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最近我们对1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瘙痒患者实施了脊髓外周电刺激治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右侧头顶、前额及上下眼睑瘙痒3月余"入院。3月前右侧头顶部及额部出现疱疹,疱疹消退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爆发样发作,难以忍受,使其不能安心专注工作甚至睡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患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多次行眶上神经阻滞及脉冲射  相似文献   

2.
胼胝体损伤颅脑外伤中时有所见,以往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收集2例报告如下,讨论MRI的诊断价值。病例例1,男,9岁。头外伤后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浅昏迷状态,双眼向右凝视,嘴角偏向右侧,双下肢巴氏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I级,上肢肌力0级,GCS评分9分。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头部CT未见异常。MRI表现:胼胝体体部及压部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双侧额骨内板下方见水样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图1,2)。MRI诊断:胼胝体体部及压部损伤、双侧额部硬膜下少量积液。例2,女,18岁,头部被车撞伤后4天入院。浅昏迷状态,左侧瞳孔大于右侧,对光反射迟钝,颈强三横指,右下肢巴氏征阳性。头CT诊断:右额颞部硬膜下积液,中线硬膜下血肿,左额骨凹陷性骨折。MRI表现:胼胝体嘴部及体部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MRI诊断:胼胝体嘴部及体部损伤,左侧颞叶脑挫裂伤,左额颞部硬膜下积液。讨论胼胝体损伤在颅脑外伤中时有所见,常于其它颅脑损伤合并发生。临床上与一般的脑外伤相同,无特异表现,但伤势更危重。在MRI问世以前很少生前诊断,多为尸检发现。病理上常表现为弥漫性轴突剪切伤,以压部为多见。MRI表现为胼胝体长T1、长T2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例1男,67岁。因左额皮疹伴同侧头痛、眼痛2d,以带状疱疹眼病入院。体查:神清,精神差,血压22/10kPa,左前额、眼睑、鼻翼见簇状水疱;视力右4.9,左4.2,不能矫正。左睑痉挛,混合充血,角膜呈广泛点状着色,角膜后沉着物阳性,房水闪辉阳...  相似文献   

4.
胼胝体损伤在颅脑外伤中时有所见,以往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收集2例报告如下,讨论MRI的诊断价值。例1,男,9岁。头外伤后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浅昏迷状态,双眼向右凝视,嘴角偏向右侧,双下肢巴氏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V极,左下肢肌力I级,上肢肌力0级,GCS评分9分。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头部CT未见异常。MRI表现:胼胝体体部及压部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双侧额骨内板下方见水样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如图1、2),MRI诊断:胼胝体体部及压部损伤、双侧额部硬膜上少量积液。例2,女,18岁,头部被车撞伤后4天入院…  相似文献   

5.
耳带状疱疹23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2月~2008年3月,我们共收治23例耳带状疱疹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21~67岁,平均35.4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2例,右侧11例.23例均有头痛、耳痛、耳部疱疹,21例有不同程度的面瘫,14例伴有眩晕、耳鸣、听力下降,5例伴有口腔内疱疹、溃疡,4例同侧额部、眼睑、头皮有疱疹.  相似文献   

6.
微波照射加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秀芝  周雅  姚林春  刘建祥 《新医学》2000,31(4):219-220
1 引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我科于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利用微波定向照射法加聚肌胞肌肉注射治疗20例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资料和方法2.1一般资料 40例带状疱疹患者系我科门诊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其它全身性疾病,就诊前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抑制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 9例,年龄 20岁至 70岁,中位年龄 52岁。病程1日至5日,3日内初诊者17例。皮疹分布…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左侧额面部跳痛2d,加重8h”于2016年4月8日凌晨4点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发病前有长途疲劳乘车,既往有带状疱疹感染.入院时查体未见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及定位体征.入院后患者左侧额面部疼痛持续加重,伴有双眼胀痛;查颅脑MRI+MRV提示左侧横窦纤细,显影不良;测眼压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测颅压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状治疗.4月13日患者出现左侧眶额及面颊部带状斑片状红斑,沿三叉神经分布,给予阿昔洛韦0.75 g,静脉滴注,q8h.4月15日患者诉视物重影,查体见左侧眶额及面颊部疱疹形成,左眼外展受限,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qd.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3岁。1周前右面部带状疱疹疼痛,1 d前并发面瘫。患者1周前因感冒后出现右面部持续性疼痛,2d后右眶部、上颌部出现成簇、米粒样水泡,外院诊断“面部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维生素)治疗,1d前,突然感觉右面部麻木、发紧、鼓腮漏气,喝水漏水。查体:右眶部、上颌部皮肤表面带状红斑、簇集粟粒大水疱,部分水疱破溃,皮损融合成片,左眼睑红肿,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较对侧变浅,口角向对侧明显歪斜,鼓腮漏气,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他颅神经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带状疱疹并发面神经炎”。治疗: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1],10 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生理盐水8 mL的阻滞液,采用气管旁穿刺法,用针触及第六横突后回抽无血后给药,注药3~5 min后出现Homer综合征的表现,1次/d ,15 d。同时配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500 mg+胸腺肽针80 mg ,1次/d,7 d。2周后双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完全,口角无歪斜,疱疹结痂脱落,面部无疼痛。  相似文献   

9.
额部筋膜皮瓣行眼睑再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额部筋膜皮瓣行眼睑再造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切取额部筋膜皮瓣对17例眼睑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8年,主动观评价均感满意。结论对于眼睑较大或全部缺损的患者,用额部筋膜皮瓣行眼睑的皮肤缺损修复,是一较理想的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基因重组IFNa-2b治疗21例带状疱疹,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患者41例 ,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治疗组 )21例 ,其中男12例 ,女9例。年龄16~77岁 ,平均46岁。病程3~14天 ,平均4.5天 ,疼痛1~2天。B组 (对照组 )20例 ,男12例 ,女8例。年龄17~74岁 ,平均43岁。病程4~13天 ,疼痛1~3天。皮疹分布 :面额部7例 ,胸背部24例 ,腰腹部10例。均为典型成簇丘疱疹 ,周围绕以红晕 ,1~5簇不等 ,呈带状排列 ,发疹同时或前后有疼痛和触痛 ,无继…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3岁。1周前右面部带状疱疹疼痛,1 d前并发面瘫。患者1周前因感冒后出现右面部持续性疼痛,2d后右眶部、上颌部出现成簇、米粒样水泡,外院诊断“面部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维生素)治疗,1d前,突然感觉右面部麻木、发紧、鼓腮漏气,喝水漏水。查体:右眶部、上颌部皮肤表面带状红斑、簇集粟粒大水疱,部分水疱破溃,皮损融合成片,左眼睑红肿,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较对侧变浅,口角向对侧明显歪斜,鼓腮漏气,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他颅神经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带状疱疹并发面神经炎”。治疗: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1],10 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生理盐水8 mL的阻滞液,采用气管旁穿刺法,用针触及第六横突后回抽无血后给药,注药3~5 min后出现Homer综合征的表现,1次/d ,15 d。同时配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500 mg+胸腺肽针80 mg ,1次/d,7 d。2周后双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完全,口角无歪斜,疱疹结痂脱落,面部无疼痛。  相似文献   

12.
国外曾报道左旋多巴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国外医学情报1982;(2):31)。笔者应用左旋多巴治疗3例神经性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典型病例介绍1.治疗带状疱疹合并肋间神经痛。患者潘××,女,53岁。因右季肋持续性疼痛9天入院。入院前9天出现右季肋部持续性胀痛,无放射,无发热,服镇痛药未能缓解。5天后疼痛部位出现疱疹,不痒,疼痛加剧。查右季肋部及右背部第10、11肋间见成簇呈带状分布、突出皮肤、大小约0.5厘米的淡红色疱疹,触痛明显。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诊断“带状疱疹合并肋间神经痛”。用左旋多巴每次0.25克,每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为急性水豆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表现为眼面部剧烈疼痛,眼睑不能睁开,同时伴有面部、眼结膜、甚至角膜的急性炎症性疱疹性损害。患者十分痛苦,部分患者可继发带状疱疹性病毒性脑炎,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本病的观察、抬疗和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神经原性皮肤病,发病时多伴有剧烈的疼痛,尤其是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非常痛苦,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现采用疱疹病变区围刺法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36例患者,收到较好疗效,且无一例后遗神经痛,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7岁;病程1~8d。发病部位:头面部3例,颈部1例,上肢3例,下肢2例,胸胁部15例,腰腹部12例。根据病情分为3型:轻型皮疹范围小,疼痛轻8例;中型皮疹较多,炎症明显,疼痛尚能忍受21例;重型皮疹范围大,疱疹大而多,融合成片,炎…  相似文献   

15.
眼部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支或第二支而引起的疾病。采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湿敷治疗2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998~2001年我科收治23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5~75岁。其中21例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支。大多数病人有显著神经痛,头痛:患侧颜面部烧灼样疼痛,部分畏光流泪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眼部情况:大部分病例皮肤疱疹位于上睑及额部,结膜充血水肿,其中,14例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阳性,8例角膜知觉减退,6…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女,68岁。因左眼部及颞部疼痛1周,伴眼部皮肤片状集簇性水泡,以带状疱疹收入院。患者1周前左眼部及颞部疼痛,眼部皮肤出现成片簇状水泡,继而左眼眉弓上方有新发水泡,自觉疼痛明显加重,未治疗。有冠心病史,近年未发作;有花粉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传染病等病史。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左额部、颞部皮肤见片状集簇性水泡,眉弓上方有新发水泡,双眼睑无肿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结果]28例病人皮肤病变均治愈,额眶部无并发症,23例痊愈,3例病人视力降低,1例病人上睑下垂.[结论]加强局部皮肤损伤处外用药物的使用,耐心细致的眼部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该病的治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损害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损害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损害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治疗护理,28例患者皮损均治愈,额眶部无明显疤痕形成,眼部并发症23例痊愈,3例患眼视力降低,2例上睑下垂.结论加强局部皮损处外用药物的使用,耐心细致的眼部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该病的治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张欣华 《现代护理》2002,8(6):437-438
目的 探讨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损害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损害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经治疗护理,28例患者皮损均治愈,额眶部无明显疤痕形成,眼部并发症23例痊愈,3例患眼视力降低,2例上睑下垂。结论 加强局部皮损处外用药物的使用,耐心细致的眼部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该病的治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微波热疗治疗带状疱疹 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2月~2001年7月,应用微波热疗治疗带状疱疹1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18例病人,男10例,女8例,年龄26~70岁,平均45岁。头颈部3例,胸背部10例,腹背部5例。本组除头颈部3例范围略小,余均呈胸背、腹背带侵犯、疱疹溃破、渗出坏死。治疗方法采用MH-1型微波热疗机,频率915~2450MHz,功率13~25W,皮距2cm。体表温度39℃~40℃,以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为宜。照射患侧相应的脊髓后根神经节及局部疱疹区。疱疹侵犯广泛者,一般需多个照射点,1次/d,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