的疏松层以及大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正>从靶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如神经营养素)可激活轴突末梢相应受体(如Trks)形成配体-受体混合物在细胞内吞作用下进入内体,这种胞内吞细胞器可从轴突逆行转运至胞体,具有信号转运功能的这种细胞器称为信号内体[1]。信号内体的假设是建立在轴突终端观察到NGF结合并激活TrkA受体形成信号蛋白复合物的现象[2]。伴随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NGF激活的TrkA信号复合物被分类至内体亚群形成信号内体。信号内体参与调节与分类细胞信号,并在轴浆逆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者认为,MS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及感染因素触发的髓鞘特异性CD4+T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然而近年研究表明,B细胞也参与了MS的发病及病程的调控,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s)、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分泌针对髓鞘和轴突的自身抗体都在M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东方对虾(Penaeusorientalis)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以及位于其髓鞘与轴突间被命名为髓鞘下间隙和微管鞘这两个侍有结构的个体发生过程。结果如下:(1)在无节幼体(nauplius)已有由神经历细胞和神经胶质母细胞构成的神经成分出现;(2)在状幼体(zoaea)神经细胞发生裸露的突起,其直径不等,走向不一;(3)在糠虾幼体阶段(mysisstage)已形成了与成体虾相似的腹神经索,其中的一对内侧巨大纤维已出现,并开始髓鞘化。在此发育阶段后期这两根巨大纤维的髓鞘开始脱离轴突,形成间隙,并在轴突周围开始出现由微管束构成的鞘。在此发育阶段虽已可辨认出一对外侧巨大纤维,但通常尚未髓鞘化;(4)在仔虾(post-larva)阶段神经索中许多较粗神经纤维开始髓鞘化,也是由新生的髓鞘直接包绕轴突,然后与之脱离形成髓鞘下间隙和形成直接复盖轴突的微管鞘;(5)髓鞘的形成不是如在脊椎动物髓鞘通常所见到的那样,由一许旺细胞的浆膜片以螺旋方式包绕轴突而形成的,对虾髓鞘的形成则是由许旺氏细胞向两侧伸出许多浆膜片以同心方式包绕轴突,当两侧的浆膜片在某处相遇时,均形成内含2至数根微管的终扣(terminallo?  相似文献   

12.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的存活和分化对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轴突髓鞘的形成和CNS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中髓鞘的修复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等的研究发现,死亡受体6(death receptor 6,  相似文献   

13.
<正>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可在70%以上的乳腺癌中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其主要生物功能是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炎性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节。NF-κB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2]。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A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6(GPR56)基因敲除对小鼠脑胼胝体内轴突髓鞘化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成熟的影响。方法:筛选出GPR56基因杂合型(GPR56+/-)和敲除型(GPR56-/-)小鼠36只,分为GPR56+/-和GPR56-/-组,每组18只。每组根据小鼠出生后时间分为出生后7 d(P7)、14 d(P14)、21 d(P21)和28 d(P28) 4个亚组。应用FluoroMyelin染色观察P14、P21和P28 GPR56+/-和GPR56-/-小鼠脑胼胝体内髓鞘形成。用电镜观察P28 GPR56+/-和GPR56-/-小鼠胼胝体内轴突髓鞘化,比较髓鞘的厚度。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7 GPR56+/-和GPR56-/-小鼠胼胝体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阳性(PDGF-αR+)细胞(即OPCs)的数量。用原位杂交监测P28 GPR56+/-和GPR56-/-小鼠胼胝体内髓鞘蛋白脂质蛋白阳性(PLP+)细胞数。用出生后1 d的 GPR56+/-和GPR56-/-小鼠脑皮质做体外OPCs培养并诱导其分化成熟,观察pro-oligodendroblast、immature oligodendrocyte和mature oligodendrocyte阶段O4+细胞百分比。结果:与GPR56+/-小鼠比较,在P14、P21和P28 GPR56-/-小鼠脑胼胝体中髓鞘的形成明显减少。电镜见P28 GPR56-/-小鼠脑胼胝体内髓鞘化轴突的数量明显减少,髓鞘g-ratio值变大,髓鞘厚度变薄。荧光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7 GPR56+/-和GPR56-/-小鼠胼胝体内PDGF-aR+细胞数量无差异,但P28 GPR56+/-小鼠胼胝体内PLP+细胞数明显多于P28 GPR56-/-小鼠。体外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在pro-oligodendroblast阶段GPR56-/- O4+细胞百分比明显多于GPR56+/- O4+细胞,在immature oligodendrocyte和mature oligodendrocyte阶段GPR56-/- O4+细胞百分比明显少于GPR56+/- O4+细胞。结论:GPR56蛋白可能参与了脑白质轴突髓鞘化和OPCs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正Bach2(BTB and CNC homolog 2)是一个具有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b ZIP domain)的转录因子。它能与小Maf蛋白形成异二聚体并与其DNA上的特异性序列Maf识别元件(Maf recognition elements,MARE)结合,抑制其表达,起到转录抑制作用,参与细胞转录调控过程[1]。Bach1和Bach2共同构成了Bach家族,其中Bach1在全身各处广泛存在且在造血细胞中高表达,而Bach2主要在T细胞、B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及神经细胞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ach2在多发性硬化症、炎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Graves病等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LF7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NA)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小鼠运动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C57BL/6小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ANA进行桥接修复,在ANA注射腺相关病毒2(AA2)或腺相关病毒2-KLF-7(AAV2-KLF7,2μl,1×10~(11)病毒颗粒)。于修复术后4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A内KLF7蛋白表达,NF和S100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A内轴突再生和髓鞘生成,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逆行标记检测运动轴突再生,坐骨神经运动功能指数(SFI)和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AAV2-KLF7注射ANA后4周,ANA内KLF7蛋白表达显著增高,NF和S100表达显著增加,FG阳性标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电生理动作电位波幅增大,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KLF7促进小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髓鞘形成细胞,对髓鞘的形成和神经信息的传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异常、脱髓鞘或髓鞘再生障碍参与了CNS多种疾病的形成,甚至可能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对促进细胞成熟和髓鞘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靶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如神经营养素)可激活轴突末梢相应受体(如Trks)形成配体-受体混合物在细胞内吞作用下进入内体,这种胞内吞细胞器可从轴突逆行转运至胞体,具有信号转运功能的这种细胞器称为信号内体[1]。信号内体的假设是建立在轴突终端观察到NGF结合并激活TrkA受体形成信号蛋白复合物的现象[2]。伴随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NGF激活的TrkA信号复合物被分类至内体亚群形成信号内体。信号内体参与调节与分类细胞信号,并在轴浆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导向(MSC)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多发性硬化对髓鞘和轴突的保护机制.方法:先构建、扩增、纯化Ad-CNTF-IBES-GFP,在体外培养MSC细胞.将1×108Ad-CNTF-IRES-GFP转染MSCS1×106,测定上清液中CNTF的浓度.再用MOG 35-55建立C57BL/6小鼠EAE模型,将Ad-CNTF-IRES-GFP转染的MSC移植治疗EAE小鼠,观察其病情评分;免疫荧光观察其病变部位的外源性MSO数量;免疫组化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NG2( )细胞在病变部位的数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CNTF表达,免疫组化观察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病理观察髓鞘、轴突损伤情况;电镜观察髓鞘和轴突以及ODC损伤情况;所有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MSC-Ad-CNTF-IRES-GFP治疗的EAE小鼠病情显著减轻.不仅平均发病时间缩短,发病率下降,病情减轻,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外源性MSC出现在EAE的脊髓病变部位.治疗后的EAE小鼠脊髓病变部位的NG2( )表达明显增加,促凋亡蛋白Caspaae-3的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后的EAE小鼠病变部位的髓鞘和轴突变性明显减轻.结论:MSC-AD-CNTF-GFP可有效治疗EAE动物.其机制可能是:Ad-CNTF-IRES-GFP转染的MsC细胞定向去病变部位,升高其部位CNTF水平和NG2( )细胞数量,减轻其部位髓鞘、轴突及ODC损伤,减少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  相似文献   

20.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经历增殖、迁移、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OLs),包绕轴突形成髓鞘,维持轴突正常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OPCs的生长发育受多种信号分子及通路的影响,其中经典Wnt信号通路与OPCs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路中相关分子的变化导致该通路的活化均会影响OPCs的发育,进而影响髓鞘的形成与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