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肝解郁法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玮 《吉林中医药》2007,27(12):12-12
肝与消渴的发生关系密切,肝郁是消渴发病的重要病机,在临床上采用疏肝解郁法为主,配合润肺、清胃、滋肾治疗消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久病从痰瘀辨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 ,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则从痰浊、血瘀两个方面辨治糖尿病久病。1 从痰浊血瘀辨治糖尿病久病的理论依据1 1 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 痰浊导致消渴的发病 ,过食肥甘导致中焦失于健运 ,谷反为滞 ,湿浊内生 ,阻于络道 ,影响津液化生及输布 ,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篇》有“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发为消渴”之说。痰浊还贯穿消渴的整个病程 ,并在病程中滋生痰浊。消渴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 ,气虚不能推动津液的运行 ,津液停而为痰 ,(脾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 ,蕴而为痰 ;且久病其气更虚 ,精微物质不能上…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俱虚、阴虚燥热为特点。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消渴证与血瘀有密切的关系,而阴虚燥热为消渴证血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部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或用胰岛素治疗后,症状仍不能改善,控制血糖升高不甚满意。笔者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为定量指标,在临床应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药物治疗,均获较满意的疗效。本文5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一为胰岛素依赖型组,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渴方治疗;二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组,应用降糖药并加用消渴方治疗。现将其疗效及作用机理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临证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国内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则方药的探讨日趋广泛和深入。在病因病机方面,除传统的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而外,又提出瘀血阻滞、脾气虚弱及肝郁气滞等新的分型和相应的治  相似文献   

5.
论肝与消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肝的生理病理及消渴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了肝与消渴的关系。指出肝主疏泄、司气化、维持代谢活动,肝气郁滞、肝炎旺盛,肝阴血虚,肝气不足均可导致脏腑气化失常,阴血津液不足,燥热内生,从而发为消渴;因肝木失和而消渴者,当从肝而治,以达木为基本原则;虚则补之,使森气旺达;实则泻之,制其妄动而复其冲和条达之性。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俊 《陕西中医》1996,17(3):142-142
<正> 消渴,以多饮、多食善饥、多尿、消瘦为临床特征,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孙思邈编篡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内经》《金匮要略》和《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对消渴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都有所发展。 1 病因病机方面 《千金要方·卷21·消渴》:“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积年长夜,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术石犹且焦  相似文献   

7.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永华 《世界中医药》2007,2(3):151-153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病,《黄帝内经》的记载将消渴病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中期称为“消渴”;后期称为“消瘅”。消渴病消瘅期是由于消渴期上溢之甘气(血糖)不能解除,久之转为陈气。若陈气(糖毒)不除,复加怒气上逆,则出现胸中蓄积,致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成为消瘅。其初期,若干微型“瘕积聚”留于血脉,故全身皮、肌、脉、筋、骨、五脏六腑、诸窍均可被涉及而受伤害。但每位患者并发症的表现无论是部位,还是轻重程度,都各有不同。《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庆 《中医研究》2010,23(2):55-57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始见于《黄帝内经》,在《内经》中已有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后及宜忌等方面的论述。后经历代医家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至明清基本形成了中医消渴病“辨证论治”体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医政策,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中的消渴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类似.临床治疗消渴,宜根据糖尿病发展过程、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期分类辨证治疗.病期包括隐匿期、症状期、并发症早期、中期、晚期.辨证可分为阴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络脉瘀阻型、阴阳两虚型.早期治疗以滋阴清热生津为主,晚期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病程长者重在益气活血,后遗症宜用活血通络综合治疗.笔者根据以上5型,临床上采用相应的施治5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病 ,属于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以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为主。其病程长 ,合并症多且复杂 ,缠绵难愈 ,常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寻求有效治疗途径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以独具特色的诊治方法在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方面发挥优势 ,现将不同有效治法总结如下。历代医家关于消渴与肾之间关系的论述颇为丰富。多数认为消渴基本病机是肾水不足。汉·张仲景首创肾气丸治疗消渴 ,赵献可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主。清·陈士铎率先提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 ,而肾虚以致渴 ,则…  相似文献   

11.
<正> “消渴方”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南京市中医院内科谢昌仁主任医师积多年临床经验,行之有效的方剂,用于治疗“消渴”病,亦即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等病以“消渴”为主要表现者。方剂组成为: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地黄12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花粉15克,内金6克,丹皮6克,共13味药物,具有清热养阴,滋肾生津之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浅析消渴便秘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消渴便秘成为内科的常见病。消渴与便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余临诊多年,颇得体会,正确辨治,获益匪浅,试析如下。古代文献对消渴、便秘颇多阐述。《证治准绳·消渴卷》有“三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之说。[1]可见消渴、便秘不可孤立诊治。饮食失常,肠胃积热是消渴便秘的基本病因。《素问·奇病论》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2]《杂病源流犀烛·…  相似文献   

13.
消渴之名 ,首见于《内经》,历代医学文献对本病论述颇详。《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的治疗方法。后世医家以本症“三多”症状的主次 ,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 ,认为上消病在肺 ,中消病在胃 ,下消病在肾。病因病理主要由于素体阴虚 ,复因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而作 ,治疗上按“三消”论治。上消为肺热化燥 ,治宜清肺生津 ;中消为胃热 ,治宜清胃热 ;下消为肾阴不足 ,治宜以滋肾阴为主。笔者通过对本病的观察及学习前人的经验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 ,略呈管见 ,以就正于同道先进。1 消渴主因 ,责之于肾消渴虽有上、中、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米烈汉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辨证思路和临床特长。结论:米烈汉主任医师认为治疗糖尿病主张从肾论治消渴病病因病机,从肾论治消渴本病和并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内经》称之为“消渴”、“消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病,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机体免疫机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现将笔者运用生脉饮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鄢卫东 《中医研究》2012,25(6):55-57
本文对水肿、消渴、目劄、胃脘痛4则杂症进行分析,总结了临床辨证理念与论治方法,同时对各病例之致病机制、处方用药加以阐述,以深入探讨对疑难杂症的中医有效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17.
消渴从心辨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提出消渴从心辨治的观点。将消渴与心的辨证关系分为七型,并分别从症状,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加以阐述,为消渴从心论治建立基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浅谈温阳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红军  曹清慧  高桂君 《河北中医》2010,32(12):1811-1812
<正>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是消渴的基本病机[1],治疗多采取滋阴清热之法。然而阳虚所致消渴亦不少见,古今文献对此也有相关的论述。1历代医家对阳虚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云"消渴者,原发其动,此  相似文献   

19.
从“升降出入”论治消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认为,消渴的产生在于肺牌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燥热阴亏。临床分上、中、下三泪论治。现代对消渴的认识已超出了分泪论治的模式,认为消渴是一种成因复杂,表现为多脏器损伤的全身性的疾病。笔者认为,五脏中的任何一脏功能异常,都有可能导致其它脏腑相继出现气化功能的异常。正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异常才导致了消渴的产生,使之既可表现为明虚内热的症状,也可表现为气虚阳微的症状,还可表现为气滞血瘀的症状。本文拟就消渴的病证、病因、病机与升降出入的关系,分析如下。1升降出人的基本概念升降是指阴阳升降,即阳升明降,…  相似文献   

20.
田玉美运用天花粉治疗消渴兼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中医学院田玉美教授是全国知名老中医,从医60年,治疗消渴病有丰富经验。田师认为,消渴的病机是阴虚亏乏、燥热内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正气渐虚,外邪易入。在消渴病的基础上出现兼证时,应遵仲景的“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消渴久病为痼疾势缓,兼证新病为卒病势急,痼疾难拔,卒病易治。所以,田师临床治消渴又见兼证时,一般要先治兼症,治兼证又必须照顾到消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