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贡永宁  郭平 《医药世界》2010,12(2):107-10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利培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有效率72.5%,显效率20.0%;对照组有效率52.5%,显效率12.5%,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一定差异(P〈0.05);治疗后2、4、8、12周末TESS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镁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和单用帕罗西汀组,每组各30例,疗程8周,观察比较治疗4周和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有效率76.7%,对照组有效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4周末,8周末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躁狂症的临床诊治措施,并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躁狂症住院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纯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躁狂量表(BRMS)评分和疗效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攻击行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合用利培酮组)3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组)31例,疗程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在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因子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攻击行为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伴有兴奋、激越等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伴有兴奋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7例))和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组(63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大体评定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为主评估不良反应。结果:1周后两组间PANSS(G分、S分、T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后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4.74%,单用组为87.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能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激越等症状,起效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领军  吴焕  杨福收 《中国药师》2009,12(9):1279-1281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使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2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8、12周末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TE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单一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在入组时以及第1、2、4、8周末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PANSS和MOAS评分在第1、2、4周末和第8周末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除第1周末外,在各时点PANSS和MOAS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但能增强单一使用利培酮的疗效,而且能有效控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刘纪猛  孙雅娜 《海峡药学》2011,23(7):101-103
目的探索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氧氮平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0例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氮平(21例)、氯氮平(19例)治疗。分别运用BPRS及TESS来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治疗八周末BPRS总分明显低干对照组(P〈0.05),两组TE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s)。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氯氮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缩短治疗反应期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名,对照组61名,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氮平治疗,疗程1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90.2%。PANSS评分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末、2周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经过对症处理均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利培酮配合氯氮平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症状起效更快,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当患者的兴奋症状控制后可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培酮片剂与微球制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片剂组(n=23)和微球制剂组(n=22),根据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8、16周末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PANS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依据。治疗第8、16周末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8、16周末片剂组及微球制剂组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治疗第8周末微球制剂组PANSS评分低于片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16周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利培酮微球制剂较片剂疗效更显著,治疗结束时两种剂型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唐伟  章飞雪  陈杨建  台勇 《海峡药学》2009,21(12):120-12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80例躁狂发作病人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组和碳酸锂治疗组,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后各评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均下降,治疗2周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疗效于碳酸锂组相似,治疗4周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有效率为75%,碳酸锂组为80%,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丙戊酸镁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轻。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有效,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奋乃静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4例和奋乃静组35例,分别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奋乃静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7.0%和71.7%,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均分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肯定,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将6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氯氮平治疗的同时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起始剂量0.5 g/d,1周后增至1.0 g/d;对照组单一氯氮平治疗。疗程4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对男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进行为期12周的对照研究。治疗组口服推荐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1 mg/d起始,1周内增至4~6 mg/d,两组在治疗前、治疗至4、8、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时实验室监测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终点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两组PANS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SP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12周末,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尤为显著(P〈0.05)。而治疗组催乳素水平在治疗8、12周末较治疗至4周末持续下降,且无相关高崔乳素血症症状。第12周末,TESS评分对照组显著较高(t=-1.67,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更轻微(χ2=3.871,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男性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且症状控制快、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徐琳  魏晓云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79-2280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第2、4周末PAN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温占红 《北方药学》2011,8(4):44-45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90例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评定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该药物的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在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8周中均有较好疗效。而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较少较轻。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阿立哌唑组各40例,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齐拉西酮组总有效率为87.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2,P>0.05)。两组治疗2周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同一时间点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可用于一线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