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LIGHT对利什曼原虫(L.major)感染模型中CD4+T细胞亚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LIGHT KO和野生型(WT)小鼠,经小鼠脚掌注射L.major建立感染模型。从感染第2周至24周连续观察被感染脚掌的病损程度,并测定感染24周小鼠体内寄生虫载量。其次,取感染第7天小鼠引流淋巴结(d LN)细胞,运用3H-Td R掺入方法检测T细胞体外刺激的增殖情况,并且利用ELSIA检测体外刺激后d LN细胞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第7天小鼠脾脏和d LN中Treg水平。结果 LIGHT KO小鼠被感染脚掌和d LN的寄生虫载量均显著高于WT对照小鼠。感染早期LIGHTKO小鼠d LN中T细胞增殖水平,以及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WT对照小鼠。感染早期LIGHT KO小鼠中脾脏和d LN中的Treg细胞百分率相对WT小鼠均显著升高。结论 LIGHT可能通过抑制Treg细胞的产生,促进Th1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强小鼠抗L.major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调节性T细胞(Tr)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的比例变化及细胞因子表达,初步探讨Tr在该疾病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MHV-3感染BALB/cJ小鼠诱导暴发型肝炎,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学改变,分离感染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脾脏以及肝脏中的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Tr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结果 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全部在3~6d内死亡,血清ALT、AST水平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HE染色显示肝脏组织炎症及坏死程度逐渐加重,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小鼠肝脏中的Tr的比例明显升高.同时肝脏Tr分泌细胞因子1L-10的比例以及肝脏组织IL-10的mRN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Tr在肝脏中的比例和功能显著升高,这种代偿性升高提示Tr可能发挥调节机体过度免疫反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LIGHT( TNFSF14)的两个主要受体:HVEM和LTβR,均为TNFR超家族成员.LIGHT-HVEM途径是重要的T细胞共刺激信号途径,而LIGHT-LTβR在改变树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HVEM还可与两个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成员即抑制T细胞活化的BTLA和CD160相互作用,HVEM在刺激和抑制信号之间充当一种分子开关.人和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显示LIGHT-LTβR/HVEM途径在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发生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在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干预治疗中,LIGHT是一种良好的潜在靶标.本文就LIGHT-LTβR/HVEM途径在免疫相关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D38蛋白在脂多糖联合D-氨基半乳糖(LPS/D-GalN)所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WT)和CD38基因敲除小鼠(CD38 KO)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早期组和模型晚期组。在造模后2 h和6 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在LPS/D-GalN诱导的模型小鼠中,与WT小鼠相比,CD38 KO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肝脏组织出血严重,肝实质细胞空泡变形明显增多,肝细胞死亡显著增加。结论 CD38蛋白通过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肝细胞死亡,减轻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小鼠,建立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TNFSF14在Ⅰ型糖尿病病理发生的作用。方法:以5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于野生型(WT)和TNFSF14缺陷(TNFSF14 KO)小鼠体内,连续注射5 d,并在最后一次注射的当天开始测量血糖,根据情况每周测量2~3次;在指定的时间点处死小鼠,收集胰腺组织、脾脏和胰腺淋巴结。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胰腺淋巴结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结果:连续5 d注射STZ后,WT组小鼠的血糖随即急剧上升,23 d后所有小鼠均超过了正常水平,而TNFSF14 KO小鼠的血糖值相对稳定,23 d后仍有80%的小鼠维持在正常血糖水平。HE染色显示,与WT小鼠相比,TNFSF14 KO小鼠的胰岛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胰岛相对完整。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WT组小鼠相比,TNFSF14 KO小鼠脾脏和胰腺淋巴结淋巴细胞中的CD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蛋白14(TNFSF14)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s-AKI)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野生型(WT)和LIGHT敲除(LIGHT~(-/-))C57BL/6小鼠,分为WT小鼠生理盐水组、 WT小鼠顺铂组、 LIGHT~(-/-)小鼠生理盐水组和LIGHT~(-/-)小鼠顺铂组。其中顺铂组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200μL),生理盐水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72 h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同时收集肾脏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 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肾组织中LIGHT、肾损伤分子1(KI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组织中LIGHT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LIGHT、Bcl2、 BAX、细胞色素C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处理的WT小鼠相比,顺铂处理WT小鼠肾组织LIGHT表达明显升高。与顺铂处理的WT小鼠相比, LIGHT ~(-/-)小鼠顺铂诱导的肾损伤更为严重BUN、 Scr升高和肾脏组织损伤更严重;且肾组织IL-6、 MCP-1和TNF-α的mRNA以及BAX、细胞色素C的蛋白水平增加, Bcl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LIGHT在Cis-AKI中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LIGH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志芳  郝飞 《免疫学杂志》2006,22(Z1):55-59
LIGHT是新近发现的TNF超家族的成员,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NK细胞和未成熟的DC上.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受体LTβR、HVEM以及DcR3而发挥其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包括阻断HVEM依赖的HSV1感染、诱导和调节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生等,在淋巴器官的发生、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和抗病毒免疫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LIGH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肝脏特异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敲除小鼠研究沙棘多糖减轻脓毒症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WT组、WT+脓毒症组、WT+脓毒症+沙棘多糖组,将肝脏特异性PPARγ敲除(KO)小鼠随机分为PPARγ-KO组、PPARγ-KO+脓毒症组、PPARγ-KO+脓毒症+沙棘多糖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模型,给予沙棘多糖灌胃干预。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肝酶、肝脏病理改变、PPARγ表达、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WT+脓毒症组小鼠出现了肝损伤的病理改变,肝脏中PPARγ、Bcl-2的表达水平低于WT组,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脏中细胞凋亡率、NF-κB、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含量均高于WT组;WT+脓毒症+沙棘多糖组小鼠肝损伤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脏中PPARγ、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WT+脓毒症组,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脏中细胞凋亡率、NF-κB、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含量均低于W...  相似文献   

9.
不同临床类型小鼠肝炎模型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型鼠肝炎病毒(MHV-3)感染不同品系小鼠所致不同临床疾病类型小鼠肝炎模型后体内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Balb/cJ和A/J小鼠各8只,腹腔注射100 pfu 3型鼠肝炎病毒(MHV-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后0、24、48、72 h外周血、脾细胞悬液以及肝脏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 CD4 CD8-、CD3 CD4-CD8 及CD3 CD4-CD8-T(DN T) 细胞的细胞数及各自在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率.结果 Balb/cJ小鼠于感染后24 h外周血、脾脏以及肝脏T淋巴细胞中DN T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直至小鼠3 d后全部死亡,CD3 CD4 CD8-和CD3 CD4-CD8 T淋巴细胞比率相应下降;A/J小鼠感染后24~96 h外周血和脾脏T细胞各亚群变化不明显.结论 两种不同品系小鼠感染MHV-3 后的不同转归及DN T 细胞比率的不同改变提示DN T 细胞可能在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1 KO(knock out)对约氏疟原虫P.y17XL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感染约氏疟原虫P.y17XL后,比较WT和PD-1 KO小鼠的存活率及其体内的原虫血症;然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能否诱导WT小鼠巨噬细胞、DC、中性粒细胞和活化的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最后比较感染约氏疟原虫P.y17XL的WT和PD-1 KO小鼠的脾脏CD4+T细胞功能以及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与WT小鼠相比,PD-1 KO小鼠的疟原虫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而且存活率也明显高于感染的WT小鼠;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能诱导WT小鼠巨噬细胞、DC、中性粒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虽然WT和PD-1 KO小鼠的脾脏CD4+T细胞功能没有显著差别,但是PD-1 KO小鼠的血清总IgG水平在感染后第6、8天显著高于WT小鼠。结论 PD-1 KO后能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增强其清除红内期疟原虫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D-1 KO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CD258(LIGHT)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14),能够与其功能性受体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结合,在体内、体外均可发挥明显的抗肿瘤效应。CD258介导的信号通路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表现出复杂的促凋亡机制,并且在不同的肿瘤细胞系中表现出促进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CD258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现对CD258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机制和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mfg12反义质粒对暴发型肝炎小鼠体内mfg12表达的改变,以及对小鼠暴发型肝炎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体内基因转移系统,分别于感染前1d和当天尾静脉高压注射LacZ质粒,第1天收集小鼠肝脏标本,并做X-gal染色观察质粒在肝脏的转染效率;用同样的方法将mfg12反义质粒转入MHV-3感染的Balb/cJ小鼠肝脏,对照组用空载体代替。观察两组动物生存率,并于感染后第2天收集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mfg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尾静脉高压注射可以使得目的基因在小鼠肝脏达到20%的转染效率。基因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第2天mfg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MHV-3感染后,对照组小鼠3d内全部死亡。而基因治疗组33%的小鼠存活10d以上。显微镜观察基因治疗组小鼠肝组织坏死轻微,而对照组肝组织有大片坏死。结论mfg12反义质粒可以明显抑制mfg12基因的表达,并且显著提高暴发型肝炎小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D226基因敲除(KO)对小鼠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和CD226KO小鼠随机分为非辐照组和辐照组,非辐照组不经过任何处理,辐照组接受8 Gy ~(60)Co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损伤模型。观察小鼠存活和体质量改变情况, HE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变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肝和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12p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水平。结果与辐照WT小鼠相比,辐照后的CD226KO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存活率下降; CD226KO小鼠肝脏损伤加重,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下降显著, iNOS、 IL-1β、 IL-6、 IL-12p40、 TNF-α、 MCP-1 mRNA水平显著升高;但CD226KO小鼠结肠炎症减轻,炎症因子mRNA水平降低。结论 CD226缺失降低辐照小鼠存活率,与肝损伤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IL-17B在小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 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雄鼠(n=18)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李斯特菌感染组(野生型, WT), 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 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无菌PBS, WT组小鼠和IL-17B缺陷(IL-17B-/-)雄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9115, 每只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感染48 h后处死小鼠, 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 以涂板计数法检测脾脏和肝脏中的细菌定植量;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或脾脏中IL-1β、IL-6、IL-12p40、TNF-α、IFN-γ、iNOS的水平, qRT-PCR检测IL-17B、IL-17RB的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 IL-17B-/-小鼠脾脏荷菌量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 C57BL/6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脾脏中IL-17B和IL-17RB表达水平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CXCL16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引发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J CXCL16基因缺失(C16 KO)小鼠,以及相同年龄及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采用STZ诱导的方式,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CXCL16基因缺失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在糖尿病病变方面,与STZ处理的WT小鼠相比,STZ诱导C16 KO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并且其葡萄糖耐受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在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病变方面,STZ处理后,C16 KO糖尿病小鼠的尿蛋白量显著低于WT糖尿病小鼠,此外,C16 KO糖尿病小鼠的肾小球损伤也明显低于WT糖尿病小鼠。与此同时,与WT糖尿病小鼠相比,C16 KO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Lox-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此外,在STZ处理后,C16 KO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炎症因子TNF-α 和IL-6以及黏附因子ICAM-1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WT糖尿病小鼠。结论: CXCL16基因缺失能显著抑制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敲除(KO)小鼠止血带休克(TS)后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ACE/AngⅡ)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变化,探讨ACE2在休克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双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缺血2 h、松带后再灌注4 h复制TS模型。将雄性6月龄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相同背景的ACE2 KO小鼠各12只分为4组,即WT组、WT+TS组、KO组和KO+TS组,每组6只。Western blotting测肾组织ACE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肾组织AngⅡ表达;利用化学比色方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含量。结果: 与WT小鼠相比,WT+TS小鼠肾组织ACE/AngⅡ表达明显增加,出现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功能改变;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肾组织ACE/AngⅡ表达增加,但未见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功能变化;与WT+TS小鼠相比,KO+TS小鼠肾ACE/AngⅡ表达进一步增加,肾组织氧化应激和肾功能损伤明显加重。结论: ACE2基因缺失可能通过增加ACE/AngⅡ表达加重止血带休克肾的氧化应激损伤,针对ACE2靶f点的药物有可能成为防治止血带休克时急性肾损伤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β受体(lymphotoxinβreceptor,LTβR)在狼疮性肾炎病理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雌性的MRL/lpr小鼠作为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处理组、Human-Ig处理组和LTβR-Ig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μl),Human-Ig(100μg/只,100μl)和LTβR-Ig(100μg/只,100μl),每周1次,连续8周。同周龄和性别的C57BL/6小鼠为狼疮性肾炎模型小鼠的正常对照,每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100μl),连续8周。Human-Ig和LTβR-Ig处理组小鼠在首次处理后第2、4、6、8周称体质量。最后一次处理1周后,处死以上4组小鼠,收集肾组织。qRTPCR,IHC和Western blot比较C57BL/6小鼠和MRL/lpr小鼠肾组织中LTβR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HE染色肾组织,qRT-PCR检测肾组织中LTβR、IL-6、MCP-1、TNF-α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化情况,以C57BL/6小鼠肾组织作为正常对照,比较Human-Ig处理组和LTβR-Ig处理组小鼠(MRL/lpr小鼠)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57BL/6小鼠相比,MRL/lpr小鼠肾组织中LTβR表达显著升高;与Human-Ig处理组相比,用LTβR阻断肽(LTβRIg)处理的MRL/lpr小鼠肾组织受损明显减轻,肾组织中炎症相关分子IL-6、MCP-1和TNF-α等的表达显著下降,NF-κB的活化明显下调。结论 LTβR可能通过促进狼疮性肾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在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3与其配体(CXCL9/Mig,CXCL10/IP-10)在小鼠暴发性肝炎淋巴细胞迁移和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J小鼠腹腔注射100 PFU 3型鼠肝炎病毒(MHV-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MHV-3后的BALB/cJ小鼠肝脏、脾脏和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数量以及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3的表达频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MHV-3后的BALB/cJ小鼠肝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 mRNA的表达水平.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评估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及CXCL10对脾脏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肝脏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及CXCR3的表达频率均显著增加,然而在脾脏和外周血均显著减少.实时定量PCR检测证实,感染MHV-3 48 h后,肝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 mRNA的表达比感染前分别上升了15.6和98.8倍.体外Transwell试验表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及重组CXCL10/IP-10蛋白对脾脏T细胞和NK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并且这种趋化作用能被抗-CXCL10抗体显著阻断.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3与其配体(CXCL9和CXCL10),尤其是CXCL10的相互作用在小鼠暴发性肝炎肝内淋巴细胞的募集及随后的坏死性炎症和急性肝衰竭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XCR3 and its ligands in the migration of lymphocytes and acute hepatic failure. Methods BALB/cJ mice (6-8 weeks, femal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100 PFU mouse hepatitis virus-3(MHV-3). The proportions and numbers of T cells and NK cells in liver, spleen, and blood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CXCR3 in T cells, and NK cells post MHV-3 infection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hepatic mRNA level of the CXCR3-associated chemokines(CXCL9 and CXCL10)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 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hemotactic effect of MHV-3-infected hepatocytes and CXCL10 on the splenic lymphocytes. Results Following MHV-3 infection, the number of hepatic NK cells and T cells and the frequencies of hepatic NK cells and T cells expressing CXCR3 increased markedly; however, in the spleen and peripheral blood, they bo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over, the hepatic mRNAs levels of CXCL9 and CXCL10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post infection. The 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MHV-3-infected hepatocytes have the capacity to attract and recruit the splenic NK cells and T cells, and CXCL10 plays a key role in lymphocyte mobilization from the spleen. Conclus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CXCR3 and its ligands (CXCL9 and CXCL10),especially CXCL10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ecruitment of intrahepatic lymphocytes and subsequent necroinflammation and acute hepatic failure in MHV-3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LIGHT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新成员,可由T细胞、树突状细胞、NKT等多种细胞产生,主要通过与LTβR(TNFRSF3)和HVEM(TNFRSF14)2种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现已证实,LIGHT及其信号通路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以及肺纤维化。因此,LIGHT极有可能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就LIGHT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化锂是否可以改善脆性X染色体智力低下基因1(FMR1)敲除小鼠的旷场异常行为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各90只,按随机数字法各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氯化锂30、60、90、120、200 mg/kg组共6组,每组15只.氯化锂组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氯化锂.观察对照组和氯化锂组KO与WT小鼠总运动长度、总跨格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以及中央区进入次数等旷场实验行为的差异.采用免疫印迹观察氯化锂对KO与WT小鼠海马和皮层的糖原合酶激酶(GSK)3β和磷酸化(P)-GSK3β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中KO小鼠的总运动长度、总跨格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均比WT小鼠多(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氯化锂5个剂量组KO小鼠旷场实验总运动长度、总跨格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均有明显减少(均P<0.05);而WT小鼠用药后总运动长度和中央区活动时间在氯化锂90、120、200 mg/kg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跨格次数在氯化锂达到200 mg/kg剂量时才较对照组减少[(75.73±5.12)次比(125.73±9.24)次,P<0.05],中央区进入次数则在氯化锂5个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KO小鼠皮层和海马的GSK3β表达量与WT小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表达量比WT小鼠少(均P<0.05).氯化锂组KO小鼠皮层和海马GSK3β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皮层P-GSK3β的表达在氯化锂120、200 mg/kg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海马P-GSK3β的表达在氯化锂30 ~ 200 mg/kg 5个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氯化锂组WT小鼠皮层和海马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相同剂量氯化锂的KO小鼠皮层和海马P-GSK3β表达比WT小鼠少(均P<0.05),而GSK3β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化锂可以改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旷场异常行为,其机制与氯化锂导致的P-GSK3β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