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脲支原体(Uu)在人类疾病感染中的特征仍有争议,已知感染人类的Uu具有种的特异性,用血清学的方法将其分为2个生物群及14个血清型,其中1、3、6、14为第1群,其余的10型为第2群[13]。Teng等[4]的研究认为Uu的群特异性和多样性被编码在MB(multiplebanded)抗原基因中,本研究用第1群的Uu3、14标准株对MB抗原5′端含群特异性抗原决定簇部分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表达的蛋白片段进行了抗原性检测。一、材料与方法1Uu3、14型标准株、Uu3、6、8、14型标准抗血清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提供;pGEX2T、感受态大肠杆…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Uu)是一种缺乏细胞壁、因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微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骆丹、朱文元);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教研室(聂刘旺、鲁晓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徐文严);广东省江门市皮肤病防治所(黄澍杰、谢礼豪)生物,故对Uu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常用四环素、红霉素类等药物治疗。因上述药物的广泛使用,四环素抗性基因(tetM)在各种微生物间的转座或转化作用等,使Uu耐药株不断增加。通过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MIC)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检测耐药程度、…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与血清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代谢抑制试验法对206株解脲支原体(Uu)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红霉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对四环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和9型,而对两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可见,Uu耐药性与血清型之间存在联系,2型和9型Uu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别。  相似文献   

4.
最近从 1例无症状女性患者体内分离得到图卢兹第一株耐四环素衣原体菌株 ,并比较了该菌株与从其它患者中分离得到的 3 4株菌株在体外对四环素、氧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 (doxycycline)和普那霉素 (pristi namycin)的敏感性 ,即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3 4株衣原体均是在患者用抗生素治疗之前 ,男性从尿道或女性从宫颈取材、并经过放线菌酮处理后的McCoy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染色证实、-70℃保存备用的标本。所有临床株和一实验室株 (LGV ⅡATCCVR 90 2 )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性病门诊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genitalium,Mg)在1981年首次从2例男性NGU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成功,它可能是急、慢性NGU、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盆腔炎症性疾病的病原体之一[1~5]因为Mg培养困难,为探讨性病高危人群Mg的感染情况,我们建立了Mg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并对23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标准株:肺炎支原体FH株、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口腔支原体、唾液支原体均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惠赠;生殖支原体G37来源于衡阳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金葡菌ATC…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进行了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决定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42个Uu分离株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96孔板小孔中,药液倍 比稀释成64μg/ml-0.06μg/ml,37℃培养,加药组以72小时后仍不出现2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根据tet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相似文献   

7.
200株支原体药敏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脲支原体 (Uu)及人型支原体 (Mh)感染 ,在非淋菌性 (NGU)疾病中居第二位。同时由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及病人不规则用药3,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给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 1999~2 0 0 0年收集的 2 0 0株门诊患者支原体Uu、Mh 8种药敏情况统计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2 0 0例患者标本均来源本院门诊就诊病人。男 15 2例 ,女 4 8例。年龄 7~ 70岁 ,平均年龄 31岁。取材用消毒尿道拭子。男病人从尿道口插入 1~3cm ,女病人从宫颈口插入 1~ 3cm取分泌物 ,放入试管内送化验室培养。1.2 试剂 使…  相似文献   

8.
淋球菌PPNG株的PC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青霉素的淋球菌日益增多 ,给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问题。自 1976年首次报道产青霉素酶淋球菌 (penicillinase produc ing NeisseriaGonorrhoeae ,PPNG)以来 ,至今已在 10 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PPNG的存在。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是因为菌株产生了能分解青霉素的 β 内酰胺酶 ,此酶属于TEM 1型基因 ,主要位于质粒上[1 ]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将PPNG耐青霉素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扩增后提取质粒制备探针[9,1 0 ] ,以检测PPNG株 ,而用PCR检测此耐药基因还未见报告。本实验根据P…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2011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四市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进行耐药质粒TEM-1和tetM基因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多重PCR方法鉴定β-内酰胺酶质粒并进行TEM-1和TRNG tetM基因分型。结果:来自四市429株淋球菌中检出青霉素耐药364株(84.8%),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389株(90.7%)和418株(97.4%),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低敏率达到34.0%(146/429),头孢克肟低敏只有1株(0.2%)。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56株(36.4%),TRNG株201株(46.9%)。耐药质粒TEM-1基因分型以亚洲型为主(94.9%,148/156),只有8株携带非洲型质粒;tetM基因分型均为荷兰型。结论:四市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TEM-1基因质粒分型以亚洲型为主,tetM基因分型均为荷兰型。  相似文献   

10.
解脲支原体(Uu)不仅是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的病原体之一,而且与自发流产、低体重儿、不育以及人类其它泌尿生殖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1]。检测Uu的方法,大多数实验室采用培养法。我们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otimmunogoldfiltrationassay,DIGFA)检测Uu,并和培养法进行了比较。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Uu114型国际标准株:由加拿大Alberta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Robertson教授赠送。2.其它支原体种及来源:人型支原体1株PG21,肺炎支原体1株FH,口腔支原体1株Ch19299,发酵支原体1…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中药体外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中药对沙眼衣原体(CT)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方法,我们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测定了3种中药合剂对41株CT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敏感性。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①实验菌株:所有菌株均采自我院性病中心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经分离、纯化而得。②细胞株:McCoy细胞:由美国标准菌库(ATCC)提供,本室保存传代。③培养基的制备:参照文献[1]方法,略加改进。(二)药物和方法:1药物来源:根据NGU的3种病征配制3种中药合剂,所有中药均购自于广州市中药材公司。①中药合剂Ⅰ:由…  相似文献   

12.
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2001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153株淋球菌中检出127株对青霉素耐药(83.0%),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占17.0%(26/153);四环素耐药129株(84.3%);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菌株(TRNG)占总数的24.1%(37/153);环丙沙星耐药117株(76.5%),其中92株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有耐药性,三重耐药占60.1%;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00.0%和81.0%。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应作为临床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性科学》2015,(6):70-72
目的:对228例淋病患者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淋病奈瑟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检测,对β内酰胺酶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检测。结果:228株淋病奈瑟球菌中,来自宁海县中医医院的有72株,其中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的有19株;来自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有156株,其中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的有41株。所有检测为阳性的菌株在228株菌株中占26.32%。来自所有的淋病奈瑟球菌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的区别,菌株对四环素、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比较高,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耐药性比较低一些。结论:根据研究数据,在临床上应当避免使用四环素、青霉素等作为抗菌的首选药物,应适当选取头孢曲松、大观霉素作为临床治疗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UU和MH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临床标本分离的6株UU与6株MH分别进行了诱导与交叉耐药试验。结果 TC诱导耐药的UU和MH亦对DOXY耐药,但对MC,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无明显交叉耐约性。OFLX诱导耐药的UU和MH和CFL,X,LMLX耐药人型支原体耐药与交叉耐药的地四环素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没有显著的交叉耐药性。结论 耐TC的UU与MH株对DOXY呈现交  相似文献   

15.
淋病奈瑟菌分离株3种药物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常州地区的50株淋病奈瑟菌进行TEM-1基因、tetM基因检测并对gyrA基因的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50株淋病奈瑟菌中32株TEM-1基因阳性,24例tet基因阳性,经PCR扩增和DNA测序,gyrA基因全部存在突变,PPNG—TRNG—QRNG3种分子检测发现青霉素类、四环素类与喹诺酮类二重耐药分别占26%和10%,耐多种药物(MDR)菌株总数已达74%。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是由剥脱毒素A(ETA)和剥脱毒素B(ETB)引起的水疱性皮肤病 ,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从血液或皮损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及检测该菌产生的剥脱毒素 (ET)亦可辅助诊断。ET可用PCR、放射免疫测定及Ouchterlony免疫扩散法 (O IA)等进行检测 ,但这些方法均需分离金葡菌且尚未在临床实验室中常规开展。为了对疑似SSSS患者作出快速诊断 ,作者制备了抗ETA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用此抗体建立了几种ETA免疫测定法 ,并与其他几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2013年度本地区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和阿奇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5株菌株对7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平洋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85株淋球菌中检出68株对青霉素耐药(80%),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32株(37.6%);四环素耐药率为84.7%,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34株,占40%;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6%和3.5%。未发现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分别为16.5%和5.9%。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青霉素和四环素MIC50及MIC90均大于耐药标准的32倍。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敏感性较高,出现阿奇霉素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解脲脲原体(Uu)Parvo和T960两大生物群在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及生物膜形成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以Uu标准株3和8血清型及从21个女性患者宫颈分离出的21株Uu临床株为研究对象。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Uu生物分群检测。体外培养生物膜后扫描电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鉴定生物膜形成,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生物膜形成前后进行药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果 Uu两生物群均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后对3种药物的耐药性均增高(P<0.05),但Pavor生物群变化更大。结论 Uu两生物群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六种抗菌药物体外对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方法,测定了6种国产抗菌药物对30株解脲支原体(Uu)、30株人型支原体(Mh)体外抗菌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乙酰螺旋霉素、氟哌酸和强力霉素有较强的抗Uu与Mh作用。乙酰螺旋霉素抗 Uu的 MIC50与 MIC90为0. 25mg/L与1mg/L,抗Mh为0. 5mg/L与1mg/L。氟哌酸抗 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强力霉素抗Uu的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抗Mh为0.25mg/L与2mg/L。Mh对红霉素有高度抵抗作用,MIC50与MIC90为64mg/L与128mg/L。6株 Uu、4株Mh对四环素高度耐药,MIC50与 MIC90分别为64mg/L与128mg/L和16mg/L与32mg/L,但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小檗硷抗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4mg/L与8mg/L,对耐四环素的Uu与Mh也有相同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淋球菌营养型与耐药性及质粒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为了解淋球菌的营养型、耐药性及质粒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重庆市收集的83株淋球菌进行营养型、抗生素敏感性和质粒检测.结果 83株菌共分为8个营养型,以Pro-型(51-8%)和Proto型(18-1%)为主.利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和壮观霉素的敏感性.青霉素耐药株占15.6%,四环素耐药株占70%,壮观霉素耐药株占1-2%.通过快速碱裂解法对其中的44株菌进行质粒检测,70%菌株含24-5Md质粒,80%含2.6Md质粒,66%同时含24-5Md和2.6Md质粒,16%未查到质粒.并发现Pro-型菌株中青霉素耐药株高于其它营养型(P<0.05),且含24-5Md质粒菌也显著高于其它营养型(P<0.05).含24-5Md+2.6Md质粒菌株中四环素耐药株更常见(P<0.05).检测到1株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经质粒消除试验证实其耐药性由4-4Md质粒介导.结论 本研究不仅表明了重庆地区淋球菌营养型、耐药性及质粒的分布状况,而且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将对该地区淋球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淋病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