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Q -T离散度 (QTd)的意义。方法 选择 6 8例AMI患者 ,各分组测量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的QTd ,并加以比较。结果 QTd值对比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溶栓组溶栓后QTd值较未溶栓组明显缩小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QTd是用于识别有猝死危险性AMI高危患者的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Q-T离散度(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与心律失常、泵功能不全及住院死亡率呈正相关[1].文献报导加镁极化液可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本文对105例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AMI起病时Q-Td及应用加镁极化液后对Q-Td演变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本那普利对高血压性LVH及QTcd的影响。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超声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56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苯那普利前和6个月后的QTed、心胜形态及心律失常。结果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间QTc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尤有意义的是LVH组和VAs组QTcd显著长于无LVH组和无VAs组;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后,高血压病组、LVH组和VAs组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病伴LVH和VAs患者心室肌存在明显的心电不稳定性和复极不均匀性;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可显著缩短QTcd,并有效地减少复杂型V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5年至 1997年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 ,测量治疗前后的心电图上相应导联的QT间期及RR间期 ,算出不同时期的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间期(QTc)及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通过分析 ,发现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预后与QTd及QTcd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48例患者年龄 38~ 6 6岁 (平均 5 2 .7岁 ) ,男 31例 ,女 17例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征性改变。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方法 ,溶栓剂采用尿激酶 ,以及硝酸甘油、肝素、吗啡、吸氧等措施。当室…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王雪艳吕锋李霄(心内科)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为1992年2月~1997年11月本院心脏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中符合溶栓适...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QTd)是指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及死亡率等密切相关〔1〕。笔者分析AMI46例心电图的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冠心病患者QTd较冠状动脉正常者显著延长[1]。本文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早1宁夏盐池县第二人民医院7515002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75004期QT离散度与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资料A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与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及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分为 3组 :基础治疗组 2 3例 ,基础治疗 +福辛普利 10mg/d治疗组 (福辛普利组 2 8例 )和基础治疗 +依那普利 10mg/d(依那普利组 32例 ) ,并对治疗前和治疗第 8周的QTd、Q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基础治疗组发病后即刻QTd、QTcd与治疗 8周后相比变化无显著性。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QTd分别为 (80 .7± 36 .8)和(5 9.7± 2 9.1) ,QTcd分别为 (89.6± 38.8)和 (6 9.1± 35 .0 ) ,治疗前后比较P均 <0 .0 5。福辛普利组治疗前后QTd分别为 (78.3± 2 9.5 )和 (6 1.4± 35 .6 ) ,QTcd分别为 (92 .5± 4 1.2 )和 (71.3± 2 8.1) ,治疗前后比较P均 <0 .0 5。结论 :福辛普利与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AMI患者QTd、QTcd。但 2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由于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电位不稳定,极易发生室颤、室速,而致心脏猝死。如何预报这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直是人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近年来,QT离散度的测量,在预报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我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观察对象87例,其中正常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5.21±20.14岁,均无室性心律失常史。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认为急性心肌梗塞(AMI)者67例,男5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264±17.79岁。其中伴有室颤(VF)、室速(VT)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60.21±  相似文献   

12.
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心肌梗塞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宁夏青铜峡市医院心内科(751600)唐明华蒋丽霞赵新宁宁夏青铜峡市卫生进修学校(751600)赵玉兰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急诊内科(750001)郭采云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死亡原因中最主要者为原发性...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增加与室颤的关系许波宁史荟中吴士增本钢职工总医院循环内科(117000)我们对370名心梗、冠心病和正常人QT离散度(QTd)进行了测量,旨在探求急性心梗时QTd的变化与室颤的关系。1临床资料11对象观察对象均为我院1992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有人提出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有差异,称之为Q-T离散度(QTd),并与开胸记录的单相动作电位相符[1,2]。QTd的增加和肥厚性心肌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慢性心衰的猝死有关。[3]但急性心梗患者的QTd亦增大[4]。为此,我们总结了急性心肌梗塞中存活者与因心脏事件死亡者的Q-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QT离散度(QTd)及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的变化,探讨其在AMI时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及溶栓疗疗评定中意义。方法:测量98例AMI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及其中40例经溶栓治疗者溶栓前后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并设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QT离攻度的临床意义,分析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的QT离散度,结果发现,AMI1周内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大于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健康人;并发心律失常的AMI患者的QT离散度大于无心律失常的AMI患者。提示QT离散度对掌握AMI患者病情及一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并与常人对比,结果显示,AMI患者QTd明显高于常人,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心电图 QT离散度(QTd)改变。方法对 100例AMI急性期及其中60例的恢复期心电图 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结果 AMI急性期的心电图 QTd和 QTcd均值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分别为QTd50.40±20.25ms和24.83±12.69ms,QTcd57.48±25.14ms和27.31±13.84ms。结论QT离散度在AMI早期显著增大,在AMI急性期监测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