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虚浊留     
依据祝谌予的气虚浊留科学宝贵经验,提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转输布散饮食精微(脾不散精),精微蓄积过多而为浊。气虚鼓动无力,而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痰湿瘀血滞留脉道,阻碍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致使饮食精微蓄积亦为浊。如是,健脾益气活血是降浊之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
对浊、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介定,讨论浊邪、浊病与蛋白质、浊毒,痰瘀混杂形成实邪与器官纤维化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的病理的联系,指出浊病与器官纤维化之间有着特异性联系,建议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医学关于"浊"的认识和经验,使其概念明确,体系完整,疗效确切,以提高中医学"治末病"水平,并明确提出器官纤维化主要病机为"气虚浊留",治疗大法为"扶正排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刘中勇健脾化浊法治疗颈动脉斑块经验,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均有效,但观察组IMT、斑块大小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能稳定斑块并减少斑块大小,为临床提供宝贵经验,使在临床上更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糖〈7.0mmol/L(1260 mg/L),〉6.11 mmol(1202 mg/L),2 h血糖值≥7.8 mmol/L(1400 mg/L),〈11.1 mmol/L(2 000 mg/L)的状态。IGT阶段虽然糖代谢仅出现轻度异常,但已经存在着胰岛素的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损害,是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1-2]。大多数长期糖耐量受  相似文献   

5.
<正>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糖<7.0mmol/L(1260 mg/L),>6.11 mmol(1202 mg/L),2 h血糖值≥7.8 mmol/L(1400 mg/L),<11.1 mmol/L(2 000 mg/L)的状态。IGT阶段虽然糖代谢仅出现轻度异常,但已经存在着胰岛素的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损害,是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1-2]。大多数长期糖耐量受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本组共 86例 ,男 6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 2 8岁 ;心电图异常者 72例 ,有肝郁症状者 2 6例。病人表现为胸部闷痛 ,气短 ,喘息不得卧 ,身重着 ,头晕 ,苔白腻 ,脉沉滑。治疗方法 治则 :补气健脾化痰佐以活血通络 ,有肝郁症状者佐以化痰解郁。方药 :人参 6g,陈皮 9g,半夏 9g,茯苓 9 g,薏苡仁 9g,白芥子 6g,神曲 9g,槟榔片 9g,浙贝母6g,桃仁 6g,红花 6g。病案举例 男 ,76岁 ,2 0 0 1年 1月 6日初诊。患者自1998年冬不明诱因出现胸部闷痛 ,逐渐加重 ,在多家医院胸透、心电图检查 10余次均未发现异常。遂按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西医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药物均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以健脾袪浊为法可取得较好疗效,综合历代文献,并结合现代方法研究健脾祛浊法的作用机制,对以后临床用药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民  徐安琪  刘阳  刘德山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49-1254
目前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不断升高,而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若不早期干预,将会进展为糖尿病,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先驱阶段,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对病情及时的控制,可以使血糖调节能力恢复正常。王新陆教授结合现代疾病特点提出的血浊理论为诠释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糖尿病前期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血浊。血浊既是该病的病理产物,也是该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疗,采用健脾化浊法作基本治疗原则,同时针对病因、生化指标等方面,要审因论治,善用援药化浊。上述理论的提出,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前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90例IGR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基础组以饮食运动干预,西药组与中药组分别在基础干预的同时采用吡咯列酮片、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基础组2hBG、西药组与中药组BMI、FBG、2hBG、HbA1c、FINS、2hFINS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脂联素明显升高(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浊方具有降低IGR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气虚浊留”的病机理论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理论研究中倍受关注。笔者结合“气虚浊留”病机理论的中医传承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采用中医取类比象的分析方法阐明该理论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病机内涵。认为肾脏内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和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取类于中医(肾)气虚不固的病机;而患者肾脏自噬活性抑制所致的细胞内外代谢产物蓄积和纤维化比象于肾络浊(痰、瘀、热等)邪留滞的病理过程。气虚和浊留不仅彼此协同地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又能蕴结热毒、痰湿和瘀血,并与之相互缠结于肾络。因患者个体禀赋的差异,在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呈现出内热、精亏、血瘀和癥瘕等病机特点,但气虚浊留为病机之本。本文冀希望通过对“气虚浊留”病机理论科学内涵的阐析,为中西医(药)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健脾化浊法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3月~ 1 998年 6月 ,笔者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浊为治则 ,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38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6例均选自门诊首诊或中断降糖治疗 2个月以上的患者 ,均符合 1 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经B超、血脂、肝功能等辅助检查而确诊为脂肪肝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 3例 ;年龄 35~ 65岁 ,平均 54 3岁 ;病程 6个月~ 1 6年 ,平均 4 8年 ;伴有慢性乙型肝炎 5例 ,高血压病 3例 ,冠心病 2例 ,神经病变 2例。对照组 1 9例 ,男 1 3例 ,女 6例 ;…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在中医方面,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浊邪有一定关系。文章从浊邪角度深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总结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正虚浊伏,并从扶正驱浊进一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冀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拟健脾祛浊消脂汤治疗脂肪肝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张银萍 《四川中医》2009,27(3):77-78
目的:观察健脾泄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健脾泄浊法治疗组和西药盐酸吡格列酮对照组,治疗30天,停药7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且无低血糖症发生。结论:健脾泄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祛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D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结束后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4h蛋白定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有效率58.3%,对照组有效率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祛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提高有效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以来,笔者自拟功能益气活血化痰的止眩汤治疗38例气虚血瘀痰浊上扰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辨治颇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 ,发现瘀浊蕴结者在本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兹将近年来运用化瘀利浊法治疗瘀浊型 38例 ,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 ,男 16例 ,女 2 2例。年龄 35~ 72岁 ;病程 1~ 2 2年。全部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其中合并冠心病 6例 ,高血压 7例 ,胆囊炎 3例 ,白内障 4例 ,视网膜病变 2例 ,末梢神经炎 5例 ,疮疡者 6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当归 10~ 2 0g,川芎 10~ 2 0g ,生地 2 0~ 40g ,赤芍 15~ 30g,丹参 2 0~ 40g ,桃仁10~ 2 0g ,茯苓 2 0~ 40g ,泽泻 15~ 30g ,苍术 15~ 30g,白术…  相似文献   

18.
益气养阴通络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化浊法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Ⅲ、Ⅳ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湿浊证候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络化浊中药口服、中药灌肠及针刺治疗。治疗3个月,对治疗前后疾病疗效、中医证候、尿微量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疗效、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络化浊法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中药复方降浊合剂对气虚痰浊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5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浊型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1人,B组83人,A组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基础上加用降浊合剂;B组仅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结果:经2个月治疗,A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B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餐后血糖较干预前明显升高,餐后2 h ISI明显降低;A组治疗后TG、LDL、F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过1年的随访,A组的糖尿病转化率和血糖达标率在2个月、4个月及12个月时均显著优于B组。结论:中药复方降浊合剂较长期的服用,能有效改善气虚痰浊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对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改善TG、LDL、FFA水平,并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1年糖尿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袁利梅  刘磊  朱培罡  王清海 《河南中医》2012,32(11):1459-1460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法治疗气虚痰浊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痰浊型I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予复方芪麻胶囊口服,日3次,每次2粒;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口服,日1次,每次5 mg,必要时加用吲哒帕胺缓释片(纳催离),日1次,每次1.5mg,调整使用至血压达标并维持稳定,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血压平滑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平滑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芪麻胶囊能有效改善气虚痰浊型ISH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降压作用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