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婴儿,以喘憋为主要症状,见于全部患儿,有发热、咳嗽等非必要的表现,重症伴心衰、呼衰,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喘憋,只要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及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学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学者称为喘憋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在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病死率约为1%[1]。我院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院男25例,女22例。1~6个月20例,6个月~1岁19例,1岁~2岁8例。6个月以下发病最多,占63.8%。发病季节:冬季28例,春季15例,秋季3例,夏季1例,冬春季节性病率高,占93.6%。住院天数:最短5d,最长20d,平均11.51d,均治愈。1.2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均在2岁以内,咳嗽、喘憋同时出现,有发作性喘憋现象,喘憋发作时呼气相可闻及哮鸣音,喘憋稍...  相似文献   

2.
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7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 本文治疗方案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操作简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气分析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美国GEM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包对入院后未接受液体治疗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检测。结果 71例(91.03%)PaO2降低,74例(94.87%)SaO2降低,40例(51.28%)PaCO2升高。根据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0例(89.74%),代谢性酸中毒4例(5.13%),呼吸性酸中毒1例(1.28%),正常3例(3.85%),有96.15%有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结论血气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情况,对临床医生及时掌握和纠正患儿的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判断患儿的呼衰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冬季,其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约占80%左右,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也引起本病[1]。感染病毒后,使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导致黏液分泌增多,同时由于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而使管腔堵塞,产生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因毛细支气管及邻近的肺泡,肺泡壁,肺间质炎症而导致的一系列小气道阻塞性呼吸困难及肺炎的表现,因此医学上也称为喘憋性肺炎。此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AST(门冬氨酸转移酶 )、CK(磷酸肌酸激酶 )、CK -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LDH(乳酸脱氢酶 )。 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心肌酶谱异常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 ,有差异 (P <0 0 5 ) ,其中CK、CK -MB升高的幅度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0 0 5 或P <0 0 1)。 结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影响心肌酶学的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有心肌的损伤 ,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姚强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2,16(2):224-225
目的探讨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的117例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病程、治疗及转归。结果 109例痊愈出院,8例病情好转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迅速,若治疗合理及时,预后较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病程长,疗效差。治疗重点在喘憋期,应注意预防心衰、呼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和预后.方法 分析61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早产、先天性心脏病是其发展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临床常表现咳嗽、喘憋、反复呼吸暂停、脉搏氧饱和度(SpO2)小于85%、重症病例全部合并呼吸衰竭、常合并心力衰竭,影像学表现多为肺气肿,部分合并肺炎、肺不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和CKM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者宜早期CPAP给氧,合理补液,雾化,免疫治疗,积极处理肺外并发症.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当患儿存在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呼吸暂停、脉搏血氧检测小于85%,D二聚体及CK-MB值增高时,容易发展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积极呼吸支持,对症综合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是儿科常见病,由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本病起病急,变化快,以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治疗无特异药物,但良好的护理及正确的支持疗法往往能使患儿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9.
10.
李远波  丁圣刚  王亚亭  荣杰鑫 《安徽医药》2018,22(11):2195-2198
目的 综合探讨我国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网等,搜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月。收集有关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OR=6.84,95%CI:4.48~10.44)、特应性体质(OR=6.93,95%CI:4.56~0.52)、重症毛细支气管炎(OR=4.81,95%CI:2.89~8.02)、肥胖(OR=5.67,95%CI:2.96~10.86)、哮喘家族史(OR=14.45,95%CI:8.61~24.24)、下呼吸道感染(OR=12.66,95%CI:3.52~45.60)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4个月龄(OR=5.31,95%CI:2.75~10.2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预防性措施,鼓励母乳喂养时间至少4个月龄可以防治其发生,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毛细支气管炎,也称喘憋性肺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如肺炎,但均伴有明显的喘憋为本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1],也是构成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治疗十分重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7月至2013年8月,我科共收治小儿肺炎508例,其中  相似文献   

12.
王敏 《贵州医药》1999,23(3):220-220
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喘憋为突出症状。多数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与该年龄支气管系统的解剖学特点有关。该病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科1995年4月~1998年3月收治的230例毛细支气管炎进行临床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6月122人,6-12月62人,12-24月28人,24月18人,男150人,女80人,男女之比例为1.87:1。春季发病56人,夏季30人,秋季40人,冬季IO4人。12月份为毛支发病高峰。入院前发病:1天56人,2-4天156人,>4天18人;病前有感冒接触史142人;初次…  相似文献   

13.
赵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85-3386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及季节等因素影响,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明显上升。笔者自2011年1-4月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200例。现将该病具体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潘莉  邓英琴  朱敏 《北方药学》2016,13(10):33-3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雾化+孟鲁司特组)和B组(雾化组),收集临床资料,A组出院后继续服用孟鲁司特3个月,所有患儿在出院后每一个月进行电话回访,并做好记录,共回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过敏体质、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一年内反复喘息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在9~12月时差异最明显。结论:孟鲁司特可以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关系十分密切,约25%~50%的毛支患儿在第1次毛支后不久即发展为哮喘。我们从1999年10月~2001年2月用转移因子对毛支患儿进行治疗,以期降低毛支后哮喘的患病率,疗效满意,由于某些原因失访5例,随访1年以上者30例,随访率85.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对436例患儿用药、病情、病程两个阶段总结分析。结果两组痰堵发生率分别为4.48%和9.85%,X^2=4.26,P〈0.05;喘憋时间分别为(3.07±0.64)d、(2.53±0.42)d,t=9,P〈0.01;住院时间分别为(7.33±2.85)d、(6.34±2.08)d,t=4.12,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是综合性的,对症治疗不可忽视,尤其是B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李华斌  余华  高萍 《重庆医药》2009,38(15):1955-1955,198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临床特点。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中:〈1岁的病例271例,其中1~6个月患儿201例;〉1岁29例,男:女=1.2:1。295例均发生在冬季或春季。主要临床表现:100%咳嗽、喘憋,其中20%有发热,100%满布喘呜音,x线表现呈支气管炎肺炎表现,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均给予抗病毒、抗细菌及对症治疗,100%痊愈或好转出院。血象及CRP提示80%以上为病毒感染,部分继发细菌感染。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是冬春季婴儿好发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病毒感染,部分继发细菌感染。最好有病原学依据,以免造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血气分析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与我院治疗的105例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观察组)及45例支气管炎小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血气分析的临床观察结果,并对诊断价值做出评价。结果两组小儿的Pa O2、Pa CO2、Sa O2及HCO3-水平均明显下降,有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观察组测得数据降低更明显,且观察组p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气分析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能够对小儿的低氧血症及酸碱平衡等情况的有效检测提供有力支持,便于及时针对性纠正病因和救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将286例患儿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哮喘家族史、喂养方式、卡介苗接种、免疫球蛋白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接种卡介苗情况、使用免疫球蛋白情况、母乳喂养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显著因素(P<0.001)。结论合理使用免疫球蛋白、积极接种卡介苗、倡导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是小气道病变引起的不可逆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其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肺部闻及持续湿啰音、喘鸣音.该文就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闭塞性毛细管炎患儿的中西医联合治疗进行分析,以期为BO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