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 M基因的检出情况及产CTX M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同源性。方法 :对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临床分离的 3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和PCR方法进行耐药表型和 β 内酰胺酶基因型分析 ;对扩增的CTX M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分型技术了解产CTX M酶大肠埃希菌同源性。结果 :1 3株菌携带CTX M基因 ,CTX M酶亚型为CTX M 3和CTX M 1 4。产CTX M酶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 ,对头孢噻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脂多糖(LPS)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1型极化,IL-4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2型极化;青藤碱作用于LPS或IL-4诱导的巨噬细胞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不同诱导状态下RAW264.7细胞TNF-α和IL-10的分泌量;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 NOS)、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2(SOCS2)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能抑制LPS诱导下细胞TNF-α的分泌量,抑制细胞i NOS和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青藤碱能抑制IL-4诱导下细胞IL-10的分泌量和Arg1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对IL-4诱导下细胞SOCS2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青藤碱对LPS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对IL-4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青藤碱对M1/M2亚型的失衡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其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 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极化过程的影响,分析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巨噬细胞的组蛋白修饰,进而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过程,旨在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诱导J774.1巨噬细胞24 h,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J774.1巨噬细胞24 h,并在诱导过程中加入2 mmol/L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收集巨噬细胞,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的特异性标记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组蛋白修饰情况。结果:J774.1细胞经LPS和IFN-γ诱导24 h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经IL-4刺激24 h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VPA处理后的M1型巨噬细胞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升高,标记基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CCL2]的表达量降低,CD86的表达量升高;VPA处理后的M2型巨噬细胞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也升高,标记基因精氨酸酶(Arginase-1,Arg-1)、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1,Fizz-1)、甘露糖受体(CD206)、Ym1的表达量升高。结论: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和组蛋白的修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VPA在M1型巨噬细胞诱导体系中可以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但是在M2型巨噬细胞诱导体系中,却抑制了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免疫补体调节蛋白C1 抑制物(C1INH)调节巨噬细胞向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的极化作用。方法:首先从人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用下转变为静态巨噬细胞;静态巨噬细胞在干扰素-γ(IFN-γ)或白细胞介素4(IL-4)+IL-13 刺激作用下分别转化为M1 或M2。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C1INH 对巨噬细胞CD14、CD163、CD206 表型标志物的作用;应用RT-PCR 分析C1INH 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利用Western blot 方法,探讨在炎症条件下C1INH 对巨噬细胞CD14 结合Toll 样受体4(TLR4)的影响。结果:C1INH 抑制M-CSF 源性M1 的CD14、CD163 和GM-CSF 源性M2 的CD206 表型。C1INH 减少M1 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 表达,而增加M2 的15 脂氧合酶(ALOX15)和IL-10 表达。C1INH 抑制M1 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而提高M2 的精氨酸酶1(Arg1)mRNA 表达。C1INH 促进M1 的杀菌活性和M2 对菌的吞噬功能。C1INH 阻断CD14-TLR4 介导信号传导通路。结论:C1INH 调节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同时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 β 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110株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株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实验检测ESBLs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 ;等电聚焦实验测定 β 内酰胺酶等电点 (pIs) ;质粒接合实验定位耐药基因 ;PCR通用引物扩增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7.7% (5 6 5 )、8.9% (4 4 5 )。该类产酶菌株产 2~ 3种pI5 .4~ 9.0 β 内酰胺酶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头孢美唑和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敏感性极低 ,但对亚胺培南均敏感。 9株质粒中均检出AmpC酶基因DHA 1亚型 ,其中 1株同时检出ACT 1亚型 ;ESBLs基因亚型分别为CTX M 14、CTX M 3、CTX M 9,各有 4、3、2株 ;有 3株还携带广谱酶TEM 1基因。结论 我院存在同时产质粒介导DHA 1、ACT 1型AmpC酶和CTX M型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行株 ,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大多数新型广谱 β 内酰胺类抗生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 活性代谢物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维生素和内分泌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维生素D 活性代谢物主要包括25-羟维生素D_3、24,25-二羟维生素D_3和1,25-二羟维生素D_3(calcitriol)。其中最具生物活性的代谢物是calcitriol。已知calcitriol 作为调节骨质代谢的中心环节,在刺激肠钙转运、骨钙动员和佝偻病预防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alcitriol 在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calcitriol 能诱导小鼠白血病细胞株M_1、小鼠巨噬细胞(Mφ)株P_(338)D_1、人骨髓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单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参数的810 nm弱激光照射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来源的骨髓巨噬细胞,应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条件性培养基培养的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表达鉴定培养结果。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刺激进行M1细胞极化诱导,反转录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CD86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 NOS和Arg1蛋白水平。应用(1、2、3、4)J/cm2的810 nm弱激光对体外培养的M1细胞进行照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 NOS、Arg1的表达,反转录PCR检测M1细胞i NOS、Arg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1细胞i NOS、Arg1蛋白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分离细胞的F4/80阳性率达99.9%。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在LPS-IFN-γ刺激下,高表达i NOS和CD86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给予极化刺激后,骨髓源性巨噬细胞高表达i NOS和CD86蛋白。不同能量的弱激光照射M1型巨噬细胞,MTT法检测发现,(1、2、3)J/cm2弱激光刺激时,M1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 J/cm2刺激时,M1细胞活力降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2)J/cm2照射时,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照射剂量为(3、4)J/cm2时,Arg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 NOS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照射剂量为(1、2)J/cm2时,i NOS及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在照射剂量为(3、4)J/cm2时,i NOS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Arg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结论 (1、2)J/cm2的810 nm弱激光对于M1型巨噬细胞活力及极化无影响。照射剂量为3 J/cm2时,M1型巨噬细胞可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且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照射能量为4 J/cm2时,M1型细胞虽然可向M2型细胞极化但同时伴有细胞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洛美利嗪对小鼠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洛美利嗪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产生(P0.01),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M1型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1)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洛美利嗪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的磷酸化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 p65的磷酸化,并促进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的表达(P0.05),进而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结论:洛美利嗪可以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巨噬细胞M1型极化,同时洛美利嗪还可以显著促进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抗M2、M4、M9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PBC患者血清AMA水平,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M4、M9抗体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96例PBC患者中,荧光法AMA阳性率为84.4%,抗M2抗体为81.3%;斑点法抗M2抗体阳性率为72.9%,抗M4抗体为44.8%,抗M9抗体为18.8%,抗M2和M4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43.8%,抗M2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6.7%,抗M2、M4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3.5%,抗M4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抗M4抗体阴性(P<0.05),抗M9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IgG水平明显低于抗M9抗体阴性(P<0.05)。AMA-M2抗体的检测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抗M4抗体和抗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患者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3.
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IV-1/2总抗体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进一步提高HIv感染诊断试剂的敏感性。方法 以人工合成的HIv—1 gp41.1(sP1)、gp41.2(sP2)、gp120(sP3)、P24(sP4)和HIV—2gp36(sP5)5条多肽,采用双抗原夹心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理,以sP1、sP3、sP4和sP5混合包被酶标板作为因相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sp1、sp2、sP4和sP5多肽为标记物,建立了检测抗HIV—1/2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结果 检测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第2代40份质控参比血清,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高于间接ELISA法(特异性为90%,灵敏度为65%)。检测210份其他病种患者血清均为阴性,与雅培HIVAB试剂比较检测如份健康献血员血清和88份HIv感染者血清,符合率为100%。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献血员的筛选和临床HI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新化合物1-羟基—1—对胺基苯基甲磷酸单频哪基醇酯(P4)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P4为半抗原,与血蓝蛋白(LPH)化学偶联制备人工抗原(P4—LPH),并以其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P4的mAb。用竞争抑制酶免疫分析法,测定mAb对梭曼等7种配体的结合活性,结果以mAb与P4-BSA的结合被抑制50%时的配体浓度(IC50),表示mAb的交叉反应性。结果:建立了9株对P4-BSA阳性反应的mAb,它们分属3种Ig亚类;6株(2B2、3A10、3D5、4F1、6C9和6H4)为IgGl,1株(3B9)为IgG2b,2株(1B3和6H5)为IgM。9株mAb中,8株具有与半抗原P4的结合的特异性。4株(1B3、2B2、3D5和4F1)具有梭曼结合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0^-3、10^-3、10^-5和10^-6mol/L;1株(4F1)具有与对氧磷结合的特异性,其IC50值为10^-5mol/L。4株腹水的mAb鼠滴度高,分别达10^-6(1B3和2B2)和10^-3(3D5和4F1)。结论:用新的半抗原P4成功地制得抗梭曼和抗对氧磷的mAb,可用于梭曼抗体酶、梭曼的免疫抗毒和免疫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PCRRFLP)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引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 (HBVDNA)变异。方法 收集 2 4 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 5 2~ 78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 ,应用PCRRFLP方法扩增HBV 5 5 2 ,5 2 8两个基因位点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NdeⅠ ,NlaⅢ酶切分析 ,同时测定HBVDNA含量 ,并用DNA序列分析测定 3例患者HBVDNAP区基因序列 (1例野毒株 ,1例M5 5 2V伴L5 2 8M变异 ,1例M5 5 2I变异 )。结果  2 4 0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 5 2~ 78周后 ,5 1例血清HBVDNA出现YMDD变异 ,其中M5 5 2V变异 38例 ,M5 5 2I变异 13例 ,L5 2 8M和M5 5 2V同时变异 2 6例 ,L5 2 8M和M5 5 2I同时变异 1例。与定量PCR比较 ,可以测定YMDD变异的最低含量为 1× 10 4 copies mlHBVDNA序列分析结果与RLFP测定一致。结论 PCRRLFP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HBVDNA聚合酶变异的方法 ,可以用来筛查大量的血清标本 ,适宜作为临床用来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HBV变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轴向应变对血管顺应性的影响 ,明确能否通过调节吻合张力建立顺应性一致的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模型。取一段做完轴向拉伸实验的血管 (兔股动、静脉分别为 13、12条 ) ,测量不同伸长率下的压力—容积曲线 ,换算为压力—标准容积曲线 ,用幂函数 P=M1 × [еM2 ( v- v0 ) - 1]进行拟合 ,用多项式 M=a1 λ5+a2 λ4 +a3λ3+aλ2 +a5λ+a6 拟合 M- λ数据。由 P=M1 × [еM2 ( v- v0 ) - 1]得出在动脉平均压 (11.78KPa)下血管顺应性 dv/ dp=1/ (M1 ×M2 +11.78M2 )。由张力 T与伸长率 λ的单值对应关系建立起 T与顺应性 dv/ dp的单值对应关系 ,发现在张力 1.19g时 ,在动脉平均压下 ,动静脉的顺应性一致 ,为 0 .0 31,其所对应的动静脉伸长率为 :1.6 7及 1.32  相似文献   

17.
18.
巨噬细胞极化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被IL-4和IL-13激活后成为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AAM)或M2细胞,其中M2a巨噬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备受关注.阐明M2a细胞特异性蛋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IL-4诱导的巨噬细胞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本文对不同人M2a巨噬细胞标志物(包括表面标志物、酶、...  相似文献   

19.
猫子宫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12只猫,将3μg/μlCB—HRP 20μl注入其子宫的不同部位,光镜下观察酶标细胞,其结果如下:酶标细胞出现在T_(10)—C_(o2)脊神经节范围内,以L_3、4及S_2、3为最多。胸腰段与骶尾段酶标细胞数的比为6.4:1,猫子宫的感觉纤维主要是伴随交感神经进入脊髓。来自子宫体和颈部的酶标细胞数目多于子宫角上、下部,但子宫各部的传入纤维均进入T_(10)—C_(o2)的同侧脊神经节,未见有交叉到对侧的。酶标细胞以小型细胞为主,中型细胞次之,大型细胞最少。  相似文献   

20.
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特征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我国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存在状况;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初筛1412例肝功能异常血清,从中选择28例:①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2例:初步诊断为AIH18例、PBC21例、PSC3例。②HAV组23例;③DBV组70例;④HCV组33例;⑤非甲—非戊型肝炎组60例。结合Western blot、酶免疫条带技术等分别检测ANA、AMA、SMA、LKM—1、LC—1、SLA/LP和AMA-M2亚型、dsDNA及ENA类多种抗体。结果:1412例中诊断AIH、PBC和PSC者分别为送检标本的12.7‰,14.9‰和2.1‰。28例血清中2例LKM—1阳性和2例SLA/LP阳性;按AIH的分型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属于I型AIH者14例(78%),Ⅱ型2例(11%),Ⅲ型2例(11%);AIH患者ANA抗体未见特定的荧光类型。PBC患者AMA和M2全部阳性;其ANA以核膜型为主(7/14)。NonA—E组4例AMA和M2阳性,3例SMA高滴度阳性,4例出现SS-A、SS-B或dsDNA等抗体。结论:三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中国都存在,肝抗原自身抗体和ANA及AMA的分型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少数非甲—非戊型肝炎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