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缺血性中风恢复期(2~24 周)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及中医四诊资料采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判断中医体质,根据<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确定中医证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主要为瘀血质(20.97%)、痰湿质(18.71%)、气虚质(16.29%),证候主要为血瘀证(25.81%)、痰证(20.97%)、气虚证(16.45%)、阳虚证(15.16%).主要体质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瘀血质与血瘀证、痰证、气虚证显著正相关,痰湿质与痰证、血瘀证、阳虚证显著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血瘀证、痰证显著正相关.结论 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行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再由中医内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有7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例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34. 55%(85/246)、痰湿质27. 64%(68/246)和湿热质18. 70%(46/246)。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证候中气虚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占82. 35%;湿热质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占56. 52%;痰湿质以痰湿内阻证为主,占63. 24%;瘀血质均为痰瘀互结证,占100%。采用非参数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各中医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高度相关(r=0. 816);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中度相关(r=0. 617);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中度相关(r=0. 663);气郁质与肝郁脾虚证低度相关(r=0. 410),与肝郁气滞证中度相关(r=0. 711);瘀血质与痰瘀互结证高度相关(r=0. 883)。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部分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不同的痰瘀证候与载脂蛋白E基因第一内含子增强子(ApoE IE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CHD中医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证(其他证型)患者200例,另选100例健康对照,常规检测所有样品的血脂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poE IE1的基因型.采用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但C/C,C/G,G/G基因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顺序有依次升高的趋势.CHD患者中的G/G基因型显著多于健康对照,并在痰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的分布多于瘀证和非痰非瘀证.G等位基因与apoE第四外显子ε4等位基因密切相关.结论:ApoE第一内含子增强子BspLI位点的G/G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痰证及痰瘀互阻证的易感基因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研究体质与证素的关系。方法中医师专人定式问卷调查症状和体质,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并进行体质和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平和体质者5例,占总病例数的1.0%;病理体质者495例,占总病例数的99.0%。结论病理体质患者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瘀血和痰浊等证素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病性证素特点;瘀血质与瘀血、痰浊和阳虚证素呈显著相关;气虚质与气虚、阳虚和阴虚证素呈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浊和阳虚证素呈显著性相关;阳虚质与气虚和阳虚证素显著相关;阴虚质与气虚和阴虚证素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何焯根  戴韵峰 《新中医》2015,47(8):35-3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7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共发现34类体质,其中单体质273例,2种体质兼夹的366例,3种体质兼夹的79例。痰湿质185例(25.77%),气虚兼痰湿质107例(14.90%),气虚兼瘀血质76例(10.58%)。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常见体质中,平和质、气虚质、气虚兼瘀血质以TC升高的较多;痰湿质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TG血症多见;气虚兼痰湿质、阳虚兼瘀血质则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TC血症多见(P<0.05)。各常见中医体质间TG、TC、LDL-C、Apo-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A1、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瘀血质;HDL-C、Apo-A1、LP(a)水平高低与痰湿类或瘀血类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OSAHS患者纳入研究,填写病历调查表,收集资料信息,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统计。结果:201例OSAHS患者中,中医体质分布结果: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平和质;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痰湿内阻证>痰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证>肺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其他证型;主要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痰湿质患者易出现痰湿内阻证(P=0.000);气虚质患者易出现气虚痰瘀证(P=0.000)、脾肾两虚证(P=0.000),其次是肺脾气虚证(P=0.001)、痰瘀互结证(P=0.048);湿热质患者易出现痰热内蕴证(P=0.000);血瘀体质患者易出现气虚痰瘀证(P=0.002)、痰瘀互结证(P=0.023)。结论:OSAHS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联系,且其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最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9.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陈云艳  陈雪梅  文娱 《光明中医》2011,26(4):830-831
目的防范调剂差错,杜绝药疗事故的发生。方法从药品、医生、药师、患者等不同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结论药学工作者在调剂过程中高度重视差错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就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