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翠萍  邓小玲 《护理学报》2006,13(10):91-91
按照Kistner的观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是指瓣膜游离缘松驰、伸长、下垂,失去单向开放功能的状态[1]。我院于2005年3月收治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继发双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系列护理,康复出院。1病例简介患者,男,81岁,于2005年3月21日因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而入院,患者当时神志清楚,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及Kornig征均阴性。既往有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状态,脑梗死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1年,可坐在轮椅上正常活动,双下肢活动、下垂后无淤血发绀现象,…  相似文献   

2.
例1,女,75岁,入院前1h情绪激动时突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随即不省人事,入院时体检:深昏迷状态,鼾声呼吸,双侧瞳孔针尖样,光反应消失,舌后坠,颈部有抵抗、痛刺激患者无反应,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消失。行颅脑CT检查发现脑室系统充满血液,四脑室血肿密度高、扩张明显,侧脑室、三脑室无明显扩张,血液密度较低。急行右侧  相似文献   

3.
曾瑜  彭立辉  李江  卢明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920-192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患者因多饮、多尿及月经失调3年,头痛伴呕吐1年于2008年4月19日入院.查体:消瘦,身材矮小,其余无阳性体征.MRI示: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三脑室前部见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灶,其内有灶状长T1,长T2坏死区,大小约4 cm×4 cm×5 cm(图1,图2).全麻下经额叶人路,显微镜下部分切除肿瘤,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检均报告: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4.
男,13岁.患者因头部被人用拳头打伤头痛1d主诉入院.入院前患者头颅CT示:双侧脑室,三脑室均扩大,脑积水.人院检查,头围79 cm,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询问患者学习生活均同常人一样.腰穿结果示脑脊液压力正常.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phenix标准中压分流管,手术顺利,术后10d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头颅CT示双侧硬膜下血肿,追问患者半年来生活学习无任何不适,患者无头痛头晕症状,考虑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患者家人不同意,瞩观察病情变化,遂出院.后失随访.  相似文献   

5.
傅学民  马学军 《临床荟萃》2009,24(19):1697-1697
例1,男,18岁,既往健康,无癫痫家庭史。于1998年3月12日中午自服氯普噻吨(泰尔登)约40片(每片50mg),服后1小时左右送我急诊抢救。入院后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呈昏睡状态,双侧瞳孔内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角膜反射存在,无面、舌瘫体征,颈软,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克氏征阴性。急诊化验血清钠、钾、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张波  冯文萍 《临床医学》2002,22(6):16-17
目的:研究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治疗。结果:5例存活,3例死亡。5例6个月后随访结果,2例恢复良好,2例轻瘫,1例重瘫。结论:此综合疗法操作容易,尤其适合于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对冲脑室引流清除脑室积血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致脑室积血患者55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双侧脑室对冲引流,结合尿激酶交替溶解和冲洗,辅以腰大池引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5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41例,总有效率为74.55%.植物状态生存2例,死亡12例.[结论]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能快速有效地清除患者脑室积血.  相似文献   

8.
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对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1]。闭锁综合征的患者四肢全瘫、不能言语表达,病程较  相似文献   

9.
<正> 上下肢功能改善是中风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作者对中风后上下肢功能及达到最大功能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上下肢瘫进行简单的床边检查以预测康复结果.作者将75例中风病人作前瞻性研究(超过60天无瘫痪者、两例受累者除外)按上下肢分为重叠的两组.第一组:66例单侧上肢瘫不能自行进食及穿衣者,剔除7例下肢瘫无上肢瘫及2例评分不可靠的患者.第二组:72例单侧下肢瘫不能单独行走者,剔除3例上肢瘫无下肢瘫的患者.全部病人在安排康复之前做了 CT 或 MRI 检查.入院后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瘫肢远近端肌力按医学研究学会推荐的评分标准评分.(1.有收缩迹象;2.不能抗重力运动;3.能抗重力运动,4.能抗重力和阻力运动,5.正常肌力).肢体功能判定:上肢分两种功能按 Barthel 指数评分,①准备餐具与进  相似文献   

10.
庆大霉素致脊髓损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病例 1 ××× ,女 ,4 8岁。患者于 94年 3月 31日因“脑出血”入深圳某医院治疗。住院期间行“腰穿”检查后 ,给予椎管内注射“庆大霉素”(剂量不详 ) ,第二天发现双下肢瘫 ,大小便失禁。约 1年后双侧大腿能部分抬起 ,因经济困难未行康复治疗 ,双下肢功能又逐渐丧失。长期卧床 ,日常生活完全依赖护理。骶尾、足跟、双侧大转子、双侧坐骨结节等处先后出现压疮。大小便无感觉 ,长期留置尿管 ,大便每日用手抠 1次。伤后 3年半 ,于 97年 9月 5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查体 :T10 以下感觉丧失 ,坐骨结节IV°压疮 ,左 8cm× 4cm…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53岁。因意识不清15小时于1985年4月1日上午8时入院。 3月30日晚8时许,患者感周身不适,约8时半,呼口干,要求喝水,其爱人送水时,发现患者手脚乱动,喃喃自语,两眼凝视,约5分钟后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来我院急诊。体检:浅昏迷,压眶有痛反应,时有躁动不安;双侧瞳孔对等散大,各0.7cm,光反射存在;颜面、下肢无浮肿;皮肤、口腔粘膜无出血点;血压140/100mmHg;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37岁 ,2 0 0 0年 11月 2 9日因脑外伤在当地医院急行颅脑及气管切开手术 ,术后患者一直昏迷、持续高热、刀口不愈合 ,于 12月 16日转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 2 0 0 1年 2月 5日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第 7天患者开始发热 ,体温达 38.2~ 39.4℃ ,腰穿脑脊液混浊有凝块 ,蛋白++,糖 2 .8mmol/L以上 ,细胞 0 .15 6× 10 9/L ,血WBC 10 .4× 10 9/L ,N 0 .86、L 0 .0 9、M 0 .0 4、E 0 .0 1,多次脑脊液培养均为非发酵棒状杆菌生长 ,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及脑室 腹腔分流改为脑室外引流 ,脑脊液曾逐渐变清 ,体温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71岁。因耳鸣、右侧肢体麻木 1个月 ,于 2 0 0 1年 3月 30日入院。查体 :睑结膜苍白 ,右侧鼻唇沟变浅 ,伸舌居中 ,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四肢肌力 5级 ,右侧腱反射略亢进 ,右下肢病理征 (+) ,右半身感觉减退。患者于 1997年颈椎核磁共振 (MRI)示C2~ 7椎体后缘纵韧带肥厚伴钙化 ,C4~ 7椎间盘脱出。 2 0 0 0年头颅MRI示双侧脑室前角多发性腔基梗塞 ;血管显示多处狭窄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双颈内虹吸部、右大脑前近段。入院后复查颈椎及头颅MRI与既往相比无变化。患者右侧肢体麻木加重 ,出现左上肢及右嘴角麻木 ,双上肢…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1993年9月23日因车祸胸部挤压伤后1h于下午5时急诊入院.查体:BP测不到,P90次/min,R23次/min,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右下腹抽出不凝血,准备于5时30分急行剖腹探查术.术前遵医嘱留置胃管,因患者神志不清,呕吐、烦躁等,置管3次均失败.最后胃管置入约45cm,从末端抽出泡沫状液体少许,患者无呛咳,口腔内无胃管盘绕即予固定,于5时30分送入手术室,经探查为肝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2岁,因"右肺上叶中心型小细胞癌放、化疗后1年,右颞叶及双额叶多发转移,全脑放疗后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胯部疼痛20天"人院.疼痛以右侧为著,夜间加重,伴尿潴留、右下肢麻木无力.查体:双侧髋关节压痛明显,叩击痛强阳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16.
自 1990 - 0 1~ 2 0 0 1- 0 8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有7例出现肢体运动障碍 ,这是一种少见术后并发症 ,现就其病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7~ 6 9岁 ,颅脑外伤术后积水 4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愈后 1例。术后出现上肢瘫 1例 ,下肢瘫 2例 ,一侧肢体瘫 4例 ,其中肌力 0级瘫 2例 , ~ 级瘫 5例 ,发病时间最早术后全麻清醒后发现 ,最晚术后约 2 4h出现体征。经对症治疗后治愈 5例 , 级瘫 1例 , 级瘫 1例 ,术后脑积水体征均消失。2 讨论肢体障碍原因 :1医源性因素 :本组 2例 ,插管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9岁,因反复乏力纳差5年,皮肤巩膜黄染加重2个月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2009年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反复发作肝性脑病Ⅰ期,多次接受治疗后好转。2011年3月患者开始出现进行性下肢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双下肢肌力1级,双侧Hoffman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四肢传导觉下降,运动觉下降,浅感觉无明显缺损,扑翼样震颤阳性。谷丙转氨酶31.8U/L,谷草转氨酶51.4U/L,总胆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7 d,加重1 d”于2012年12月1日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下肢抬举无力,右手活动笨拙,说话不清楚,未在意。昨日无力症状加重,右手持物易掉落,右下肢行走拖曳。无头痛、面部麻木、饮水呛咳。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此类病史。入院查体:BP 130/80 mm Hg,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Ⅳ级,偏瘫步态,右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4分,余查体未见异常。颅脑MRI示:左侧丘脑、双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经颅多普勒示:双侧MCA、ACA、TICA及LPCA、RSCA狭窄,BA、LVA、RPCA代偿性血流速度增快。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90%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均不同程度狭窄,其颅底见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的M1段远端位置可见一扩张的、脆弱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长约6 mm,宽约3.2 mm),造影剂明显滞留。诊断:烟雾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本例患者拒绝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丹参活血化瘀及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并指导康复锻炼,3周后患者肌力、语言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病例报告 女,25岁。因纳差、乏力1周,双眼视力进行性减退1天于1996年3月15日入院,患者1周前起感纳差、四肢酸软、腹胀,入院前1天下午3时双眼视物模糊并进行性加重,约2小时后即失明,伴双下肢无力不能独立行走。次日上午眼科就诊查视力为手动,眼底正常,双侧瞳孔4.5mm,对光反射基本消失。入院时体检神清,反应较迟钝,问答切题,巩膜黄染。双上肢肌力级,双下肢肌力级,肌张力不亢进。双侧膝反射亢进,双踝震踝阳性,双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ALT2758U/L,总蛋白72.2g/L,白蛋白39.3g/L,球蛋白32.9g/L,总胆红素181μmol/L,肌酸激酶55U/L,乳酸脱…  相似文献   

20.
1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因"双髋关节疼痛1年,加重1周"入院,曾服用中药治疗,无应用激素史及酗酒史。查体:跛行步态,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双侧腹股沟中点压痛,双下肢轴向叩击痛阳性,"4"字试验阳性,Thoma征阴性,双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1cm。X线片示双侧股骨头变扁,其内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