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帮助大学生尽早摆脱失恋的阴影,促进其健康成长,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人的认知态度以及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失恋后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状况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及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医学类、理学类、文学类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使用《2015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682份,回收有效问卷1582份。结果大学生存在至少1种危害健康行为的比例为99.6%,存在至少1种促进健康行为的比例为77.5%,健康素养合格率为34.1%;具有不同促进健康行为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素养得分与促进健康行为聚集无相关关系(P> 0.05),健康素养得分与危害健康行为聚集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聚集情况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自感健康状况、健康素养;女性、健康素养是危害健康行为的保护因素,高年级、自感健康状况差是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危害健康行为,且具备健康素养的合格率较低,健康素养与危害健康行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使其以健康行为取代危险行为,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耐受性。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的改变。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完全从医行为、采纳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不完全从医行为及危险行为明显降低。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行为干预,有利于治疗护理的进行和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浅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许多是在儿童时期就播下不良的种子。本文列举了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即:儿童行为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心童心理或情绪因素引起的身体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儿童心理情绪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并提出了相应的健康教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健康行为能够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而不良行为则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是产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原因[1~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后期,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对他们的健康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可以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及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学院的医学、理科、文科等专业3个年级共992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用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大学)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每天吃早餐率73.2%,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仅占27.6%,86.8%的学生感到孤独,想过自杀的学生占17.5%,吸烟率为27.3%,饮酒率为54.6%,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7.8%,12.7%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结论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倡导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认识,完善措施,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3年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校园,  相似文献   

8.
刘宾香 《安徽医学》2012,33(8):1080-108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以集中授课和一对一指导为主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教育前后评估患者心理行为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不良的心理行为明显改善(P0.01)。结论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患者对糖尿病认识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区和盲区,从而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行为,正确对待疾病,提高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于2000年9月—2001年3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4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为54岁,50岁以上者占86.3%,现就其心理行为及心理护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了解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行为现状与特点,为优化网络健康信息传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对北京市1 016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频率、动机、内容、渠道等方面调研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行为现状及行为间相关性。结果/结论 大学生健康信息获取动机与渠道选择、内容与渠道选择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即大学生根据自身内容需求和所面临的健康风险情境选择不同渠道,其专业、信息获取动机及健康意识影响信息获取频率,建议各类网络媒体根据自身媒介特性为大学生提供契合需求的健康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29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t检验、皮尔逊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AHRBI各因子与PDQ-4+的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48,P〈0.05)。(2)偏执型、分裂性、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抑郁型等人格障碍阳性大学生组的健康危险行为[(1.57±0.44)分,(1.63±0.52)分,(1.54±0.40)分,(1.78±0.73)分,(1.54±0.41)分,(1.62±0.41)分,(1.61±0.41)分,(1.54±0.37)分]均高于相应阴性组[(1.37±0.24)分,(1.38±0.26)分,(1.37±0.26)分,(1.38±0.25)分,(1.37±0.25)分,(1.35±0.22)分,(1.35±0.21)分,(1.38±0.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格障碍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健康危险行为具有不同的人格障碍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2%;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1.7%,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21.7%、13.9%和15.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5%,其中3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14.7%、22.6%和7.3%;睡眠时间短、缺乏运动、吃早餐频率低、偏食、吸烟和饮酒频率高行为均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报告率较高;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科学有效的问卷调研方法,随机对近400名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着差距,消费结构呈现着多元化特征.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医学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及知晓率现况,为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3月随机选取某高校大学生共638人,参照《2008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对比高校大学生与我国居民对健康行为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差异及高校各年级大学生对健康行为各项内容的知晓率.结果 高校大学生对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的知晓率分别为44.98%、28.68%和60.97%,与我国居民对健康行为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分别为14.97%、6.93%和20.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校大学生对健康行为各项内容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我国居民总体知晓率.高校各年级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各项内容知晓率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通过一系列综合高校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水平,从而利于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5.
闫玉萍  董燕 《实用医技》2007,14(35):4918-4919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面对现代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大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里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里健康已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笔者认为,学习、成才、求职是在校大学生面临的三大人生课题,而求职就业不仅是对他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大考验。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化解求职的心理压力,无论对大学毕业生本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对于其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增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分析。方法:对78例产妇产后患者所采取的妇科;临床访谈、问卷调查、心理状况以及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等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均可以调整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映,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使其情绪稳定,愉快接受治疗。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消除产妇产后患者的不良心理,解除其思想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促进疗效,帮助产妇产后尽快适应角色,完成心理上的转变,有利于产妇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毛有金  张清  崔磊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6-4107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为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评分的方法对1096名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认知状况和饮食行为进行评价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率为50.8%,不良率为49.2%。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37.8%,61.6%,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城市、农村大学生分别占57%,4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结论应加强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正确引导,尤其是男大学生和农村学生,并帮助其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570名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量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行为能够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而不良行为则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是产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原因[1~ 2 ]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处于青春期后期 ,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成熟 ,学业负担重 ,精神压力大 ,对他们的健康行为方式进行分析 ,可以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成都市和重庆市三所大学本科学生共 570名(男生 357名 ,女生 2 1 3名 ) ,平均年龄 (2 1 .55± 1 .42 )岁。二、方法 以日本波多野义郎编制的健康行为方式量表[3]为基础 ,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1—12月新余学院各年级在校学生500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行为。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合格组与不合格组,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所有学生基线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行为不合格的相关因素。结果 500名大学生中,有220名学生口腔卫生健康行为合格,合格率为44.00%。单因素分析中,不合格组男生、大一、农村家庭、刷牙次数<2次/d、未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未使用含氟牙膏、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占比高于合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每月生活费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大一、农村家庭、刷牙次数<2次/d、未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未使用含氟牙膏、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是影响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行为存在较高的不合格率,男生、大一、农村家庭、刷牙次数<2次/d、未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