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痛为常见病之一,亦频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头者精明之府”,五脏精华之血以润之,六腑清阳之气以养之,经络之血以濡之,故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气血逆乱,淤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致病。余临诊多年,兹将治疗头痛归纳为十五法略述如  相似文献   

2.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多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后上于头,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阳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阳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参照头痛的发生。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凡邪气上逆或清窍失养均可产生头痛.头痛之症分为外感、内生两大类.外感头痛包括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内伤头痛包括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护理上应注意病情观察,做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4.
经曰:“头为诸阳之会”,“头者精明之府”。手足三阳经脉,皆汇聚于头,而温养其头面,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而为精明之用。此生理之常态也。设起居不慎,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所伤,皆能令头部经脉阻滞,清阳受困,气机不利而发生头痛。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症状,临床上比较常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俯”,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可导致头痛。内伤的病证,或气血虚弱无以上荣于脑,或瘀血痰浊,阻塞经络,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发生头痛。所以,头痛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在治疗上,不外乎疏风祛邪,平肝滋阴,补气养血,去瘀化痰等方法。兹举例介绍如下。1 风寒头痛张某,女,38岁。1996年2月1日就诊。自述:于3天前洗澡后当风外出,后感头痛难忍,恶风寒,用毛巾热敷头部疼痛稍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外…  相似文献   

6.
头痛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症状,临床上比较常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俯”,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可导致头痛。内伤的病证,或气血虚弱无以上荣于脑,或瘀血痰浊,阻塞经络,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发生头痛。所以,头痛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在治疗上,不外乎疏风祛邪,平肝滋阴,补气养血,去瘀化痰等方法。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也是髓海之所在。脏腑清阳之气、阴柔之血皆上注于头。所谓无虚不作痛,头痛亦然。盖气血为一身之根本,皆充养于头面,气虚血少则头部不得充养,导致不荣则痛。《证治准绳·头痛》曰:“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从来而治之。世俗治头痛,不从风则从寒,安知其有不一之邪乎。”兹就《中医方剂大辞典》(简称“辞典”)中气血虚性头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分析如下。1气虚头痛气是…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指因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滞,致使经气上逆,或肝阳郁火上扰清控,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脑髓失荣等所致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且经久不愈的头部疼痛.  相似文献   

9.
1病因病机外感头痛:起居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导致头痛。《索问·太阳阳明篇})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做头痛为风邪所致者,最为多见。且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为患,若风挟寒邪袭表,寒凝血涩,阻遏经脉而致血郁于内而为头痛;风挟热邪;火热上炎,血逆乱而为头痛;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而致头痛。内伤头痛:“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以儒养,故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①肝郁化火:清志恼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空或化火动风,凤阳上扰而致…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头痛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头为清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阳之腑,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会于头".头痛是由逆乱,淤阻经络或脑失所养,简而言之是不通则痛,不荣则寒、热、湿、阴血虚、痰浊、淤血等原因引起.其病机是六痛,现在谈谈几种常见头痛的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头痛是指因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滞,致使经气上逆,或肝阳郁火上扰清控,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脑髓失荣等所致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且经久不愈的头部疼痛. 1、风寒头痛 证候 头痛连及项背,常喜裹头,恶风寒,遇冷风则疼痛加剧,舌质暗,苔薄白,脉紧或浮紧.  相似文献   

12.
熊魁梧老师业医40余年,临床颇多效验,余随师临诊,深感师尊治头痛其效尤多。兹对吾师治疗头痛经验简介之,若属它病所伴随之头痛证,从略。头乃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一旦受到外邪或内伤之干犹,便会产生疼痛。且痛有轻重,病有久暂,部位有别,体质有异,故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须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之。  相似文献   

13.
神经性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类似中医文献记载的“内伤头痛、偏正头痛”等。本病时好时犯,经年累月、缠绵难愈。近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中医中药,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督脉,均上至于头。因此,有“头为诸阳之会”和“头者精明之府”的说法。脏腑之精  相似文献   

14.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可因外感、内伤疾病而引起,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滞,致使经气逆上,或肝阳上扰清空,或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  相似文献   

15.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头痛48例临床观察镇江市中医院蒋英头痛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髓海之所在,手足三阳经上循头面,足厥阴经上会巅顶,五脏精化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六欲均可使血脉闭阻不...  相似文献   

16.
头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均上荣于头,故在病理情况下,不仅外邪侵袭,经络受阻,气血被遏,可致头痛,此称为外感性头痛,治疗较易;而内伤诸疾,脏腑功能失调,也可致头部气血逆乱或不能上荣而致头痛,此称为内伤性头痛,相对治疗较难。现将二例内伤性头痛一为阳亢,一为阴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头痛头为清阳之府,清阳之气一受到外感或内伤的干扰,便会发生头痛。故治疗头痛,首先应辨其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是属于风、寒、暑、湿、燥、火某种病邪?内伤是属于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何种病变?都有其不同的脉证可以辨识,针对病因,去其疼痛,并不是太困难的。惟临证时往往有一种慢性头痛,悠悠戚戚,绵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颠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脉来往往沉细微弦,并无任何热象,只是一派阳气虚损、清阳不足于上的表现,现代医学往往诊断为神经性头痛。辄用加味乌星散,每能应手取效。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论外感或内伤,引起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头痛.临床极为常见,男女老幼,均不能免,常系病人的自觉症状.头痛在祖国医学论著里,尚有头风、雷头风、偏头痛、首风、脑风等名称.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皆上聚于头.昔有"头为身之元首"之说,足见头的重要性.外感六淫之邪,脏腑上逆之气,均能阻塞经络,蔽复清阳,引起头痛.头痛可导致全身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其他脏腑的损害,对健康影响极大,故正确认识头痛,加强预防及治疗,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凡血液不循常道 ,或上溢于口鼻诸窍 ,下出于二阴 ,渗出于肌表者 ,统称为血证。血证是指非创伤性原因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病证。血系水谷精微变化而成 ,其生化于脾 ,藏于肝 ,统于心 ,运行于经脉之中 ,循环不息 ,营养全身之皮肉筋骨、四肢百骸、脏腑。如果阴阳有所偏胜 ,劳力所伤 ,则经脉中的血液溢于外 ,阳络脉伤则血外溢 ,阴络脉伤则血内溢。血证的范围很广 ,包括许多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危重病证中常见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亦属本证的范畴。1 临床表现  ①外感六淫 ,感受六淫之邪 ,使脉络受伤而引起出血。风、热、燥等外邪犯肺 ,…  相似文献   

20.
<正>头痛,首载于《黄帝内经》云:"风气循峰府而上,则为脑风","头痛颠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伤寒论》开启了四经辩证头痛,如厥阴病脉证并治中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李东垣补充为六经,并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主张分经用药,在临床中应用颇广。张景岳提出"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重邪气,久病者必重元气。"王清任则倡导"瘀血之说"创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疾、久病者。至此,头痛的辨证理论体系在日趋完善。病位在"脑",中医属奇恒之腑,藏而不泻,为"元神之府",主管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清阳之府",主人的感觉运动。病理主要为经气壅遏或经脉失养。中医为辨证论治。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