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环槽外固定器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行骨断端病灶清除加压固定,骨缺损短缩者采用同步肢体延长术。结果所有病例感染得到迅速控制,肢体长度得以恢复,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半环槽弹性固定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包括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42例,年龄14~60岁,平均38.4岁,外科治疗以Ennekim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1,2],对肿瘤进行切除。异体骨移植长度8~23cm,平均12cm。钢板固定24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42例,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39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4例,骨不连4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分:优17例,良13例,中8例,差4例。结论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需要异体骨进行重建。同种异体骨植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深低温保存异体骨具有保留了骨的形态、大小及强度,降低了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具有与自体近似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可保留韧带附丽以供软组织重建应用等优点。异体骨移植同时是一种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重建方法,降低并发症可提高肢体功能。肿瘤复发是影响治疗满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恰当的外科边界是治疗骨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延长修复创伤后感染性胫骨缺损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采用手术清创、摘除死骨、改良Ilizarov全环组装式外固定架截骨延长治疗的15例骨髓炎伴骨缺损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骨缺损长度一期选择手术方法:缺损4—7cm者应用骨端-端加压外固定结合同期肢体延长,直接闭合创面;缺损大于7—12cm者应用骨节段性延长转位术,创面旷置。均于术后7d开始以每天延长1.0mm的速度延长,分2~3次完成。结果15例患者经5~11个月(平均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随诊6~12个月,骨髓炎未复发。结论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延长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外固定架便于调整护理,效果理想,是一种治疗复杂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运输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总结6例小腿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及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截除死骨后导致的1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资料。结果 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佳,下肢均衡亦满意。无一例发生膝、踝关节强直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骨运输术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四肢长骨骨缺损(其中6例合并皮肤缺损),皮肤缺损8cm×3cm~20cm×7cm,骨缺损6~14cm;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加自体植骨治疗,其中切取骨皮瓣面积9cm×4cm~23cm×8cm,切取腓骨瓣长8~18cm。结果 6例骨皮瓣及12例骨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生长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移植骨12个月后增粗与受区骨基本相似。结论游离腓骨(皮)瓣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伴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我院治疗的80例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常规治疗方法,分析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的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7.5%,患者在回访过程中,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未能痊愈患者,伴发并发症情况在经过治疗后痊愈.与常规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更佳.结论 在治疗创伤性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时候,可以通过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孔志刚  于海泉 《河北医药》2008,30(11):1656-1659
目的探讨大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和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2006年,我们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创伤所性骨缺损及骨不愈合38例,根据骨缺损的部位及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治疗大段骨缺损16例,同种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局限性骨缺损22例。结果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38例,37例骨性愈合。大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移植15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0~25个月,平均11.5个月,感染复发1例。局限性骨缺损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骨髓移植2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同种异体骨为一种良好骨植入材料,长段异体骨复合自体骨后可用于创伤造成的大段骨缺损。异体松质骨颗粒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可用于修复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和局限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控制感染,形成骨诱导膜;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皮瓣成活后取出骨水泥,股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胫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如断端愈合不良,则行植骨术。术后采用外固定架指数(EFI)和ASAM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26个月,平均23.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8~17.6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外固定架指数(EFI)为1.52月/cm。ASAMI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良率为91.67%;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染复发,均达到了骨性愈合,7例钉道感染,2例对线不良,3例牵引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而且能够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施行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除行干骺端截骨延长外,还必须将假关节处两骨端予以修正,使之略成“V”形互相对合嵌插,并加压固定。结果:35例患者骨延长3~17cm,平均延长7.5cm,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其中11例有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者均得到良好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短缩畸形及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是指开放性骨折粉碎严重 ,骨缺损、骨外露、局部软组织严重缺损 ,或在植皮处仍流脓、瘘道等感染症状的骨不连接。由于其同时存在感染 ,出现创伤感染性骨髓炎、骨缺损、软组织覆盖差和肢体短缩等四方面的问题。骨痂延长术为治疗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解决骨缺损 ,软组织覆盖差 ,肢体短缩的问题 ,有利于局部感染的控制。我院从2 0 0 1年 7月至 12月共收治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病人行骨痂延长术 35例 ,未发生一例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本组 35例病人 ,男 2 8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减少骨缺损的长度、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方法 实验兔40只均分为A、B两组;制造两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A组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区,于术后第3周用高能震波冲击处理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1组);另一侧桡骨骨缺损单纯于术后第3周用同等条件的高能震波冲击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2组).B组一侧骨缺损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Silastic)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处(B1组);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B2组).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 A1组疗效最好,B1组、A2组次之,B2组最差.结论 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Ⅰ期开放植骨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总结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3例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6岁。骨缺损1.5~4cm,平均2.5cm。采用患处换药、清创、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清创后Ⅰ期行自体松质骨开放植骨,骨条直径〈5mm。术后严格无菌换药,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术后平均用药21d。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移植骨条表面覆盖肉芽组织时间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时间平均13周。所有骨缺损处经植骨后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6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者。结论Ⅰ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简单可行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疗程、简化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练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0):969-971
目的:总结分析下颌骨缺损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感染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修复和重建下颌骨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下颌骨缺损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病例,对比分析感染与非感染病例下颌骨缺损范围、受植区软组织情况、移植骨离体至内固定完成的时间、患者全身状况等。结果:非感染病例全部满足受植区软组织血运好、全身状况好的条件。3例感染病例中,2例的感染原因主要为受植区软组织血运差(分别为受植区软组织薄弱、软组织瘢痕形成)引起,1例为授乳期患者,术后并发肺不张,全身抵抗力差所致,另外,该例骨缺损范围大、移植骨分段塑形复杂、离体时间长等也与感染的发生有关。结论:下颌骨缺损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受植区软组织的条件及患者的全身情况。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移植骨感染,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1例和观察组 21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9.75±15.3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8.80±15.41)岁。对照组接受常规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接受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两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反应蛋白变化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 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19/21)]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13/21)](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反应蛋白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观察组的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 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方镇  卓巍  李进悦  黄明 《淮海医药》2011,29(5):385-387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9月对12例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跟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创面面积最大6 cm×8 cm,最小3 cm×4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9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有浅表感染,1例因骨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确诊为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27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术前均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防止感染,试验组(15例)以去甲万古霉素链珠(去甲万古霉素与骨水泥混合物)填充缺损处;对照组(12例)仅以骨水泥填充缺损处。比较2组感染治愈率、治愈感染所需抗生素治疗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所需时间。结果:2组治疗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皆有效,但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生素治疗成本较低,同时控制感染也较快。结论:采用去甲万古霉素链珠个体化治疗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优于仅静脉给予去甲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的有效性。方法2002年2月~2007年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8~61岁,平均33.6岁。其中肥大型20例,萎缩型14例,营养不良型13例。骨折冠状面成角0°~21°,平均8.5°;矢状位成角为0°~17°,平均6°。从受伤到交锁髓内钉固定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个月。首次创伤为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33例,无大于1.5cm的节段性骨质缺损,5例胫骨下段肥大型骨不连闭合置入髓内钉,折端未植骨;6例胫骨下端骨不连(肥大型3例,营养不良型3例)应用改良髓内钉治疗,所有病例均采用静力型固定。结果经随访6~26个月,平均13个月,45例经3~5个月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7个月。2例术后8个月骨折未愈合,经切开植骨、辅助石膏外固定3个月后愈合。术后无活动性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具有良好的矫正畸形能力和最少量软组织剥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手部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并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进行手术修复。结果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3.5 cm×2.5 cm~5.5 cm×3.5 cm,皮瓣平均蒂长7 cm。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需二期修整。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拇指桡背侧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上肢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