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皮酚联合丹参素对糖尿病大鼠的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大鼠的糖尿病模型,将模型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丹皮酚组(2.5 mg·kg-1,ig)、丹参素组(5 mg·kg-1,ig)、丹皮酚和丹参素联合组(丹皮酚和丹参素ig剂量分别为2.5,5 mg·kg-1),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蒸馏水,所有组均连续ig 8周。观察大鼠体重、血糖、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组、丹参素组及联合组的血糖无显著性差异。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一氧化氮(NO)降低,内皮素-1(ET-1)、第Ⅷ因子(v 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升高(P0.05);经过8周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组和丹参素组的NO及v WF无明显差异,联合组NO显著升高(P0.05),v WF降低(P0.05);丹皮酚组的ET-1无明显变化,而丹参素组和联合组的ET-1显著性升高(P0.05);丹皮酚组、丹参素组和联合组的PAI-1降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皮酚组的纤维蛋白原(Fg)无显著性差异,而丹参素组和联合组的Fg降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组、丹参素组及联合组的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丹皮酚组、丹参素组及联合组的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的红细胞压积均高于丹皮酚组及丹参素组(P0.05);丹参素组及联合组的纤维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皮酚和丹参素联用能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对糖尿病大鼠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饮食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8周后,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q 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粘附分子E-选择素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粘附分子E-选择素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组能有效改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降低心肌粘附分子E-选择素m RNA的表达,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丹皮酚可以干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健脾、清热、化淤代表中药党参、蒲公英、川芎及其配伍对应激性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川芎使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党参降低红细胞硬化指数,但可使血浆粘度升高;蒲公英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影响;三药配伍后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硬化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提示复方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复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可能是川芎。  相似文献   

4.
止痛活血化瘀药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止痛活血化瘀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两类止痛活血化瘀药在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变形性等血液流变性诸参数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结果表明活血散瘀类药可明显改善四项红细胞流变性参数,即通过降低红细胞表明电荷以增加细胞间的排斥力,防止红细胞聚集,改善变形性,降低纤维蛋白元含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另一方面,祛风行气类药则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因此,止痛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丹皮酚是毛茛科植物牡丹根皮和萝摩科植物徐长卿全草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其心血管活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尚未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丹皮酚的心血管活性作用。结果表明,丹皮酚具有显著的抗高血压、改善血液流变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缺血组织、抗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抗心律失常等多方面的心血管活性作用。因此,丹皮酚的心血管活性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宜加强其基础理论、实验及增加临床适应症等研究,尽早将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平行平板流动装置用于体外药物试验研究,为心血管药物的筛选和测试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1)和6-酮-前列腺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分泌速率累积分泌量,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丹皮酚和阿司匹林等心血管药物在剪切流场中对内皮细胞分泌ET-1和前列腺素(PGI2)功能的干预作用。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皮酚对ET-1、PGI2的分泌功能均促进作用,而阿司匹林则无影响。结平行平板流动装置条件易控制,观察和测定方便,不失为一种研究心血管药物对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较好方法,实验结果有利于对丹参和丹皮酚的血管作用有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磷脂和胆固醇三者分子间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两种方法研究了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胆固醇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SC实验结果表明,4%的丹皮酚或者胆固醇都使DPPC脂质体的前相变消失,主相变温度从42℃降低到38℃,二者都使DPPC脂质体主相变的协同性明显下降,但丹皮酚使DPPC脂质体主相变协同性下降更多。同步辐射X光衍射峰的峰形分析表明,4%的丹皮酚或者胆固醇都使脂质体发生明显的分相现象,且丹皮酚诱导的分相现象更加明显,与DSC实验结果一致。结论:DSC和XRD实验结果都表明,丹皮酚脂质体中胆固醇与DPPC疏水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要大于丹皮酚与DPPC疏水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预示着在确定丹皮酚脂质体的处方时胆固醇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丹皮酚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塞隆风湿酒预防和治疗佐剂性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的药效作用。方法:预防和治疗关节炎实验采用对Freund's完全佐剂引发的大鼠原发性关节炎法;血液流变学实验采用测定大鼠凝血时间、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塞隆风湿酒能明显抑制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引起的大鼠局部早期炎症,能使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从而改变血液流变性。结论:塞隆风湿酒有较强的预防和治疗Freund's完全佐剂关节炎的作用,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用微管吸吮技术测定丹皮酚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优化的微管吸吮技术测定丹皮酚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为推广应用微管吸吮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微管吸吮实验技术对大鼠体内用药后的红细胞进行测定,简化了红细胞变形性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表观变形指数ADI,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红细胞变形指数计算简便、判断直观。丹皮酚的变形指数ADImin、ADImax以及最大变形时间Tmax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丹皮酚对红细胞的变形性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实验也证明微管吸吮法用于测定中药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不失为一种快捷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性改变和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AA)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为指标,观察中药对各组大鼠的影响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组明显上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乌头汤及其各配伍治疗组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但是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中浓、粘、凝、聚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达到降低全血粘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莪术不同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普霞  周春祥  陆兔林 《中成药》2004,26(11):905-906
目的:通过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及凝血试验,观察莪术不同炮制品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血液流变性测定法及小鼠抗凝法进行试验.结果:莪术不同炮制品均具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调节血液流变性作用.其中以醋炙品作用较为明显.结论:传统醋炙莪术经药理试验验证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川芎苯酞对大鼠局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川芎苯酞对大鼠局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观察川芎苯酞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采用在体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川芎苯酞(25,50mg·kg-1)灌胃给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脑缺血大鼠的行为障碍,减少脑缺血区梗死面积,抑制大鼠体内血栓的形成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性。结论:川芎苯酞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凝血状态、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体内实验方法 ,观察了复方丹参方对正常家兔血浆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及TXA2 、PGI2 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常家兔口服复方丹参方 1 2、2 4、4 8g kg及Aspirin 4 4mg kg均显示出明显的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性 ;Aspirin明显降低正常家兔血浆TXA2 水平 (P <0 0 5 ) ;复方丹参方 (4 8g kg)明显升高血浆PGI2 的水平 (P <0 0 1) ;As pirin及复方丹参方各剂量组对血浆TXA2 /PGI2 比值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丹参方抗正常家兔血小板粘聚作用与促进 6 Ke to PGF1α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稳定性心绞痛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 TXB2)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且无法耐受长时期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4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两组均治疗1个月。给药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 PAdR)、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R)、TXB2、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和大便潜血,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症状。结果 给药组治疗1个月后PAdR、PAgR和TXB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给药组PAdR、PAgR和TXB2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大便潜血、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给药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可有效地抑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且并不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未能观测到益气活血法治疗减少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作用,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之。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稳定性心绞痛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 TXB2)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且无法耐受长时期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4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两组均治疗1个月。给药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 PAdR)、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R)、TXB2、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和大便潜血,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症状。结果给药组治疗1个月后PAdR、PAgR和TXB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给药组PAdR、PAgR和TXB2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大便潜血、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给药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有效地抑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且并不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未能观测到益气活血法治疗减少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作用,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FMG)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血小板5-HT释放反应、血浆NO含量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荧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5-HT释放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含量、血液流变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性。结果 FMG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浆NO含量,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结论 FMG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加体内NO合成及Ca^2 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与阿司匹林联合或替代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395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病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阿司匹林;补阳还五汤组用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1个月。检查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395例中80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占20.3%。联合治疗组与补阳还五汤组服药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5.24%±5.9%,60.4%±7.9%,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对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选用补阳还五汤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考查中药有效组分与作用环节的关系,采用多组分的三七总苷(血塞通软胶囊)与阿斯匹林作对照,观察血塞通胶囊对高黏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黏血症的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双模拟原则分为两组。血塞通(简称PNS)组和肠溶阿斯匹林(简称ASP)组各60例,治疗2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P选择素(CD62P)、糖蛋白(CD41)变化。结果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PNS组总有效率86.67%,AsP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l,P<0.05)。PNS组CD62P、CD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但ASP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PNS抑制血小板活化的途径可能是多组分通过多环节实现的,这与仅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ASP相比较,应有所不同。PNS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证候疗效亦优于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18.
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崔峻 《中国针灸》1995,15(1):37-40
以实验动物血瘀病模型为基础,设立对照组、刺络组和针刺组,以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在血液流变学中的循环内血小板聚集率、血球压积,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实验动物球结膜微循环的状况。结果表明,刺络疗法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中血小板聚集影响最大,治疗结果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微循环也有较大改善,提示刺络疗法对实验动物血瘀模型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对微循环血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头痛宁胶囊治疗组168例,给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每次3粒,1日3次;西比灵对照组168例,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每次1粒,1日2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小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9%,72.6%,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头痛宁胶囊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血塞通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运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60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口服血塞通胶囊+阿斯匹林及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均连服1个月后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治疗组下降率37.50%,对照组为14.5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塞通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