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支架植入和球囊扩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7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3例球囊扩张术,其中有3例支架植入患者后期行搭桥术,其余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AOS介入治疗起重要保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l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将他们根据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和护理总满意度(95.83%)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1.25%,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据大量病例观察,每年约有10万例下肢缺血者接受血管重建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ASO正逐步向微创手术—经皮血管腔内手术治疗的方向发展,这为ASO患者提供了多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1]。我院血管外科2004年3月—2006年2月对5例ASO…  相似文献   

6.
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E1(PGE1)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动脉狭窄程度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结果 XFZY组显效率为82.9%,对照组为54.8%(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有改善,XFZY组较治疗前可明显提高ABI(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注射液合用能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增加组织灌流量。  相似文献   

7.
闫颖  王倩 《陕西中医》2011,32(2):234-235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症累及周围血管的局部表现。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具有病程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特点。本病早期表现为皮肤发冷,肢体疼痛,有酸、麻、胀、木、冷等感觉,间歇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6例,根据就诊时间差异性将46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引导,实验组加行临床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疼痛评分(1.75±1.06)分低于对照组(2.53±1.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91.3%高于对照组6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能够有效改善疼痛指标,同时提升临床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可行。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iose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的疾病.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1],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的腔内治疗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治疗达到与外科手术相近的结果.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3月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属于中医的"脱疽"和"脉痹"范畴,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遵循活血化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合以温阳益气、化痰祛湿之法予以辨证治疗,再结合体质,加强辨证调护以防加重的原则,常选用当归四逆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该病而常获捷效。  相似文献   

11.
张建平主任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主要为外感风寒,寒凝血瘀,脾肾阳虚,病机为虚实夹杂,以邪风和瘀血为标,脾肾阳虚为本。治则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疗方法为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养阴补血、温阳通络。将归经理论作为治疗的基本理论,运用引经药、虫类药及风药,妙用神曲、三七粉,神曲,淫羊藿。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常见病 ,其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肢体远端的溃疡或坏疽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11月共对 3 7例 ( 4 3条下肢 )患者施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期间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7例中 ,男 2 6例 ,女 11例 ;年龄 53~ 87岁。按Fontaine分类法临床分期 :Ⅱ期 9例 ,Ⅲ期 17例 ,Ⅳ期 11例。合并高血压Ⅱ~Ⅲ期 2 3例 ,糖尿病 6例。有脑梗死史 8例 ,冠心病史 17例 ,有长期吸烟史 17例。2 术前准备2 1 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脉饮、纤溶酶、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复脉饮、纤溶酶、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纤溶酶、前列地尔加安慰剂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踝肱指数、行走距离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踝肱指数、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脉饮、纤溶酶、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以下肢大中动脉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肢体缺血综合征,以患肢末端发冷、麻木及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有坏死感染。2004年8月-2006年7月,本院应用血栓通、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等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内服(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下肢AS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ABI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药内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加介入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下肢ASO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ABI,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人,每日服用氯吡格雷;实验组90人,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水煎服;均在超声动态监测下调整药物剂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WD、PWD、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MWD、PWD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感、麻木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感、麻木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超声动态监测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Criqui等[1]统计65岁以上的男性约10%患有LEAOD,而75岁以上则有20%的发病率;北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25%患有慢性下肢缺血[2]。LEAO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严重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50%以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25%以上合并有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在下肢缺血的治疗中,不仅要注重肢体血管的重建,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接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2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与对照组患者的84.3%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率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展开治疗效果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