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保祥 《家庭医学》2007,(13):30-30
我国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学说,认为七情过激可使内脏气机发生紊乱,致人疾病,并有“七情过度则伤人”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医小知识     
百病皆生于气《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音窘,即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很多致病原因都可能影响气的活动,使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七情①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感变化的七种表现,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作为致病因素,是指这些精神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或内脏先发病变,进而影响精神活动。②指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等,也称"七情"(见《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3.
“心不宁”则“体不安”,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的“心不宁”,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心脏不好,而应该理解为心绪一不宁、心情不好;至于“体不安”,就是身体不适甚至患病。心情不好,在中医时做七情过度。中医认为,七情是指喜、  相似文献   

4.
辨梦七情与中医治疗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分属于五脏则为喜、怒、思、悲、恐,所对应的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医认为.七情过盛可伤及脏腑气机。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  相似文献   

5.
中医注重未病先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心律失常的预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保持精神愉快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经常保持乐观的  相似文献   

6.
七情与养生     
七情与养生文/姜朝晖图/王洪平现代生活中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必至”说明人体自身情绪因素与疾病的萌发、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且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偏倚衰退亦有影响。精神因素分为“七情”这就是喜、怒...  相似文献   

7.
中医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只是中医的一种习惯说法,并不代表人类的所有情绪。比如,中医七情里没有后悔,也没有嫉妒,但有的人做事情就容易后悔,有的人妒嫉心强,这些也都非常不利于养生。七情过度易伤脏腑  相似文献   

8.
《健康大视野》2006,(8):76-76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编按]  相似文献   

9.
梁兆松 《家庭医学》2016,(10):50-51
正《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有突然或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心神损伤,称为"心劳"。《延命金丹》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  相似文献   

10.
七情相克     
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就像自然界时而天晴、时而下雨的气候变化一样,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外界刺激过于强烈,情绪反应过于激烈,波动过大,出现诸如狂喜、盛怒、骤惊、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或者七情变化持续时间太长,如久悲、过于思虑、长期情绪不佳等,都可以诱发多种病患。《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具体地说,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七情与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晚期癌痛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需求,我们运用中医七情结合影响癌症病人的社会因素及心理,作一探讨性分析。 一、七情与疾病发生 中医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  相似文献   

12.
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对免疫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心理上总处于压抑、悲伤、恐惧、忧虑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都是致病的因素。善于排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自身加强修心养性是关键,健康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情志变化的表述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个字,总称“七情”。正常情况下,七情以五脏功能、物质为基础.产生高兴、愤怒、忧愁、思虑、悲伤、恐怖、惊恐的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主要是精神刺激)的正常反应.但任何事物超过正常的限度就会转化到相反的方面.精神刺激过强或虽不强但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五脏功能,造成各种情志病症。如长期的精神抑郁而发生梅核气。甲亢病人由于内分泌失调而产生情绪易激惹、  相似文献   

14.
程凯 《大众健康》2012,(11):64-65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七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致病的,只有突然、强烈或者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出了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人才会发病。  相似文献   

15.
正《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一般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如果有突然或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心神损伤,这就叫"心劳"。心劳神伤,即由此而来。《延命金丹》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  相似文献   

16.
《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X):64-64
一般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表现,但是当七情过激、过久,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即情志失调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素,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内损,产生诸多疾患,从而危害健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燕子 《大众健康》2007,(5):57-57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变化的情志。“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忧、悲、恐为代表,中医又称为“五志”。“七情”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一般不会使人发病。“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突然、强烈或长期性地经受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脏腑的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七情”就成了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称之为“七情”内伤。“七情”作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皮肤或其它部位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18.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心之官则思".这里的"心"其实指的是"心神",即现代医学的脑.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但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突然或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心神损伤,这就叫"心劳".心劳神伤,即由此而来. 《延命金丹》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则心君泰然."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如果能做到"不贪得、不患失、不动情、不小气",则可防"心劳".心不劳,则五脏安和,自然可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9.
冯兆瑞 《中国校医》1994,8(6):43-43
祖国医学将各种精神活动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时,则可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可见情志因素是中老年教师抑郁病的主要因素。病理变化与心、肝、牌有密切关系,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五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经久不愈,则内实转虚而形成心、脾、肾亏虚的不同病变。作者在高校工作多年,体会到中老年教师的疾病中约有王分之一左右的病人与心理障碍造…  相似文献   

20.
七情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指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状态,分别对应了人体内的五脏,如喜对心、怒对肝、思对脾、悲对肺、恐对。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