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oline-rich protein 11,PRR1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测定51例人肝内胆管细胞癌和42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PRR1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PRR11蛋白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等)的关系,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有29例PRR11蛋白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6.9%,远高于其在正常肝内胆管组织(4.8%)中的表达(P<0.05)。χ2检验分析:PRR11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门脉是否受侵、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脏器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有无肝炎无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RR1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PRR11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PRR11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微弱表达或不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侵袭及转移的过程,PRR11蛋白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MR2在肝外胆管细胞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验检测 EMR2 在E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MR2表达与E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MR2表达在EHC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以及对EHCC患者预后造成危险的因素。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测定EMR2在EHCC细胞系(QBC939、SK-CHA-1、KMBC)和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pic中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检验细胞敲低和过表达的效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MR2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中的表达变化。细胞侵袭、增殖、迁移能力分别用Transwell侵袭实验、CCK-8实验、细胞划痕及Tranwell迁移实验检测。结果:IHC结果显示,EMR2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EHCC组织,EMR2的表达与EHCC分化程度有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MR2的表达与EHCC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EMR2表达和EHCC分化程度是影响E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确定了以EMR2高表达细胞株QBC939和低表达细胞株KMBC作为后续实验对象,并且验证了转染效率。EMR2在EHCC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成正比,与E-cadherin蛋白水平成反比。结论:EMR2表达与EHCC分化程度、预后有相关性,EMR2表达和分化程度是独立影响EHCC预后的因素。EMR2高表达能够促使EH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增加,其机制可能与EMT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DKK-1、DKK-2和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KK-1、DKK-2和GPC3蛋白在10例正常肝、12例肝硬化、57例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DKK-1和DKK-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染色率分别为59.65%(34/57)和57.89%(33/57);GPC3只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其阳性染色率为47.37%(27/57),而在正常肝、肝硬化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DKK-1与DKK-2阳性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χ2=0.570, P=0.000),DKK-2与GPC3阳性染色之间也存在相关性(χ2=0.272, P=0.041).统计分析DKK-1、DKK-2及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染色与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静脉浸润以及是否伴随肝硬化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清AFP水平与GPC3表达呈正相关(P=0.007),HBsAg与DKK-1表达呈正相关(P=0.037),DKK-1阳性染色与肝细胞癌组织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4),与其他参数则无相关性.结论: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的阳性染色率为47.37%,GPC3染色阴性的肝细胞癌组织中DKK-1和DKK-2双阳性染色率为40.00%,而GPC3(+)联合DKK-1(+)/DKK-2(+)/GPC3(-)可将肝细胞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检出率提高至68.42 %(39/57),降低肝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A(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A,HLA-DRA)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3对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HLA-DR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HLA-DRA表达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对不同HLA-DRA表达水平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进行比较,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HCC患者术后OS和RFS的影响因素。结果HCC组织中HLA-DRA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9.19%vs 72.89%,χ2=62.927,P<0.001)。HLA-DRA表达水平高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400μg/L、伴有肝硬化、BCLC B/C分期、无包膜/包膜不完整以及微血管侵犯有关(均P<0.05)。HL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PTX3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8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PTX3水平差异,分析不同病理特征患者PTX3水平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对肝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Ⅰ期组血清PTX3水平高于Ⅱ期组及Ⅲ期组(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P<0.05);此外,合并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高于无HBV感染的患者(P<0.05)。血清PTX3水平肝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PTX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肝癌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鉴别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肿瘤9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测肝内胆管走行以及门静脉有无癌栓、腹腔有无积液和淋巴结肿大等,形态、大小、位置、内部及边缘回声,肿瘤的边界及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以及肿块及周边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血流、肝动脉血流改变等特征.结果 肝细胞肝癌共7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阻力指数大于0.75,肝动脉供血为主,肿块内部血供丰富;肝胆管细胞癌21例,诊断准确率为76%,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血供不丰富,肿块无明显边界,肝内不规则的不均匀低回声区,无包膜.肝细胞癌患者超声诊断率高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肝胆管细胞癌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癌组,而肝胆管细胞癌组合并结石以及化脓性感染的比例高于肝细胞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对已确诊的64例HCC、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11例肝转移性腺癌(MAC)、6例局灶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细胞腺瘤(HA)及28例癌旁肝组织进行GPC3、Hep-Par-1抗体标记,检测2种抗体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在HCC中表达率为91%(58/64),其中75%(48/64)为强阳性(+++),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Par-1在HCC中表达率为81%(52/64),在FNH、HA及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率均为100%,在MAC中表达率为9%(1/11),在其余组织中无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C3和Hep-Par-1对HCC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GPC3可取代Hep-Par-1成为HCC诊断的一线抗体。 相似文献
9.
10.
11.
研究线粒体铰链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对线粒体铰链蛋白与肝癌的恶性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方法:80例HCC、80例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线粒体铰链蛋白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HCC组织中的线粒体铰链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铰链蛋白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理学分级、术前AF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癌栓、有无包膜以及TNM分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铰链蛋白的表达与HCC的一些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提示线粒体铰链蛋白可能是反映H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和外周血GPC3 mRNA及其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例肝癌组织标本中GPC3的表达情况。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GPC3诊断HCC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诊断评估指标,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GPC3。进一步纳入19篇文献(其中血清GPC3蛋白16篇,外周血GPC3 mRNA 5篇)评价外周血中GPC3分子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单独血清GPC3蛋白诊断HCC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95%CI:0.60~0.64)、0.67(95%CI:0.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酮醇酶样基因1(tktl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转酮醇酶基因家族各成员(tkt、tktl1、tktl2)mRNA在42例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tktl1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kt和tktl2的阳性表达率 (P<0.05).tktl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 tkt和tktl2阳性表达率在肝癌及癌旁组织间无明显差异(P>0.05). HCC中tktl1的高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静脉癌栓,CLIP评分有关 (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内及淋巴转移、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tktl1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影响肝癌的分化、转移及患者预后,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 (intm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起源于肝段胆管一直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或源于Ⅱ级以上肝内胆管上皮,也称为胆管癌之肝内型[1].日本肝癌研究会将IHCc病理特点分为肿块型(mass-forrming)、管周浸润型(periductalinfiltrating)、管内生长型(intmductal-growing)和混合型.肿块型最为多见,恶性程度也最高[2].IHCC发生率较肝细胞癌低,但预后却差很多.治疗虽然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效果却不理想,手术切除的范围也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tktl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酮醇酶样基因1(tktl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转酮醇酶基因家族各成员(tkt、tktl1、tktl2)mRNA在42例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tkt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kt和tktl2的阳性表达率(P〈0.05)。tktl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tkt和tktl2阳性表达率在肝癌及癌旁组织间无明显差异(P〉0.05)。 HCC中tktl1的高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静脉癌栓,CLIP评分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内及淋巴转移、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tktl1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影响肝癌的分化、转移及患者预后,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RACGAP1在肝细胞肝癌(LIH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CGAP1在LIH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RACGAP1在LIHC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RACGAP1 mRNA在LIHC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GEPIA数据库分析RACGAP1在LIHC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LIHC组织中RACGAP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P<0.05);LIHC组织中RACGAP1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是否肝硬化、AFP水平、肿瘤位置无关(P>0.05)。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ACGAP1 mRNA表达与LIHC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5)。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LIHC中RACGAP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RACGAP1在LIHC中呈现高表达,与LIH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相关,可以作为LIHC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60%的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需要放疗。腹部肿瘤占全身所有肿瘤的55%以上,其中尤以胃癌、肝癌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前1、2位。由于放疗设备的进步、放射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试验的证实,目前,放疗在腹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显示出作用,作为术后辅助放疗减少复发率,或对不能手术切除患者延长其生存期,或缓解患者的症状。放疗是腹部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已得到临床肿瘤学家的认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肝癌放疗领域具有优势,其泌尿系统肿瘤也有不少新内容,胃癌的放疗也积累许多经验。中山医院放疗科依托综合性医院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这些肿瘤的放疗经验。以前的放疗主要是肿瘤专科医院的特长,但随着综合性医院放疗的发展,综合性医院的肿瘤病种主要集中在胸腹部,故本专题对综合性医院放疗科和肿瘤外科医生认识腹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篇幅有限,如读者感兴趣,可以参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新近出版的《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 相似文献
19.
20.
摘 要:[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3)解旋酶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组织内表达情况,及与同期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前期实验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2E12作为一抗,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0例HCV相关肝癌组织和30例HBV相关肝癌组织(对照组)中HCV NS3解旋酶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同期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V肝癌组HCV NS3解旋酶的阳性表达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8/30)(P<0.05)。HCV NS3解旋酶的表达与HCV肝癌患者年龄、性别、基因亚型、AST、ALT、GGT均无关(P>0.05),与HCV-RNA定量相关,HCV-RNA定量>1000IU/ml组HCV NS3解旋酶阳性率显著高于HCV-RNA定量≤1000IU/ml组(100% vs 56.3%,P<0.05)。[结论] HCV NS3解旋酶在HCV相关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HCV-RNA定量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