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烧伤患者吸人性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对37例伴有不同程度吸人性损伤的烧伤患者,根据吸人性损伤的程度,采用吸痰,吸氧,合理体位,窒息早期征象的观察,以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一系列有计划、有重点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29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也顺利度过了休克期、感染期,有...  相似文献   

2.
曹嵋 《大家健康》2016,(1):227-228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2.6%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1%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对提高抢救率以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小儿头面颈部烧伤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小儿头面颈部烧伤患者进行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加强创面护理,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72例患儿仅3例因烧伤程度过深而遗留瘢痕,无1例因创面感染遗留瘢痕。结论:小儿头面颈部烧伤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疗效,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5例大面积烧伤伴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因细致的呼吸道护理,无1例呼吸道感染病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呼吸道保持通畅、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是护理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颈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陈坚真(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柳州市545001)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护理严重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死率高达70%~90%[1]。我院于1995年9月同时收治7例严重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治愈4例,现将护...  相似文献   

7.
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晨霞  徐敏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833-833,847
总结116例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应加强患者的静脉输液、呼吸道、创面、五官及高热的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刘锦莲 《当代医学》2013,(12):111-112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10例未行气管切开,经过积极的救治和护理,均痊愈出院;行气管切开的1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早期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对创面进行处理,控制感染,并加强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创面修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63例的翻身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雪菁  王淑君 《医学争鸣》2006,27(8):756-756
1 临床资料我科2000-01/2005-06收治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63例,其中气管切开14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1例,平均使用翻身床(43.5±11.5) d. 除7例患者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使用呼吸机患者在伤后21~37 d脱机,气管切开患者在伤后34~52 d拔除气管套管,均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死亡率极高。据国内报道,吸入性损伤与非吸入性损伤烧病人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别43.3%~66.7%及8.9%),且随着烧伤面积的增长而增高。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81例,由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加之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通过10年间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1例,男65例,女16例,年龄8~58…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呼吸道损伤患者 ,因其解剖、生理特点的特殊 ,护理不当可以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并危及生命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根据病情的轻重 ,必须配以整套科学、全面、系统、富有责任感的临床护理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自 1995年以来收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 37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1 临床资料37例患者中最大烧伤面积为 90 % ,最小为 30 %。轻度呼吸道损伤 10例 ,中度 2 4例 ,重度 3例。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 5 1岁 ,最小 5岁。气管切开 3例 ,治…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头面颈部烧伤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太康县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5例面颈部烧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给予支持、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例患儿由于烧伤程度较深,遗留下瘢痕,其余患儿均完整愈合,无一例由于创面感染遗留瘢痕。结论对面颈部烧伤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情况。结果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加强病情观察,适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保证。结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除出现局部组织瘢痕挛缩畸形,无1例出现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烧伤伴中、重度吸人性损伤的患者,在历次的手术过程中,多采用全麻插管术。我科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57例,实施全麻插管术102例次。术后由于我们护理得当,患者全部安全渡过全麻清醒期,无1例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烧伤救治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也愈来愈高。但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难度仍很大。吸入性损伤是当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2007年我科收治1例90%Ⅱ度Ⅲ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经全体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合理治疗,精心护理,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使病人康复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尤其是火焰、挥发性化学物质所致的烧伤,极易合并吸入性损伤.此类病人伤情重,病死率高,且护理难度大.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3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7例于伤后2-48h内行气管切开术治愈60例,死亡7例,治愈率89.6%。结论特重烧伤合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越早,救治成功机会越大。适当扩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加强术后气道管理,通过早期支纤镜灌洗,定时雾化吸入,喷灌气道以保持气道湿润,必要时机械辅助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救治的方法。方法对29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实施"四早"救治方案,即: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充分给氧;早期气道湿化、灌洗;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结果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结论对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按"四早"方案进行救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烟雾或化学物质吸入气道,直接造成气道或肺实质损伤,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引起氧合与二氧化碳排除障碍。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关子吸入性损伤休克期的治疗与护理就愈发重要了,自2000年我科对183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