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腰痛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发生腰痛的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寒、湿、热侵犯腰部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因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致使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经脉等均可发生腰痛。另外跌仆闪挫、损伤筋脉以致气滞血瘀,亦可发生腰痛。在临床上,我们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对60例腰痛患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全身显著浮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一般多属于中医水肿病范畴。肾病综合征之水肿多因肾失封藏之职,精气不固,脾失健运,精微下泄,致使大量蛋白尿的漏出。临床之时,病情复杂,虚实难辨。本文着重从虚实两个方面概括如下:1 实证:多见于青年患者,或病程日久的急性发作者,患者身体素质良好,临床以一身悉肿、腰痛、尿少、咽痛,或伴有风热表证或伴有皮肤感染病史。临床常见如下二个证候。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7,(12):2390-2392
《黄帝内经》认为风、寒、热造成了气血的"不通"与"不荣",导致腰痛的发生。因此,治疗应该"通之""荣之",根据腰痛的不同临床表现,施以脏腑辨证或经络辨证,明确主要病位,采用针刺和刺络,配合中药汤剂、火针、艾灸、导引等辅助手段,优化治疗方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腰痛"经络辨证"的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现“经络辨证”是针灸治疗腰痛取效的关键,为腰痛临证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对《内经·刺腰痛篇》一文的分析,结合腰痛的治疗现状及现代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腰痛、针灸、经络辨证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针灸治疗腰痛有其独特疗效,但在临床中需辨病与辨症相结合,其中,经络辨症是提高本文针灸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结论 经络辨证对腰痛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艳萍 《吉林医学》2011,(10):2016-2016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急性损伤性腰痛的疗效及辨证施护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唑沙宗片口服,治疗组施以腕踝针治疗及辨证护理;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7天及2周的腰痛症状积分,疗程结束后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第1天、第7天及2周的腰痛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腰痛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疗法结合辨证施护是治疗急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晚期原发性肺癌3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以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晚期原发性肺癌,拟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消淤之剂并辅以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1985年以来住院肺癌患者34例整理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男28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4.7:1,年龄为55—80岁。 2、诊断依据:①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咯痰或痰血、胸闷气促、胸痛、发热、肩背腰痛,全身情况不良、乏力、甚至恶病质。②大多有多年吸烟史和慢支炎史。③胸片显示块影或片状浸润影或结节影,少数有空洞影,通过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中医“痹症”、“腰痛”的范围。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也可累及四肢。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脊为督脉所过。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伤肾,以致肾虚失充,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因脏腑失调,使邪从内生,邪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以“烧山火”为主治疗腰痛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针刺手法“烧山火”治疗腰痛的方法。方法 150例患者分为三组,1组为治疗组,2组、3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1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针刺以“烧山火”为主,讲究补泻;2组患者不辨证不用手法;3组患者辨证,但不采用“烧山火”等手法。结果 1组治愈率(80%)明显高于2组(30%)及3组(50%)。另外,1组无效为0例,2组为7例(14%),3组为6例(12%)。三组相比,有效率具有差异。结论 针刺手法以“烧山火”为主治疗腰痛是一种简便、安全和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文清  王伟  初景文 《当代医学》2010,16(36):155-156
目的应用中医辩证分型,使用对症方药,观察临床疗效,为盆腔炎这一妇科难症提供有价值的诊疗借鉴。方法总结分析33例盆腔炎患者经过中医辩证施治后的疗效,对盆腔炎可能出现的9种体征的消失、好转、明显好转、无效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临床追踪观察,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后,相关合并症及因此而引起的如:小腹疼痛、腰骶部疼及腰痛、腰酸等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和消失,盆腔炎得到了控制或治愈。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治疗盆腔炎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腰痛中医分型(一)虚证腰痛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所表现的证侯,虚证腰痛的临床特征:病程长,起病缓,腰痛多因劳倦淫佚过度,或久病重病失养,耗伤精气,或年老精气衰弱等所弓愧,腰痛呈隐隐作痛,酸痛,痛势较轻,时有时无,时轻时重,按后可减轻,劳累后痛势加重,休息...  相似文献   

11.
崔小臣 《中外医疗》2011,30(34):138-138
目的 探讨并分析应用中医学方法诊断及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以便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笔者收治的门诊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中应用到的中医学技术及方法。结果 40例慢性腰痛患者应用中医学的相关方法和技术2个疗程,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其中痊愈36例,治愈率为90%;2例患者治疗显效,有效率为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中医学相关方法和技术治疗慢性腰痛效果显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药胶囊取代汤剂治疗198例腰痛分析鲁勇杭州骨伤科医院腰痛专科3100061临床资料本组98例,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65~25岁。平均病程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活动困难,坐卧不安,不耐久站,劳累后尤甚,腰骶局部压痛明显。X光片检查常有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顽固性腰痛患者从前列腺炎论治而获愈。通过案例分析 ,说明了临床中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也是医生诊断治疗比较棘手的病。因此多年来医生在诊治此病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腰痛病因未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探究,总结经验。本文意在探讨腰、骶椎结构变异与腰痛的关系,总结出自己的一点体会:(1)笔者通过总结98例腰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看出:男性病人91例占92.8%,20。30岁42例占42.86%;31。加岁22例占22.46%;而20一加岁的青壮年64例占65.32%。从而说明青壮年劳动强度大,相应的肌肉牵拉力加大,作为骨骼的支架受力也相应的加大。如果腰、骶椎本身结构不良,所受的力就会不匀,从生物力学来说,作用力点的不匀,就会产生肌力与骨骼的不协调作用,因而发生局部小关节错移或肌纤维的牵拉伤,或离槽而发生刺激症状造成局部疼痛。(2)依据上述理论,笔者在总结中提出了诊断标准要点及急、慢性腰痛的保守治疗方法,依不同原因引起的腰痛而采用不同的手法及其它治疗手段。如纵向向上推压胸椎棘突,旋转腰椎、按压、弹拔、理顺等,轻重不同的手法技巧。经临床观察收到明显的效果,深受病人的好评,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发热的辨证施护青海省中医院张文丰发热一般分外感发热和内地发热两类。外感发热则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时常伴有恶寒、头痛、鼻塞、脉浮等症状。内伤发热则发热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临床多为低热,少数可见高热、或自觉身热而体温不高,伴有头晕神疲,自汗...  相似文献   

16.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痛疾患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多因外力作用所致,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引起以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临床多采用手法或手术治疗,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医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痛病患者应用辨证施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腰痛病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辨证施护。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腰痛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存在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治疗结束后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明显提高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腰痛是指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临床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腰痛多由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因肾虚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失和,腰府失养所致。其中肾虚是中老年人发生腰痛的根本原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导致肾精亏虚,无以滋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联合隔附子饼灸治疗中老年肾虚腰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腰痛(LBP)又称为下腰痛、下背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或不适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腰痛一证除多见于扭伤闪挫外,还可因五脏内伤而发病,下面笔者就治疗体会与同道分享如下:1肾与腰痛腰痛一证最早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次提出肾气亏虚,不能充养骨髓,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之淋浊、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白淫等范畴。笔者临证多年,对该病有一些认识,现浅探如下。1病因病机 青壮年相火偏旺,湿热偏盛,扰乱精室,清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湿热为其发作的主要诱因。湿热日久,伤及脾肾,或肾虚及脾,湿热内生。脾气虚则湿愈难化,肾气伤则精易下泄;由实转虚,虚实互结而发本病。肾虚温存是其主要病机。肾虚是本,湿热是标。2分型论治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其独特之处,临床分型较多,如湿热型、肝郁型、脾虚型、肾虚型、寒湿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