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β-catenin及TCF/LEF家族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中的表达,分析β-catenin、TCF/LEF家族与肠神经系统发育(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及HD发病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和狭窄段中β-catenin及TCF/LEF家族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19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和狭窄段中β-catenin、TCF1及TCF4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β-catenin、TCF1、TCF4蛋白在44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肠肌间神经丛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在狭窄段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P 0. 001、P 0. 001、P 0.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β-catenin、TCF1及TCF4在各段肠肌间神经丛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LEF1、TCF3蛋白在44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及狭窄段肌间神经丛均阴性。RT-qPCR实验结果表明19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β-catenin m RNA表达量是狭窄段的1. 39倍(P 0. 05),近段切缘TCF1 m RNA表达量是狭窄段的1. 96倍(P 0. 05),近端切缘TCF4 m RNA表达量是狭窄段的1. 62倍(P 0. 05)。结论β-catenin、TCF1及TCF4在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Cajal间质细胞(IC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06年8月~2007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HD的患儿,取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HD组,根据取材位置不同分为狭窄段(又分为短段型和常见型)、移行段和扩张段亚组。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组织GDNF mRNA水平和ICC、Cx43的分布,以肠套叠患儿手术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期间HD组纳入42例,对照组纳入5例。①狭窄段亚组GDNF mRNA表达较扩张段亚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扩张段亚组和对照组GDNF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亚组中短段型较常见型GDNF mRNA表达低(P<0.05)。②ICC在对照组和扩张段亚组主要分布于黏膜下丛和肌间丛,呈现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ICC在狭窄段亚组结肠组织内的分布显著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和扩张段亚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肌间丛的网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异常;移行段亚组结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酒精灌胃诱导急性酒精性肠黏膜损伤模型,探讨TNFα在急性酒精摄入导致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正常组,酒精模型组,TNFα组,抗TNFα-Ig G抗体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肠标本occludin的表达。结果酒精组与对照组比,TNFα明显升高(0.05),同时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0.05);外源性TNFα预处理后,TNFα表达进一步升高,而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下降;TNFα-Ig G抗体可抑制occludin表达量下降。结论酒精诱导大鼠肠黏膜损伤时TNFα过表达,TNFα可能成为治疗酒精诱导的肠黏膜损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A549细胞中SP-B、NFкB、RARα表达情况,探讨感染因素(脂多糖)对SP-B表达及其有关调节因素(RARα)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在此过程中是否有NFкB表达的改变.方法 培养的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处理24 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P-B和RARα在各组A54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共聚焦法检测NFкB在各组A549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SP-B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P<0.05).各实验组胞核内RARα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且呈明显的药物浓度依赖性(P<0.01).而各实验组胞质RARα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1),也呈药物浓度依赖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NFкB部分转位至A549细胞胞核中表达.结论 脂多糖作用后,A549细胞中SP-B的表达减少,且NFκB和RARα在细胞内的分布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中,炎症过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NFκB和RARα可能在此阶段中都参与了SP-B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诱导幼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致幼鼠肠损伤及谷氨酰胺(glutam ine G ln)的保护作用。方法10日龄W istar幼鼠共72只,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内毒素组,C组:内毒素 谷氨酰胺组。以EcoliO55:B5(1m l/kg)、生理盐水(1m l/kg)谷氨酰胺(10m l/kg)腹腔注射,给药后2、6、24h处死动物,留取肠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含量,生化法检测肠组织MDA含量,同时作电镜观测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组TNF-α积分光密度、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以LPS作用后6h达高峰(37247.64±3168.80 vs 6191.02±482.32,P<0.01;7.601±1.144 vs 5.014±0.741,P<0.01)。C组TNF-α、MDA含量较B组明显降低,其中各时间点TNF-α较B组下降,但仍高于A组,P<0.01;24h C组MDA含量较B组下降,P<0.01;但较A组无差异,P>0.05。B组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C组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较B组不同程度减轻。结论LPS可致幼鼠肠损伤,G ln对肠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磷酸化缺陷型维甲酸受体RARα1(RARαS77A)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RT-PCR检测U266 细胞RARα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2)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慢病毒包装,滴度测定及MM细胞转染;(3)CCK-8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0~100 μmol/L)处理或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后U266 细胞的增殖;(4)Western blotting检测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或ATRA处理后U266 细胞增殖相关蛋白Rb和P53的表达。结果: (1)U266为RARα1(+)、RARα2(-)细胞;(2)ATRA明显抑制U266 细胞增殖,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48 h 后U266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抑制率为15.16%±3.84%;(3)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及ATRA处理均可上调U266细胞Rb蛋白表达及下调其P53蛋白表达。结论: 磷酸化缺陷型维甲酸受体RARα1与ATRA均可通过上调Rb及下调P53表达抑制RARα1(+)、RARα2(-)的U266细胞增殖,提示降低维甲酸受体RARα1的磷酸化是ATRA抑制MM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Toll-like receptor 2 monoclonal antibody,TLR2McAb)、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cA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改变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TLR2McAb干预组(C)、TLR4McAb干预组(D)、TLR2McAb+TLR4McAb共同干预组(E),每组10只.A组饮用蒸馏水,B~E组饮用5%DSS水溶液以产生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开始同时,每隔48 h予A、B两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E组小鼠分别予以10μg的TLR2McAb、TLR4McAb、TLR2McAb+TLR4McAb,期间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7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结肠炎症,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7表达;留取盲肠内粪便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进行培养并比较各菌群菌落计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的DAI及HS显著增高(DAI:9.700±2.406 vs 0.500±0.707,P<0.01;HS:16.500±2.991 vs 6.400±3.273,P<0.01);C、D组与B组比较DAI及H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DAI及HS明显低于B组(DAI:5.700±3.498 vs 9.700±2.406,P<0.05;HS:9.500±3.308 vs 16.500±2.991,P<0.01).(2)与A组比较,B组小鼠结肠黏膜IFN-γ、IL-4及IL-17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C~E组结肠黏膜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A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B~E四组大肠杆菌均明显生长(与A组比较P<0.05),C~E组大肠杆菌数值与B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A组及C~E组(P<0.05),使用TLR2McAb、TLR4McAb干预后,C~E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上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McAb、TLR4McAb同时干预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改善作用;两种McAb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且两抗体同时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善未见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nNOS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不同肠段中的表达与分布,并进一步研究两种疾病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先天性巨结肠及11例巨结肠同源病肠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用10例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结果表明nNOS在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的扩张段及对照组均呈阳性反应(P>0.05);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大多数表现为阴性反应,极少出现阳性反应;巨结肠同源病狭窄段可见为数不多的nNOS阳性细胞,且偶见含较多阳性细胞的巨大神经丛。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内的阳性反应,分别与巨结肠同源病狭窄段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结果说明nNOS的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中的表达有差异,提示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44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临床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 UL144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3个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结肠手术标本及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4个HD患儿的尿标本,对照组为无症状或仅有皮肤轻度黄疸的6个尿标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HCMV UL144基因开放阅读框架(ORF),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双向DNA测序,最后通过DNAclub、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3份HD痉挛段肠组织(46%)及4份尿标本HCMV UL144基因扩增阳性,并且完成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5个HD患儿的DNA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G1A型64.0%,G2型24%,G3型12%.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10.93,P为0.012;其中HD临床株G1A和G3型基因经Fisher检验,P为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结肠型、长段型及普通型HD分散分布于UL144各个基因型中.结论HD与HCMV感染有关,HCMV可能是HD的病因之一;在HD患儿中,HCMV感染以UL144基因G1A型为主;HD的临床分型与HCMV UL144基因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张艳萍  王磊光  邱毅  刘凯 《解剖学报》2011,42(4):457-460
目的 探讨维甲酸受体α/β(RARα/β)及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维甲酸(RA)致小鼠胚胎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RARα/β及β-catenin的表达变化.结果 RARα及RARβ蛋白表达水平在RA灌服后18h、42h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6h、90h时RARα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ARβ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β-catenin mRNA水平在RA灌服后4h和18h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2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6h时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在RA灌服后18h和42h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6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0h时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RA改变了小鼠胚胎神经管中RARα/β和β-catenin基因的正常时间表达模式,这种异常的基因表达模式可能参与了RA诱导的小鼠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肠神经系统 ( 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聚集而成。在胚胎时期 ,由迷走神经和骶神经水平的神经嵴细胞沿肠壁移行、分化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受肠壁微环境因素与细胞决定因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如层粘蛋白 ,内皮素 3及内皮素 B受体等。先天性巨结肠是肠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的最常见疾病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 NO是介导胃肠道松弛反应的 NANC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 ,在先天性巨结肠病人中表现明显异常。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已发现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的基因有 :RET原癌基因、END3基因和编码 EDNRB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粘连性肠梗阻(AIO)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盐酸戊乙奎醚组(P2、P4、P8组).建立AIO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均给予0.4 ml生理盐水,PHC组按0.2、0.4、0.8 mg/kg配成0.4 ml,于术后第7d开始连续肌注7d.ELISA法测量血清中IL-4、IL-10含量以及肠内容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 与S组、NS组比较,P2、P4、P8组血清IL-4[(19.34±2.87),(23.85±2.72),(27.89±2.71) vs (6.18±1.42),(8.37±2.69) ng/L)]、IL-10[(118.93±20.78),(121.61±24.932),(127.41±22.61) vs (78.19±19.41),(42.72±21.31) ng/L]以及肠内容物中sIgA含量(0.64±0.089,0.99±0.093,1.02±0.12 vs 0.41±0.06,0.14±0.03 ng/L)均有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P2组比较,P4、P8组IL-4与sIgA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高剂量PHC对AIO大鼠肠黏膜的免疫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以高剂量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炎因子释放和抑制炎性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FOS)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5%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将30例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FOS组。FOS组在模型建立后饮用配置好的5%FOS溶液。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观察结肠长度变化、组织学损伤评分、菌群计数统计以及IL-6、IL-33、TNF-α、RegⅢγ的表达。结果 FOS组DAI(P0.000 1)及组织学损伤评分(P0.000 1)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结肠质地变硬且黏膜皱褶消失(P0.01),FOS组结肠致病菌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FOS组结肠IL-6(P0.05)、IL-33(P0.05)的表达量相比于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P0.05)、RegⅢγ(P0.05)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聚果糖能够改善结肠炎小鼠有益菌群的比例,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33及IL-6的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绿原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绿原酸低及高剂量组(CGA-L、CGA-H),每组8只。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损伤;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及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孤独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CGA-L与CGA-H能降低小鼠DAI评分,明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IL-17A与TNF-α水平,上调IL-4与IL-10水平(P<0.05);CGA-L与CGA-H能降低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P<0.05);降低小鼠结肠组织中IL-6与及p-STAT3蛋白表达(P<0.05)。结论 绿原酸可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UC,调控Th17/Treg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时间效应。方法:取第二代NSCs在含有AngII的诱导分化液中培养,根据诱导持续时间不同,分为A(10d),B(14d),C(17d)和D(21d)四组。终止诱导后,用免疫学法检测分化细胞中DA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半定量-PCR测定TH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AngII作用下,B,C组分化细胞数量均比A组增多,细胞胞体饱满,突起粗长,而D组细胞部分开始老化、脱壁悬浮。其中,C组TH阳性细胞率最高(15.64%),且THmRNA相对表达量(0.5047±0.021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AngII诱导NSCs分化成DA能神经元存在分化的时间效应,诱导持续达17d时分化细胞中DA能神经元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与结肠后胃空肠吻合对经典胰十二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方法 依据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的位置,将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9例患者分为结肠前吻合组(72例)和结肠后吻合组(77例)。分析2种胃空肠吻合方式对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前吻合组发生胃排空障碍14例(19. 44%),其中A级7例(9. 72%)、B级4例(5. 56%)、C级3例(4. 17%);结肠后吻合组发生胃排空障碍28例(36. 36%),其中A级18例(23. 38%)、B级6例(7. 79%)、C级4例(5. 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肠前吻合组患者拔除胃管时间及术后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短于结肠后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年龄、2型糖尿病、胃肠吻合方式为结肠后吻合、有上腹部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6 h、年龄≥70岁、胃肠吻合方式为结肠后吻合、上腹部手术史和术中出血量≥1 000 m 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式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时间,降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美沙拉嗪组(C)、布拉氏酵母菌组(D)、联合治疗组(E)。采用2.5%DSS溶液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C、D、E组小鼠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布拉氏酵母菌、美沙拉嗪加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灌胃治疗,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评估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减低(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对DSS诱导的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背景:α-亚麻酸和维生素A、C、E均具有抗衰老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研究表明增加端粒酶的活性可预防细胞过早老化。联合应用α-亚麻酸与维生素是否可通过增强端粒酶活性起到抗衰老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联合应用α-亚麻酸与维生素A、C、E复合剂,观察肝脏端粒酶mRNA表达变化、端粒酶活性和端粒缩短速度,探讨联合应用α-亚麻酸与维生素是否可通过增强端粒酶活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22月龄清洁级老年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老年小鼠对照组,α-亚麻酸组,α-亚麻酸+维生素E组,α-亚麻酸+维生素C组,α-亚麻酸+维生素A组,α-亚麻酸+维生素A、C、E组。2月龄清洁级青年昆明小鼠,作为青年小鼠对照组。各组小鼠通过灌胃给药30d后分离肝脏,应用RT-PCR测定端粒酶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青年与老年小鼠的肝脏均表达端粒酶mRNA,青年小鼠对照组端粒酶mRNA表达水平高于老年小鼠对照组(P0.05)。5个实验组端粒酶mRNA表达均较老年小鼠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与青年小鼠对照组比较,α-亚麻酸+维生素E、α-亚麻酸+维生素C,α-亚麻酸+维生素A和α-亚麻酸+维生素A、C、E4组端粒酶mRNA表达均增高(P0.01)。5个实验组之间相比较,α-亚麻酸+维生素A、C、E组端粒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结果表明,α-亚麻酸与维生素A、C、E复合剂可协同提高端粒酶活性,延长端粒长度,进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重建,寻找适宜的胆肠吻合术缝线。方法选择健康犬6只,随机分成Prolene组(使用prolene线缝合吻合口)和PDS组(使用PDS线缝合吻合口),每组3只。完成术前准备后行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重建术,选择不同的吻合缝线,观察实验犬胆总管内壁直径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2组实验犬术后生存率均为100%,感染率为33. 3%。PDS组术中与术后30 d胆总管内壁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rolene组术中与术后30 d胆总管内壁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中胆总管内壁直径与术后30 d胆总管内壁直径差值、平均胆管扩张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与肝功能异常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前、术后7 d、14 d、30 d的ALT、AST、TBIL、ALK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Prolene组的ALT、AST、TBIL、ALKP值最大。结论在早期预后方面,应用Prolene线缝合胆肠吻合口对吻合口的影响小于PDS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P17多肽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 IIR)损伤影响。方法将36只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IIR组( I/R组)、IIR+LP17对照肽治疗组( C1组)、IIR+LP17治疗组( C2组),每组9只。肠系膜上动脉夹闭20 min制作小鼠IIR模型,于再灌注前5 min将药物注入小鼠腹腔,24 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浓度,观察肠黏膜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细胞的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sTREM-1、血清TNF-α和肝脏细胞NF-κB在I/R组和C1组升高,分别为(1686.34±55.98)pg/ml、(121.81±8.01) pg/ml、(3.36±0.62)表达和(1643.73±65.45) pg/ml、(119.88±8.05)pg/ml、(3.21±0.94)分;在C2组降低,分别为(944.58±39.75)pg/ml、(65.92±4.91)pg/ml和(0.92±0.55)分,与I/R组和C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光镜下S组小鼠小肠黏膜基本正常;I/R组和C1组绒毛破坏较重,绒毛坏死明显,黏膜下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肠壁各层均变薄;C2组肠绒毛损伤明显减轻,其肠黏膜损伤评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LP17多肽通过调节TREM-1的信号转导通路,减轻NF-κB和TNF-α过度激活所致炎症反应,减轻IIR引起的肠黏膜及远隔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