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4例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产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艳萍 《当代医学》2010,16(14):64-65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3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及产后早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2 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溶栓及抗凝治疗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提出预防性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16例产后急性下肢DVT进行分析,结合凝血四项指标与正常产妇对照。结果:四项检测提示PT、TT和FIB三项指标有非常显差异,APTT有显差异。结论:产生急性下肢DVT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髂静脉受压外,还与产妇年龄及产后活动少有关,因此提倡产后早下床活动以预防DVT的发生;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DVT风险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管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川  白旭东 《吉林医学》2008,29(3):206-20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静脉内径、管壁情况、血栓情况。结果: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前超声表现为血栓形成部位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栓为低回声,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显示。治疗后超声表现为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血栓回声较治疗前增强,血栓消失或都分消失,静脉管腔呈不同程度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准确的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可在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单淑凤 《中外医疗》2010,29(12):60-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9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围产期血液高凝状态、产妇年龄、体重及产后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的风险测定,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静脉滴注巴曲酶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3%;5例无效,无效率为3.7%。3例出现皮肤紫斑,无皮肤过敏、牙龈出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巴曲酶可以作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好抗凝、溶栓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给予针对性治疗与综合护理后,患肢肿胀消退,均痊愈出院。结论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牛维益  汪静  丁兰莉  赵纪春 《四川医学》2002,23(9):F003-F00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预防。方法:总结分析自1998年至2001年间3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和穿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访3月、6月、12月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复发和下肢浅静脉曲张,有效恢复了患肢的活动。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坚持口服抗凝药和穿弹力抹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传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我院下肢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下肢手术52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4例.发生率6.48%,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水平。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杨春梅  王志荣 《实用医技》2007,14(36):4964-4964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0例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实时超声观察管臂、管腔及周围结构,记录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血流充填、充盈残缺。结果:周围型6例,中央型11例,混合型3例,病肢左右侧之比例3:1。20例中急性血栓13例,慢性血栓7例。结论: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药物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碧泓 《当代医学》2012,(26):121-122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和护理措施.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产妇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受损等因素有关.可对患者采用一般护理,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等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可辅以肿消散连续外敷.本组35例患者采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治疗10~15d后血管造影检查,血管再通出院,随访6年均能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息息相关,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疑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9例疑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6患者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经DSA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6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祛聚等临床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经治疗护理,所有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深静脉管腔完全再通(14例)或部分再通(2例),无复发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需要有效的临床治疗,而且应加强孕产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未被诊断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PE)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1~2007年6月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病人,行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组链激酶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r-SK治疗组(A组)和UK治疗组(B组),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A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B组(66.7%);A组引起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均比B组明显,不良反应率也较B组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r-SK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观察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肢,栓塞段及其远端静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均与健肢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运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运动干预;对照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只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运动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观察管腔内径、血栓部位、回声和血流充盈,并与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栓41例低回声或极低回声,31例中等回声,不能加压试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管腔内径扩张,血栓部位血流信号消失,亚急性及慢性期血栓中等回声或增强,血栓部位血流信号增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快捷、直观,能准确的了解血管和血流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