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康复疗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医肺康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医"整体观念"与"阴阳理论"为基础,是针对肺部疾病的中医康复疗法的整合,具有成本低廉、实施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对肺部疾病患者制订积极科学的中医肺康复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阴阳平衡是机体的健康状态,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本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中医从"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从"辨证论治"来治疗疾病。"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医对人自身内部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整体、人与社会环境整体平衡的思维;"辨证论治"则体现了中医对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平衡失调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治疗疾病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阳平衡的思路和手段,因此,阴阳平衡是中医把握疾病的思维核心。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阴阳学说与免疫的相关性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分析了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阴阳属性;认为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为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均与免疫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时所用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包括免疫调节疗法等。  相似文献   

4.
余茂强  童晓云 《河南中医》2015,35(2):315-317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时调理肝肾阴阳法贯穿始终,常结合现代药理,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针对疾病的具体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综合治疗,标本兼顾,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有效,能延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中医的上述优势,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元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预防疾病复发的一套高效治疗方案。儿科疾病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传变迅速等特点,加之服药困难,使得"多元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优势更加突出。现结合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小儿高热病案一例,介绍老师对"多元疗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通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应自然变化,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岭南无痛蜂疗法是针灸的一种,通过蜂针螯刺穴位,发挥蜂针、穴位、蜂毒的三重功效,以此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做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无痛蜂疗法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以及养生保健。相信随着对岭南中医无痛蜂疗法的深入研究,这一神奇疗法将在"治未病"领域发挥更为宽广,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20-21
目的:依照中医阴阳消长的基本的理论,与月经周期中的月节律性进行结合,制定出中医周期疗法,对该法在黄体中的不健性月经失调情况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因为黄体不健性导致月经失调的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2例。中药组使用中医周期疗法,予以滋阴补肾,方用左归二到加减。经间期同时用赤芍、柴胡、丹参、理气活血通络。西药组,使用常规西药的周期疗法。结果:中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中医周期疗法中,需要顺应月经中的月节律,达到调节阴阳的作用,同时对黄体中的不健性月经失调,从整体调整,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治疗目的,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刺疗法的延伸和发展,其持久的刺激作用可调节全身的机能状态,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实现从整体协调、统一人体自身与环境的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整体性;穴位埋线治疗时,疾病与患者、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对应关系影响相应的选穴规律、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是穴位埋线疗法的具体中医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阳学说在现代康复医学性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医阴阳学说基本理论来阐释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相关内容,描述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在治疗方法上的相似性,以分析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在理论上进行结合的可能性。结果:阴阳学说是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指导临床实践。结论:康复医学的许多内容可以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进行深入地归纳和总结,从而促进康复医学内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医学与易学相关理论治疗疑难病证举隅长沙市一医院中医科(410005)朱森林主题词眼疾病/中医药疗法,脾虚/中医药疗法,腹痛/中医药疗法平衡守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医学与易学的重要思想。常即中和,气血运行合于大自然的变化,阴阳不失于偏...  相似文献   

11.
崔晓萍  陈蕊  张勤  李明霞 《陕西中医》2010,31(2):198-199
卵巢早衰前期多有一个渐进过程,根据中医"阴阳学说"、"肾主生殖"、子宫"藏泻理论",制定出"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方案,以达到"平衡阴阳"、调整周期、恢复月经、提高卵巢储备能力之目的,以此治疗卵巢早衰前期卵巢储备能力低下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衡,而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总则。儿童多动症,是儿科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作者在对中医阴阳理论及多动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肝-肾-脑轴"病机假说,同时指出"心-肝-肾-脑轴"的物质基础是精血,为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通过调和阴阳使"阴阳自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目标。认为阴阳失调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在于DNA甲基化的失控(包括异常的高甲基化与低甲基化)。从中医阴阳的"自和"角度出发,调节疾病异常的高甲基化基因与异常的低甲基化基因,使其恢复正常,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提出在进行中药干预疾病异常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相关研究时,不仅要关注其去甲基化效应,同时还应关注其促甲基化作用,即中药的双向甲基化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阴阳的概念是中医的主要概念,中医治病分清阴阳是关键。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善用阴阳辨证思维、遵循阴阳调和之理,辨清病位及疾病的本质,合理取穴,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胡臻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深入研究中医升阳学说,实践并总结出一套中医气化疗法,主张临床辨证疾病的阳化、阴化太过与不及,并结合气机的升降出入逆乱,治疗多种内科疾病。现将其运用气化疗法治疗下焦病证的经验介绍如下。1气化疗法理论来源气的变化,称为气化[1]。气化理论学说始于《黄帝内经》,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诸候》中提出"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3]。故气化的含义包括津液化为尿液,  相似文献   

16.
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其辨证当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补益是其基本治则,并从中医的中药、情志、艾灸及其他疗法方面总结了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7.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最易患的疾病,身体有"火"是引起口腔溃疡的重要因素。"火"分两种,区别处理按照中医阴阳理论,人体健康有赖于体内阴阳平衡。火属阳,"上火"分为两种:阳盛所导致的实火和阴虚所导致的虚火。具体在口腔溃疡上,中医也将其分为虚实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微创治疗的具体体现,常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是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还是西医的手术、康复疗法,都注重恢复筋骨平衡的关系。本文以"筋骨并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西医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上对该理论的运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医治疗一例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并说明中医治疗疾病以纠正阴阳失衡为总纲,逐渐促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当肢体末端处于下垂位或受热时,肢端阵发性肿胀、皮温升高、皮色潮红,并伴随剧烈灼热样疼痛为特征,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反复发作,发作期患者痛苦较甚,现阶段并无针对此种疾病特效药物。在中医辨证基础下,采用针灸与刺络放血综合疗法,笔者治疗1例红斑性肢痛症患者,效果较佳,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